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你在忙什么》二十二 | 让幸福自己来敲门 返回

有声读物|《你在忙什么》二十二 | 让幸福自己来敲门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你在忙什么》

作者:  索达吉堪布





别当衣食无忧

的穷人


或许有人问:“钱不能带来幸福的话,那幸福到底是什么?


马克思认为,幸福是“欲望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这跟佛教讲得很相似。佛教告诉人们,如果内心知足,一贫如洗也非常快乐;假如贪得无厌,富可敌国也不会有幸福可言。《遗教经》云:“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幸福其实是一种内在的满足,跟外在物质的关系不大。爱因斯坦曾说:“单靠知识和技巧,不能使人类步入幸福和高尚的生活。”苏格拉底也主张:“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意思是要想获得幸福,方法是先求知,再行善修德。


求知,需要求关乎心灵智慧的知识。只有这种知识,才能带来幸福。


实际上,汉地有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完全可以让人找到快乐。以佛教而言,如果懂得其中深义,对今生来世都有利。现在不少人对佛教感兴趣,这是很好的事。不然,把幸福完全寄托在钱财上,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苦。


为什么?

欲望是无有止境的,哪怕你一人占尽天下一切财富,也不一定心满意足。佛经中说:“世人求欲,不知厌足。假使一人得一切欲,无厌无足。”


实际上,一个人拥有的再多,享用的也非常有限。常言道:


有豪宅万千,夜寐仅需七尺;纵有良田千顷,日食不过三升。”因此,我们应将生活的目标降低点,没必要竭力追求自己用不上的东西。


生命宝贵,何不用来追求智慧和德行。如果没有这两者,纵然拥有再了不起的权力、名气、财富、才华,也不会拥有快乐。金庸先生形容这种人,充其量只是“衣食无忧的穷人”。









让幸福自己

来敲门


想真正幸福,在佛教中,其实是有路可循的:


1.明白凡事皆有因果

今生中衣食无忧,按照佛教观点,这是源于前世的福报——假如前世造了善业,今生不需要太多努力,名利也会纷至沓来;若是前世没有积善业,如同沙子不能榨出油一样,今生再怎么勤奋,也很难达成心愿。


这一点,无论你信不信都会如此。


前世的行为对今生苦乐有直接作用,同理,我们下一世是什么样,也取决于今生造了什么业。所以,命运不是别人支配的,一切取决于自己,自己是自己的怙主。


虽然现在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人并不是特别多,但这不妨碍它成为真理。以人数多寡来判断一件事是否正确,这本身就不能成为真实的根据。正如同,对科学高等理论一窍不通的人不在少数,而他们不知道、不认可,根本无法否认科学的合理性。


2.以禅修调整身心

国外很多研究机构发现,将禅修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心离幸福更近。


1967年,哈佛大学的赫尔伯特·本森博士做过一项冥想实验,研究结果证明:禅修可缓解人体的压力。到了1997年,美国60%的医学院都在传授这种“放松疗法”,许多大医院也提供此疗法,而且效果非常好。


美国某医疗中心,曾让实验者每天禅修27分钟。一个星期后,仪器检测发现,实验者的快乐指数远远超过禅修之前。


还有个研究中心,用仪器测试一些藏地的仁波切,实验显示:仁波切们在禅修后,幸福感增强了700%,以致科学家们差点以为机器坏了。他们同样又将一群对禅修完全没有概念的大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测试,结果是禅修与不禅修也有明显区别。


目前,禅修已成为美国主流社会的风尚,多达一千万美国成年人经常打坐。他们觉得这种习惯很,并从中得到了真实受益。


这样的心理疗法,在西欧、新加坡等地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现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钱财换不回内心的自在。所以,他们宁愿每天禅修5分钟以上,从佛教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快乐。







3.思维佛教法义

如果学佛、禅修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内心没有多大改变,这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并不是说形式不重要。有些人比较极端,认为佛教中的念佛、参禅、依、出家都没有必要,完全是一种形式,这种想法不对。在某些情况下,特定的形式还是需要。如果说所有形式都多此一举,世间男女只要心中有爱就可以,又何必大费周章地登记、结婚?


不过,只是停留在形式的层面上,也不行。作为佛教徒,还应该有一些内证功德;即使没有,也要对佛理有所了解。这样,烦恼和痛苦才会日益减少,就如无门禅师所形容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种快乐,是一种真实的快乐,是开豪车、穿名牌享受不到的。为什么许多修行人住在荒无人烟的山中,却依然自得其乐?就是因为他们通过长期修行,万法如梦,不像世人一样处处执为实有心得到了自在,明白看看每天的新闻,我们就知道世人活得特别苦。


这些苦源于什么?就是执著。如果了解万法是无常、空性的,对很多事看明白了,不管是什么人,没钱也好、有钱也罢,心都会非常自在。


像著名慈善家李嘉诚,虽然家财万贯,却没有被金钱束缚,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对衣服和鞋子的牌子并不讲究,一套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平常事,他母亲是位佛教徒,从小教他善恶必有报,要多行善举。后来李嘉诚教导子女时,也常用佛学启发他们做人的智慧,三分之二教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如何做生意。


他本人曾说:“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千万块钱送到家门口,我也不会要。我赚的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


相比之下,有些人为赚钱而不择手段。如此,钱越多,自己越不快乐。


我们这个人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但不管是长是短,到我们死的那一天,回顾这一辈子,最好不要有太多对不起良心的事。









从心灵科学中

找答案


人生几十年,若能认识到生命的真相,真的非常有意义。


你们西安的兵马俑举世闻名,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我看来,这不算最稀有的。最稀有的是什么?是2500多年前的佛陀智慧。它揭示了宇宙世界、人类本源、心灵世界的秘密,一直被保存在《大藏经》中。


但遗憾的是,兵马俑这样的名胜古迹,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而对一切生命真正有利的智慧,常常被束之高阁,愿意去研究的少之又少。


听说你们这里有不少人,对佛教比较感兴趣,有些人还在修学“心中心法”。这个法门,我认为非常好。之所以这样说,一是我读过元音老人的书,里面讲得相当不错;二是他的传承弟子中,很多人对三宝有信心,对上师懂得感恩,对众生也有大悲心,这是学修正法的验相。


现在有些大德,如本焕老和尚、噶玛巴,对“心中心法”也有正面的认可。判断一个法门是否可以接受,关键看它能否给我们带来真实利益。若是可以,不管哪一个法门,都值得去学习、修持。


如今,人们在物质上不断地往前赶,可是在精神上,需要不断地往后退,退回到古人的智慧上。汤因比说:“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注”我特别希望更多的人,今后不能只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还应该从心灵科学中寻找幸福。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启动线上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