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寸草心报三春晖
“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
——《佛说盂兰盆经》
典故:目连救母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民间传统称鬼节。在佛教中,这一天被称为盂兰盆节,其源于《佛说盂兰盆经》中目犍连尊者救母的典故。
据经中记载,目犍连证果后获得了六种神通,他想报答父母的恩德,便用天眼观察三界,寻找父母的生处,结果却看见母亲正在饿鬼道受苦。目犍连立即盛满饭钵,以神通力进入饿鬼道给母亲送饭,然而母亲因饿鬼业力,饭团还没进口就化成了火红的热炭。目犍连即使神通广大,也不能救拔饿鬼道的母亲,悲痛不已,于是立即返回向佛求助。
佛开示其母罪业深重,凭目犍连一己之力无法救度,只有仰仗十方僧众共同回向的力量才能超度。目犍连遵照佛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以百味饭食奉盂兰盆,设斋供养僧众,最终令母亲脱离了饿鬼道。佛还教导说:佛弟子应念念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常以孝慈忆念所生父母,作盂兰盆,供养佛及僧众,以求报答父母长养之恩。
盂兰是梵语“倒悬”的意思,代表最大的痛苦。盆是指供品的盛器。盂兰盆的含义,就是以此供具盛放供品供养三宝,以解救已故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而七月十五日是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这一天供养三宝的功德,比平时多百千万倍,不仅能超度过去的父母离苦得乐,更能让现在的父母也增福延寿。
后代佛教徒因此于每年此时举行孟兰盆会,供养三宝以报父母恩,所以七月也是佛教的孝亲报恩月。
孝亲:忆父母恩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对我们最好、最疼爱我们的人,也对我们恩情最大。唐代孟郊在诗中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的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佛在经中说:儿子将父母扛在左右双肩上转绕大地承侍,也难以报答父母之恩。
母爱恩情说不尽。简而言之,母亲对我们有五种恩德:
以上五种,都是母亲对我们不可思议、难以计量的恩情和功德。同样,父亲对儿女也有着广大、深远的恩德。为人子女者,当时时思惟,慈心孝顺,报父母恩。
报恩:佛法饶益
在盂兰盆节这一天,让我们共同忆念父母恩情,多行恭敬供养三宝、荐亡超度之事,救拔先贤,孝养慈亲。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一:《菩提心略修法》
慧灯之光官网:《大圆满前行 普贤上师言教(发殊胜菩提心)》
慧灯之光官网:《大圆满龙钦心髓内加行修法》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