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1月18日晚上,初冬的小雨,洒在湖南师大的校园,老师走进湖南师范大学里,与师生们分享慈悲与道德的关系。而老师这次的主题正好与湖南师范大学的校训“仁爱精勤”相契合。老师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解释了何为大慈大悲,以及对人的慈悲、对动物的慈悲。他为师生们点燃了慈悲的烛光,给大家浇灌了慈悲的甘露。正如会后的同学们说的一样,如果社会缺失 慈悲理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将不复存在;如果我们心灵失去了慈悲,内心就会变成干涸的沙漠,不但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甚至会连最基本的幸福和快乐都不能获取。

湖南师范大学(Hu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湖南师大”,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的部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Cumulus)、“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等国际组织重要成员。学校前身为1938年创立的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销,建立了湖南师范学院。1984年,学校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

学校的校训是“仁爱精勤”校训的主要内涵是倡导师范仁道,追求高尚;倡导爱人以德,追求和谐;倡导研精思覃,追求真理;倡导勤奋踏实,追求卓越。



1、如今的人们,对科技手段的掌握日新月异,聪明才智也是远远超过了几十年前。然而遗憾的是,好多人特别缺少一样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慈悲的心态。你们在课堂上曾学过许多知识,但是有没有学过怎么样做人,怎么样饶益社会,怎么样帮助一切生命呢?你们生命科学院,经常做各种动物的解剖,来研究生命的本质,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渴望快乐而不愿感受痛苦呢?曾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注意你的心态,它会成为你的语言;注意你的语言,它会成为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成为你的人格;注意你的人格,它会影响你的命运!”所以,一个人的心态,会直接决定未来的命运。如果没有慈悲的心态,人生难免会以悲剧告终。2、现在人们非常缺乏这种理念,一看到动物,第一个念头往往就是:“它的肉能不能吃,皮能不能穿?”不但对动物如此,包括对于人类,有些人也打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旗号,为了一己之利,不惜损害许许多多人的健康。比如,一些药厂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制造各种假药害人;食品行业经常有耸人听闻的内幕曝光,大家对此也司空见惯;医院里的“白衣天使”,不知从何时起,救死扶伤的光环已悄然褪色,变成了人们口中的“黑白无常”;还有一些老师,原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在也沦为了误人子弟的元凶,甚至前不久杭州有个女老师,提出“宁可为妓,绝不为师”的口号,引起了国内外一片哗然。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有些高校培养出来的天之骄子,也开始纷纷放弃底线,为了钱什么都肯干。听说有个北大才子毕业后,由于找不到工作,就以卖猪肉为生。当地县委书记觉得太屈才,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好工作,可是他不太会做人,与人交往的能力特别差,跟谁都合不拢,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又回去卖猪肉了。现如今,人们的伦理道德日损,这不仅跟社会风气有关,跟学校的教育也有极大关系。假如学生平时耳濡目染的,都是赚钱的好处、发财的方法,除此之外,对大众没有任何责任感,对自己没有任何道德约束,那人类的未来只会越来越可怕。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说过:“培养一个人的心智而忽略道德,无异于给社会树敌。”
3、其实,不杀生,并不代表不能治病。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就非常反对杀生,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杀生求生,去生更远。”意思是什么呢?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去杀害动物的生命,只会让自己离“生”越来越远。现在有些人,为了所谓的营养,就炖鸡鸭、吃鱼虾,并习以为常,从来没有想过有什么不对。其实,你吃这些动物,不但不会延年益寿,反而会给自己的生命带来极大危害。这是一种因果规律。4、当然,对动物要心怀慈悲,并不只是佛教徒才这样提倡,如今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也完全支持这种观点。今年11月,在英国伦敦街头,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演员萨拉·霍尼韦尔,上演了一次反对肉食的行为艺术。她半裸着躺在一个巨大的盘子上,周围摆放着假的薯条和青豆,盘子旁边是善待动物组织的标语:“设身处地想一下你盘中动物的处境。”她的这种行为艺术,就是希望激发人们对盘中动物的同情心。印度伟大的和平主义者“圣雄”甘地,也曾说过:“从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以判断这个民族是否伟大、道德是否高尚。”这句话可谓意义深刻,理应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有些年轻人听了,可能不信这一套,难以接受这种理念。但等你年纪慢慢大了,有些道理通达了,就会体会到生命的珍贵,明白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
、
5、当然,你们也许特别想听:怎么样保养身体?怎么样让自己快乐?修什么法马上减轻压力?……而一听到所谓的“慈悲观”,不少人就兴致索然、昏昏欲睡。其实,你们将来在社会上不管做什么,最需要的,就是今天所讲的内容——慈悲。如果没有慈悲的心,没有关爱他人的心,整天不顾一切追名逐利,那你就算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对社会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善良,实际上是每个人的天性,有些人的善心就算暂时被蒙蔽了,但只要后天的方法得当,也可以让它慢慢苏醒过来。6、这个社会,如果人人有一颗慈悲心,多为他人着想,其实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前几天,甘肃有一辆幼儿园的校车被撞,事故原因是严重超载,只能载9个人的车却装了64个人。这起交通事故,造成了21人死亡,43人受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事发后,当地一些领导被停职调查,全国各地开始高度重视校车的安全,很多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如此亡羊补牢,虽然也很有必要,但如果人们心怀慈悲,经常关注孩子的安全,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看,许多危险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所以,这个社会真的需要慈悲,人人若都有这种理念,把慈悲当成理所当然,就算不能杜绝一切恶行,至少也会减少很多悲剧的发生。所以,今后的学校教育,理应把培养慈悲心这一块放在首位。不然的话,我曾看过一本《道德发展论》,里面就讲了,无论是任何国家与民族,如果完全抛弃了道德观念,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就会经常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天下一片混乱。
7、你们在座的师范学生,以后有些人肯定会当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想法与行为,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学生,所以,大家不能成天只想着自我,而置社会的利益于不顾。现在不少大学生,只想自己找个满意的对象,组建一个舒适的家庭,钱再赚得多多的,这就是一辈子追求的目标。至于社会需要自己做点什么,压根从来就没想过。相比之下,以前完全不是这样,古人读书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是现在的学生们,谁有这样的万丈豪情?其实,就算你日日夜夜为了钱奔波,不惜一切代价只想发财,可最终能得到什么呢?揭开外表的繁花似锦,只剩下了内心的“压力山大”。对一个人来说,身体不健康了,可以到医院去治疗;而如果教育缺“德”,从而导致了心理不健康,那到任何一个医院去,都无药可救。8、所以,在座的各位,今后对道德教育不得不重视。无论你从事什么教育行业,都应想办法教学生怎样做人,灌输一种善良的教育,同时也应让他们懂得孝顺。这方面,可以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论语》等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学习,很多人的善心就会慢慢涌现,哪怕帮别人一点点,或是孝顺自己的父母,也完全是出于一种自觉,而不是被动的,这样的社会才有希望。不然,人人眼里只有自己,就像开车时人人都往前冲,最后只会令交通堵塞,谁也过不去。如此,受害者到底是谁?就是你自己。因此,利他就是利己,无私的慈悲心,是世间上最好的礼物,能带我们步入快乐的坦途。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以及你们将来培养的每一个人,可以将慈悲的阳光遍撒于整个世界,开启芸芸众生的幸福心莲,让每个人绽放出美丽的微笑!
9、现在很多人追求金钱,但实际上,就算你拥有很多钱,可以买车、买房子,百般享受也随之而来,你也不一定真正快乐,钱财也很难陪伴你一生。而你心里若有一种慈悲观,这种“财富”就会用之不尽,无论你在人生中遭遇什么,面对它都可以游刃有余,同时还能帮助身边许许多多的人,这样的生命非常有意义。所以,希望大家能渐渐意识到,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建立在物质上。现在人们提倡“低碳”生活,而我们佛教中提倡“低贪”生活,只有贪心越来越少,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欲望,以随缘心来面对一切。这样的人不管在哪里,即使住的是露天郊外、吃的是粗茶淡饭,也会感到心满意足。否则,一辈子都在贪心的驱使下,拼命地往前追、往前赶,到了死时,才发现人生竟然如此苍白,这时候叹息也没有用了。10、假如自己所做的善行,真的对别人有利益,就算高调一点也无可厚非。像比尔·盖茨、巴菲特,他们举办的慈善晚宴,也都比较高调,在很多公开场合,也常常宣扬慈善理念,这一切不但不值得抨击,反而理应随喜。当然,一个人的善行若是表里不一,有很多漏洞的话,慢慢也会被人们发现的。如今中国的慈善,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前不久,创立“壹基金”的李连杰就说:“中国的慈善,若想达到美国的标准,起码还需要三十年。”的确,如今慈善缺乏相应的立法,因此,有些慈善家的慈善行为,确实还有待规范化。11、科学分为三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智科学。其中的“心智科学”,在20世纪以前,科学家研究得很少,直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西方才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像如今的哈佛大学,在研究生命真相、前世后世存在、轮回的科学性等方面,就有着前所未有的一些突破。你说现在科学证实,动物蛋白质可使人体更强壮。但这种观点,并不是每个科学家都支持的。像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当年就反对肉食而提倡素食。现在人们常常听到“科学证实……”,有时候也不一定就是科学,而是一些广告。好多营养品,明明对人体不利,却打着“科学”的旗号,堂而皇之地走进千家万户。而在西方,许多营养学家和医学家,从来不吃这些营养食品,因为谁也不敢保证里面添加了多少有害物质。此外,你说科学认为人体源于精卵结合,这是以前的一种观点。现在很多公认的科学家,也正在探索生命是否可以延续、前世后世是否存在等问题。这些方面的案例,我在其他学校也引用过,希望你有机会的话,可以详细阅读一下这方面的书。
12、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跟最亲近的父母,往往冲突最大,这种现象不太好。《弟子规》中讲过,父母哪怕不小心做错了什么,也应以柔和的语言跟他沟通,不要惹他生气;如果他特别生气了,这时候就不要说,等他心情缓过来了,再慢慢跟他讲;假如实在讲不通,作为子女,也要尽量随顺。有些子女可能因为前世的因缘不好,整天跟父母吵吵闹闹,对此,自己一定要忏悔,并要学会理解父母,这样就能化解一些。不管怎么样,父母显现上再不对,子女也不能太过分,而应以一种感恩心来对待他们。13、有一次,我遇到两个病人,一个说是癌症晚期,没办法救了;一个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当时,施主只能资助一个人的治疗费,他们就问我怎么办。其实,从生命的意义上讲,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但当时医生已下“病危通知书”了,说那个人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把钱花在他身上也是杯水车薪;而另一个人,医生说还有一分希望。后来,我们经过共同商量,决定把钱用在另一个人身上。从个人的角度讲,我们跟这两个病人非亲非故,对他们完全是平等的。可是若以医生的语言为依据,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辜负施主的一番托付,我们只好作出了取舍。的确,没过两天,癌症晚期的病人就去世了,万一钱用在了他身上,希望也不是很大。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此时,一定要跟大家共同商量。
14、压力太大了,往往也是由于欲望太大了。所以,即使大家不能完全放下,至少也要懂得知足少欲,生活上一切随缘,不要让心中的贪欲过度膨胀。假如你们对生活的要求特别高,一定要买几套房子、几辆车子,一辈子当房奴、当车奴,到死也没有还完债,这样的人生,压力肯定特别大。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应该降低贪心、减少欲望,尽量地知足少欲,同时,还要懂得谅解别人,不要稍有一点点不开心,就马上怨天尤人,抱怨社会、抱怨父母、抱怨身边的人。
15、现在我们最缺的是什么?就是对动物的慈悲。昨天我上飞机时,看到托运行李的几个工作人员,在搬行李箱时,见到有几箱兔子,就故意一个个使劲扔,看见兔子的惊慌失措,他们开心得哈哈大笑。当时我特别不忍心,但也没有办法,只好在飞机里默默念观音心咒。其实动物也是生命,从这小小的行为中,也能看出来有些人的残忍。所以,我们的慈悲心,一定要像阳光一样,遍及动物和其他人的身上。阳光的普照,不分什么国家、什么种族,同样,我们对所有的众生,也务必要一视同仁。
16、在座的每一位学子,可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如果开始的路就走错了,那么,今生也会苦,来世也会苦;如果一开始就找对了方向,那即使以后没有得到很多的财富、很高的待遇,至少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老师和父母,对得起整个社会。我们今天的聚会,看似是一个偶然,实际上也是一种必然的因缘。对于有些人,我们以后可能还会见面;而有些人,今后就再也见不到了。不管怎么样,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希望你们以后能想得起来: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为此一定要早做准备;人需要大慈大悲心,有了它,无论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都会非常有意义,它给自己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金钱、超过一切。对此,大家一定要再三思维!

旅游打卡:
1、阅读后留言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或者智慧分享,连续打卡10个地方以上,同时被选中精选留言者,送出一份精美礼物;2、根据老师的智慧雨露,分享一篇文章,经采用,送出一份珍贵礼物,可以发到邮箱:qiuxuezuji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