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慧灯之光网站 >> 佛没有实验室,却发现了微观世界的真相 返回

佛没有实验室,却发现了微观世界的真相

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2018-10-23


这个世界,除了你看到、听到的,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


除了身份证上的你,你还是谁?


在金钱、事业、爱情、家庭以外,还有什么比它们更珍贵?


这些关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看似宏大,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不仅近些年来“三观不正”“三观不合”“尽毁三观”这样的内容频繁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三观也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揭示佛教对生死轮回、宇宙、人生以及世间万事万物的认识,我们从慈诚罗珠堪布的开示中整理汇编了“佛教三观”系列文章,共5篇,分别介绍了佛教的微观世界观、宏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一篇由幻化故事带来的思考和启发。


佛教的三观,与我们以往的认知完全不同,不仅具有颠覆性,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帮助我们打破对人、对事、对钱财名利的执著,从而消除迷茫困惑,走上心灵的自由解脱之路。



佛教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呢?要完整地叙述佛教的世界观,就要从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两个层面来讲。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佛教的微观世界观,另有“宏观篇”“故事篇”陆续发布,为您呈现佛教对世界本质的精彩论述。


“佛教三观”系列文章,每周二刷新您的三观。


略说佛教的微观世界观


佛在转法轮时,曾有意地宣讲了不同的教言,人们根据各自所听到的法语创立了不同的教派。基本教派有四:一切有部、经部、唯识宗与中观派。四大基本教派的见解像楼梯一样,分成四种不同层次,一层高过一层。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层次,是因为佛考虑到众生的承受能力不同,因为众生需要不同的引导,才会有这些教派的创立。


下面简要介绍这四个教派对于微观世界的看法:



一、一切有部


一切有部认为外界的山河大地、房舍以及肉身等所有的粗大物质,都是由微尘组成的。佛经中所谓的微尘,就如同科学目前所发现的基本粒子——质子、中子、光子、介子、超子等一样,是构成物质的极小单位。微尘又是由最细小的极微尘组成,这个极微尘已经细小到不能再被分割,所以叫做无方分极微尘。这种极微尘是实有的,它是物质构成的基本元素,所有粗大的物质不过是极微尘的产物而已。


一切有部同时认为,精神也可以经由时间来被分割。譬如一个人心中冒起了一刹那的念头,这一瞬间的念头也可以再分成许多前后的阶段,直至最后分到实有的无分刹那。由精神的最小单位无分刹那与物质的最小单位极微尘相结合,这两个元素就构成了人,除此之外,并不存在独立的“我”“众生”等粗大的事物。




二、经部


经部关于微观世界的观点,基本上与一切有部相似。二者的共同点是,经部也同样认为粗大的物质并不独立存在,所谓的存在只是由许多的极微尘占据了空间而已。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一切有部认为时间、空间、速度、方向等是实有的,而经部则认为它们是非实有的。


例如,经部认为空间就是在一个范围内没有被任何物体所占据的位置,除此以外并没有空间的存在,所谓的空间实际上是假立的。再说时间,不论是一分钟或一小时,一个月或一年,都只不过是物质变化的过程而已,除此之外,并不存在所谓的时间。时间只不过是以物质变化为基础,由人的意识而假立的概念。那么速度又是什么呢?只是物质运动的过程而已。方向也是如此,譬如以一个基点为中心,来指出东南西北的方向,这些所谓的方向也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为如果向东移动一段距离,重设一个基点的话,原来的东方就变成现在的西方了。以上内容,为经部与一切有部的差异。




三、唯识宗


唯识宗认为,如果深入地进行观察,则外界物质的实有性就无法成立,也就是说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基本粒子,表面上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在唯识宗的微观世界里,没有真正的物质存在,所有的物质都是内心的现象,只有心是实有的。



四、中观派


中观派的见解又高于唯识宗。唯识宗说诸法唯心所造,中观也认为如此,但是中观不承认心是实有的。中观派最究竟的见解就是空性,从空性的角度来说,已经不存在所谓的微观或宏观世界,一切都是空性。


但中观也讲世俗谛,所谓世俗谛就是从眼耳鼻舌等感官所得出的结论。譬如,如果能看到或听到某种事物,就承认这个事物的存在。因此,在中观世俗谛境界中,也存在着物质的微观世界。



总结四个基本教派的论点如下:由于唯识宗认为没有物质的微观世界,所以就暂且不谈;其他三派大部分的见解,都承认物质的微观世界。其中,中观派虽然也承认物质的微观世界,但是它认为一切有部与经部所谓的不可再分割的无方分极微尘和无分刹那是可以分解尽的,分到不能再分就会消失,什么都不存在。物质的本体越往深处寻找就越找不到,最终达到无中无边的空性境界。就像万里无云的晴朗天空,没有天地万物、喜乐悲苦,这就是中观的空性。


一切有部和经部的微观世界观,与早期自然哲学的原子论,或经典物理在物质结构上的发现是有一点点相似的。但是中观派和唯识派遮破了这种论点,而认为根本就没有任何基本粒子的存在。目前科学领域的研究结果尚未达到这种境界,量子力学虽说比较接近,但也只是接近而已。

 

综上所述,中观的微观世界观,其境界已经超越了最先进的物理学说。仅就微观世界的论点而言,纵观全世界所有的学说,不论是宗教的、科学的还是哲学的,没有一个能比佛经讲得更为透彻。



如何推导“空性”


按照中观派的观点,世界的本体是空性的。那么,如何证明呢?接下来,就最浅层次的空性,即单空,作详细的理论推导。



如何去推导世界是不存在的呢?如果我们想去了解自身和外境,那就必须去观察、思维:外面的世界如何构成?人本身的心又是由哪些因素合成的?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我们才会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作为人的我又是什么样的。


举个例子来加以明示。假如有一块布,用肉眼观察这就是一块布,但如果把这块布拆开来看,就变成了一堆线。当我们面对这一堆线的时候,刚才那块布去哪里了呢?这时,我们就应该思维,刚才我们肉眼看见的是否根本就未曾存在过呢?或者拆之前有布、拆之后布就消失了呢?如果说从未有过布,那么,我们平日里买来做衣服的材料,不是布是什么?如果说拆之前有布、拆之后就没有,那么请问,布去了哪儿?请大家注意,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维的,并不是某一个教派的主张或说法,而是关系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下面,我们继续一拆到底,来探究一下布的本性到底是什么。


布拆了以后是由线组成的;再把其中的一根线拆开,线又是由更细微的线、丝或羊毛组成。又请问:这根被拆的线去了哪里?它存在过吗?如果不存在,那拆之前我们看见的是什么?构成布的又是什么?如果拆之前存在,拆之后就消失了吗?消失到哪儿去了呢?……这样先有后无,难道不是像彩虹一般如梦如幻吗?


再接下来看拆剩的这一堆羊毛。对于我们的肉眼而言,一根细羊毛已经是观察的极限了,但还可以把这根羊毛切成很多犹如微尘般大小的段落。这其中的一份,已经不能称之为羊毛了。把微尘般的段落再往下分,直到尽头不能再分(即变成空性)为止。请问,这个“最小微尘”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



首先从物质上来分析。请问:一块手表是由多少个微尘组成的呢?如果说是无限的,那这一栋房子呢?也由无数的微尘组成。请注意,这里说的微尘是一个单位,就好比平时用的计量单位“克”,不论东西的体积大小,重量都是用这一个单位来衡量,这样,才能使不同的东西在重量上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如果手表和房子都是由无数微尘组成的,为什么二者在体积和重量上会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别呢?可见,如果用无边际的微尘来衡量事物的话,一块手表和一栋房子一样,都含有无数的微尘。那么,显现中手表和房子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差距就不成立了。


而事实上,一个物质,由于它的总量是一定的,所以它是越分越小,直至达到微尘这样的极限。而所谓“分不完”的概念,是由于我们人的意识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任意识去无休止地思维,就永远可分。但是,手表体积是有限的,它越分越小,直到到达一个不能再分,再分就消失、失踪的地步。就像佛经上说的:“微尘是没有形状和颜色的,至少无法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形状和颜色来说明。”现在科学家发现的波粒二相性的“波”,其实也不过是个很粗的概念。我们所谓最小“不可分”的概念,是指如果再分就消失了的状态。


同样的,再从时间上来分析。如果一秒的时间可以被无穷无尽地一分再分,这一秒就会无始无终,永远走不完;那一分钟就更长了,还有小时……因此,时间也是越分越小,直到到达一个不能再分,再分就消失的地步。


那么,为什么分到不能再分就会消失,而不是停留在最小微尘的状态呢?我们知道六方的概念是东、南、西、北、上、下。那么,比发尖还细上千万倍的微尘,有东、南、西、北、上、下吗?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如此,那就表示还存在着更细微的六方,东方的东、南、西、北、上、下,东方的东方也可以有东、南、西、北、上、下……以此类推,六方的状况都一样,都可以分下去,直到这个微尘不存在为止。



综上所述,每一粒微尘既不会无限分割下去,也不存在实有的最小微尘,分到不能再分就会消失,消失之后的状况是一片虚空,这叫做单空,是最浅的空性。它们明明是如此的空洞无物,但我们的眼里却确实存在着一切,这叫缘起性空。总之,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物质就会有分尽的时候,不可能永远分不完,所谓的分完就是空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了达,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内,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意识数据所显示的虚幻世界之中,我们以前认为接触到的那些实有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再向内观察这个所谓的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也是由微尘组成的,这个“我”与外境一样,都不是实有的,都是不存在的。眼识至意识的六识或八识也都是空性。


由此理推及世界、宇宙,如果我们想清楚地了解其真相,就用以上的方法去思维,观察到最后,会发现一切都像天空一样,什么都没有。世界就是这样,无论是外境还是内心,只要我们不去观察,它们就会存在;一旦用心去观察,就会一无所获。这是物质世界原本具有的自然规律,是它的本质,不是佛祖冥思苦想杜撰出来让我们去观想的。



以上简要介绍了佛教的微观世界观以及如何推导最浅层次的空性。学习佛教的世界观,其宗旨是要借此打破我们对人、对事、对钱财名利等世间万法的执著。对我们而言,当务之急是必须具备学佛人应有的正知正见,即应该对生死轮回、宇宙、人生以及世间万事万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至少也应该对事实真相有个了解,因为这是解脱的基础。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一:《中观的基本观点》

《慧灯之光》三:《佛教的世界观》

文中蓝字部分为小编语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