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1课
一、 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总义)
我们正在讲第一品“菩提心的利益”。菩萨道是一切诸佛成佛的通衢大道,每尊佛都经由修持菩萨行而圆满功德,现在我们有幸修持菩萨道,就应了知发菩提心的殊胜功德和利益。
前面寂天菩萨宣说了菩提心的共同功德:断除罪业、成办利乐、满足愿望、名义转移等,接着又通过比喻继续赞颂菩提心的殊胜功德及分类,本课将宣讲菩提心的“特殊功德”,包括“本体的差别”、“功德的差别”及“具功德之合理性”,具体归摄如下:
(一)本体之差别
愿、行菩提心本体之差别:其一是欲行和正行的差别,前者是发愿,后者是真正的实践;其二是次第的差别,首先必须要有愿菩提心,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行菩提心,二者一定要安立在同一心态上面。(详见颂词1)
(二)功德之差别
1、愿菩提心的功德:
(1)是获得佛果的唯一因;
(2)暂时而言,我们在生死轮回中,依靠它也能产生极大的果报。
2、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者功德的差别:行菩提心它的功德是刹那不断增长的,即使在睡眠、昏厥、散乱或者其他时候,功德仍然不断增上,愿菩提心没有此功德,尽管愿菩提心是获得佛果的唯一因,也可令我们在生死轮回中产生极大的果报,但功德无法与行菩提心相比,不能令功德增长如此之多。
3、愿菩提心的功德不会像芭蕉树一样,果报成熟一次就耗尽了。愿菩提心就像如意树,它的功德会不断增长,乃至佛果之间用之不尽、一直保留着。
4、以喻理说明愿菩提心的功德胜过声闻缘觉的功德:“善男子,譬如金刚宝纵然坏损,亦胜过所有上等金饰,且不失金刚宝之名”。“善男子,同理,发菩提心之金刚宝纵然离开勤奋,亦胜过一切声闻缘觉功德之金饰。”
5、什么是行菩提心:一种是指摄持愿菩提心的行为;另一种是指发了菩提心后,立志受持、永不退转的决心。
6、行菩提心的特殊功德:什么时候生起了行菩提心,从那时起,纵然晚上睡觉、平时行为放逸、唱歌跳舞、昏厥,以及在行住坐卧等各种威仪中,相续中的功德、福德永远也不会耗尽,而且还会刹那逐渐增多,无边无际犹如虚空一样广大,即使表面上好像造了一些恶业,但实际上,也会变成积累资粮的因。(详见颂词2、颂词3)
(三)具功德之合理性
行菩提心具无量福德的合理性教证是《妙臂请问经》。佛陀在此经中云“众生无边无际,缘无边无际的众生而发这样的愿,功德也无边无际,所以,菩提心具有无量的功德极为合理。” “设若我为利乐无边众生而披上盔甲,则利乐一切有情之所缘无边,善根亦无边故,即使放逸或睡眠,然于昼夜心之每刹那,善根亦增长、强盛、圆满。”(详见颂词4)
发心师兄:定解C09
审核师兄:定解C18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课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