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国际佛学网 >> 前世今生 | 人在死亡之时会现出黑色景观…… 返回

前世今生 | 人在死亡之时会现出黑色景观……


关于“二、建立自宗”则可分成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心识的产生;


(二)身体的形成;


(三)身心关系。


其中第一个方面又可分成两点进行阐释:


1、心识的产生;


2、对之生起信解。



下面阐述“2、对之生起信解”。


这一部分的内容又可分成五个方面:


(1)依靠回忆前世之实例而生信;


(2)依靠催眠、梦之要诀回溯前世之试验而生信;


(3)依靠一身拥有多心识及一心迁往另一身体之理而生信;


(4)依靠心识可脱离肉体进行自主活动之事实而生信;


(5)依靠中阴闻解脱法所描述之境界真实现前而生信。



中阴法门还说道:“嗟,善男子!概而言之,汝处于中阴境界中之心识,实乃无依无靠,漂泊动荡。此处所说的漂泊动荡是指中阴身摇摆不定的实际生存状态,此种现象,很多有过神识离开身体之体验的人们都曾亲身感受过。


有一人就如是说道:“我和哥哥等许多朋友在水中游泳时,一不小心就沉到了水底。不大一会儿,自己的心识即飘浮于空中,并看到自身还陷于水中。但我此刻已具足另一身躯,就像风吹羽毛般,此身轻飘飘地被托向虚空。”不仅此人有如此之感触,众多离开身体的心识都曾产生过这种自由飘荡于空中、毫无任何沉重感的觉受。


中阴法门中又说:“中阴身不以血肉之躯而存在,惟是意生身而已。这种说法也已被很多人的亲身体验所证实。


有一个翻车后身体受到重创的人就经历过神识离开肉体的体验,他回忆说:“当时我分明具有另外一种身躯,不过这副身躯却已不是真实的人身,特别是那种有质碍的肉身更是消失得荡然无存。这种躯体虽说具足形状,但却毫无颜色可言。”关于此类身体的具体相状,个人由于感觉、经验的不同而分别作出了不同的描述。


不过总体说来,众人一致公认在那种特殊情境下,身体还是存在的,另外,此身也是有形状的。只不过有些人说此身状如阳焰;有些人则说形如云朵;还有人认为其形似烟、似气;另有部分人认为此身之形状内外俱明;也有人将其形状描述为彩虹;亦有人认为此身具备特殊能力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大家所见各不相同。


中阴法门又云:“虽我能观见彼等,然彼等皆对我视而不见;众人呼唤我时,我耳里听得分明;然我于其耳边呼喊时,彼等均听而不闻。这里所展示的情景,很多人都曾亲身体验过,此中道理通过上举事例已能得到清晰印证。


除此而外,中阴法门中还说道:“自己能亲见己尸等相,彼时此人即作意道:我已逝去,眼下应如何作为?这种对神识在见到自己尸身后所产生之心理反应与感受的描写,通过上文列举之事例亦已完全得到证实。


另外在密续中还讲到,人在死亡之时会现出黑色景观,此中景象也已被众多感受过濒死体验的人所亲历。


对濒死体验而言,有些经历过此种体验的人在这一过程中会见到清净刹土,或感受与身处清净刹土时所感觉到的快乐喜悦相类似的觉受;但也有人会感受如同身处恶趣般的那种难忍之痛苦、恐怖,这方面的差异无法确定,不可一概而论。



我们一直在论述的所谓濒死体验,基本上是按照它们与法性中阴、转世中阴的略微相似之处而加以宣说的,其实在真正的中阴境界中,众多与濒死体验不同的真实觉受都会一一现前。


此处所介绍的人在临死时心识离开肉体的经过,是从穆迪博士经过审慎观察而后加以确证并撰著成文的《一生又一生》一书中稍加选择典型事例,然后概略宣说的。穆迪先生采访了大量有过心识离开肉身之经验的人,并对之作了详细询问、调查。


在造作此论的过程中,自他的很多疑惑都得以遣除,因此说他的一切立论都有可靠的事实来源及理论依据,这些情况在他的著作中都有具体而详尽的反应。于穆迪先生本人则是一位获得过哲学与医学博士学位的双料博士,在西方学术界堪称一位出类拔萃的代表人物。


如果没有掌握能证明身心可以分离以及前生后世决定存在的合理而确切的论据,像他这样的人一般不大可能轻易就随顺众人关于前世后世的说法,更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把自己的看法形诸笔墨并公开发表、传播。冒着有可能贻笑于全球大智者、大知识分子面前的尴尬处境,而去宣扬一种不堪一击的学说,这种行为似乎不太符合穆迪博士的身份。


不惟穆迪先生一人在从事有关濒死体验的研究,对之进行观察的学者在美国一个国家就有八十余人,别的国家和地区也有很多专家投入到对此现象的研讨、钻研、分析之中。


这些研究人员经过精心调查、反复验证后得出的结论,其实在佛教中阴法门中早就被宣说过了,穆迪博士因此而感慨万千地在《一生又一生》一书中如是评价道:“总而言之,《西藏度亡经》中,除了描写死亡经验初期阶段的情景外,它对后期情景也有详细交代,而本书各项报告中则仅谈到初期时的情景。但若以此具数千年历史之古籍中所描写的初期情景,与二十世纪美国人的报告相对照,其相似程度已经足以令人目瞪口呆了。”


“有一点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在古老思想家的著作里,在眼前这些九死一生者的报告中,两者间竟有那么多足以互为引证的雷同之处,就算它们到目前仍不是绝对可解的实事,拍案叫绝又有何不可。怎么回事呢?我们该好好地问问自己。”


(未完待续)

敬摘录《前世今生论》



猜您还喜欢这些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