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看心,就是要看它的本质 返回

看心,就是要看它的本质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20-07-06



这些话,像大圆满、大手印这样非常具体的修行的引导文当中才会出现。密宗它也有很多不同的角度,除了讲实修的这些引导文以外,很多讲密法见解方面的书,也不一定讲得这么具体。


我们如果学了大圆满、大手印,然后回过头来再看《坛经》,就会发现这里面讲的真是非常非常的深奥,讲得非常好。否则的话,我们没有《坛经》的传承,然后也没有学过大圆满、大手印,自己去看,那这几句话里面有许多深奥的内容,我们不一定能够挖掘出来。


这三个要点、大纲,是具体的修法,尤其是在修空性、修大圆满、修大手印的时候特别重要。修菩提心、修世间四禅八定的时候,因为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所以都用不上。这几句话,也是自己实修的过程当中,衡量自己修行境界的一个标准。


我之前也讲过很多次,从证悟的角度看,世间的禅定再平静也好,跟真正的证悟境界相比,有天地之别;但是,对还没有证悟的人来说,根本就不知道证悟是什么样的感觉,对这两者的界限都很模糊,不懂得怎样去区分。所以很多时候,稍微有一点点世间禅定功夫的人,就自以为已经成就了,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里讲的这三个大纲,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特别的重要,大家一定要注意。接下来,它把这三个问题进一步地解释。


刚才讲了“坐禅元不看心”,下面就开始解释为什么不看心?看心有什么问题?“若言看心”,这个时候开始用“看”这个字,而不是“著”。所以我刚才讲了,前面用“著”,后面用“看”,实际上这两个字就是一个意思,怎么样用都是没问题的。有些版本用“看”,有些版本用“著”,不统一也没关系,内容是一样的。


“若言看心”,如果说打坐的时候要看心,这有什么问题呢?它就说“心元是妄”。我刚刚讲过了,没有证悟的人,所有的心全部都是妄念、狂妄、执著,无论我们有没有明显的实有、真实不虚的等等想法,任何一个念头,实际上就是妄念。


“心元是妄”中的这个心它指的是什么呢?指的就是有执著的凡夫的八识——八识的总称就是心。八识分开了以后,眼耳鼻舌身五识都有一个不同的名称。“心”这个字当中,包含了眼耳鼻舌身五识,然后是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不管是八识当中的哪一个,没有一个不是妄念,包括阿赖耶识也是一个细微的妄念。所以,心就是妄念。



那么“妄如幻故,无所看也”,那妄念又是怎么样的呢?妄念都是假的,如幻如梦。看不到一个真实东西,都是狂妄、虚假的,看了没有什么用,所以不要去看心。但是,《坛经》它自己也多次讲过要看心、观心,现在又说不看心,这两种说法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很多佛经,尤其是像《坛经》这样非常深奥的佛经,还有像大圆满、大手印这样的佛经当中,所谓的看心,只是用“看心”这个词,实际上不是让我们去看现在的这个念头,而是看念头的本质。


《坛经》有些时候说“烦恼即是菩提”,有些时候又说“心元是妄”,到底是妄还是智慧呢?哪个对呢?实际上这两个都是对的。


我们每一个念头的本质就是佛的智慧,本质就是菩提。但念头表面的现象是不是菩提呢?还不是,还是贪嗔痴等烦恼。所以这里讲的不看心,意思是说,不要去看心的表面。没有证悟的人,看心的时候,能看到的、感觉到的就是表面的情绪,除此之外,就没有了。但证悟的人就不一样,他穿透了意识的表面,直接看到了内在的本质部分。意识的表面是妄念,本质才是菩提、智慧。


很多时候,佛经不会讲得很清楚,只叫我们去看心,但我们要这样理解——看心,就是要看它的本质。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禅修的时候不要“贴标签”

没有证悟的人的意识当中不可能有空性的智慧

《坛经》当中的具体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