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居士,“三缺一”可不行
梵文的“居士”一词,读作“ཨུཔཱསཀཿ”。中文翻译为“邬波塞迦”或“优婆塞”。“邬波”就是亲近、接近,或者恭敬的意思;“塞迦”的意思是善业、善法、善。“居士”的意思,就是接近、亲近善法。善法究竟是什么呢?从小乘的观点来看,是指阿罗汉。居士就是亲近阿罗汉——还没有成为阿罗汉,是预备的阿罗汉。但我们有没有预备,那还得看看够不够标准,够不够资格。
最低层次的见解,是需要有世间的正见。
世间正见有两点:第一,深信轮回,即深信轮回、前生、后世都是存在的;第二,深信因果。这两个叫做世间的正见。从见解的方面来说,这两个就是标准居士的最低见解。如果具备了这两个世间正见,就可以说我们在见解方面已经达到了最低层次的标准。
居士的修法,是从守戒开始的。守戒也是一种修行,而且是最关键的。很多的居士,虽然已经皈依了,他们也自以为当了好多年的居士,但居士五戒还没有受,这是不合理的。要当居士,就要有戒律,这是最关键的。
我们修的时候,第一个就要修外加行。外加行修完了以后就修内加行。做一个居士,特别是学藏传佛教的居士,这两个是一定要修的。如果实在是年纪太大、体力不支的话,像顶礼这样的修法可以不修,而用其他修法来代替。
在修加行的同时,念佛也很关键。所有的居士都要念佛,不要说居士,连高僧大德都念佛。有些人认为,念佛是那些没有文化的老太太、老头子的事情,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怎么可以去念佛,我们应该修更高档的法。这是错误的想法。念佛是一定要念的,谁也不能放弃;同时要修四个外加行和五个内加行。
最基础的行为是什么呢?首先是受居士五戒,如果不能五戒全受,就在其中选择受一条戒、两条戒、三条戒或四条戒都可以。
在受戒的基础上,尽量地断恶行善。十善、十不善我们都知道,《普贤上师言教》里面讲得非常清楚。这是最基础的行为。
很多人觉得平日念念佛,在观音菩萨的圣诞日、佛的圣诞日,背着一个罗汉包到庙里去烧烧香,手上戴一串佛珠,这就是居士了。实际上不是这样。要想变成阿罗汉的预备,就得从见解、修行、行为上全方位地与众不同。所谓与众不同,当然不是说我们已经是佛菩萨,而是说要跟一般的凡夫有所不同。
以上就是作为“居士”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见解、修法及行为,大家不妨对照着自测一下,你是否已经三项俱全了呢?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灰色字为小编语。
推荐文章:把“系解脱”系在身上,就能今生解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