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健康之道 | 智慧老人给您终极救助和祝福【大圆满】 返回

健康之道 | 智慧老人给您终极救助和祝福【大圆满】



身 · 心


来自RBQ大学演讲伏藏法的金刚语


健康之道













升华

终极救助

通达心性,才是对心灵的终极救助。


当你在一瞬间里认识心的本性,你将发现,原来心的本面如此简单,只是无始以来我们和芸芸众生一样,从来没有通达,所以才会一直在红尘中翻滚,在轮回中流转。


就心的本面而言,这里没有我们现在所见的对立、浮躁、不净和丑陋世界,一切呈现除了纯一而美丽的景象外,别无其他。这才是最精彩的境界,可惜我们还感受不到。


正因为不了解这种空性本质,我们以再再叠加的分别妄念,将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当作真实、坚固的存在,进而在执著、求取、计较、分别中,把自己弄得苦不堪言,坠入深渊。


为什么不观观心呢?


生存在这个世间,要生活要工作,也许你觉得又苦又累,也许你乐此不疲,但在佛教看来,最美妙的地方不在外界,而在我们的内心。什么时候能认识到内心世界的奥妙,眼花缭乱、看似真实的外境,便当下崩塌瓦解,那时候,你也就安住在了妙不可言的境界里。


这是用言语无法表达的,想用文字描述、用其他任何方法把它指示出来,也是徒然。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如“哑巴吃糖,有味无可说”。这些禅宗和密宗证悟者的表述,是最贴切不过的。佛陀证悟后不也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佛陀也是担心没人了解,才安住了49天,经天人祈请后,开始转动法轮。


所以,如果我们想借由禅修来寻求心灵救助,最好致力于体悟心性。因为只有通达心性,才是对心灵的终极救助。


不要觉得这个太高,其实我们有这个能力,也有这种因缘,人人都可以透过虔诚的信心和精进修持,证悟远离戏论、不可思议的般若境界。当你掌握了以心观心的窍诀,也能随时随地去观照时,观照中,外在世界就会完全融入你的心。


万法唯心造

那时候你就明白,为什么佛教会讲“万法唯心造”。


“心怎么可能造物质?”这么简单的质问是难不倒佛教的,“万法唯心造”不是假说和猜测。有人想不通,是因为对佛教的认识太少,修炼太少。如果能对这些深邃的思想有些认识,哪怕将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用在生活里,我相信,你肯定会过得逍遥自在、快乐无比。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缘的阻隔,虽然我们遇着佛法了,也学习佛法了,佛法的境界却始终离我们的心极为遥远。那种真实和纯粹,始终不能融入我们的心。


不管怎么样,我相信年轻人有无限潜力。我很羡慕在座的老师们,因为你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心灵资助。帮年轻人成办事业、争取地位,顶多是暂时利益,而给予心灵指点——让他们心理健康,具有利他理念和因果正见,才是对其一生乃至生生世世的光明前途,最不可思议的帮助。


因此,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如果也能涉及慈悲观与万法真相等理念,甚至让自他有所通达,你的教育就不一样了。


人生是无常的,海明威说“岁月不待人”,佛教说“生命在呼吸之间”。所以,当我们拥有生命、无常尚未到来时,应该用这个人生来做最有意义的事——帮助他人的事,而且是那些能最深刻、最长远的帮助他人的事。



幸福

世人都想幸福地生活。但是观念错了,也会南辕北辙。


芸芸众生,烦恼无尽。有些人要买车,买房子,买保险,各种压力不断;有人婚姻家庭、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心烦意乱;还有人或因能力不够,或因职称评不上,攀比之心无法满足,各种痛苦层出不穷。


要解决这些烦恼,佛教并不提倡把一切追求全部放弃,而是劝大家不要过于攀比,生活在虚荣心之中。所以,要观察生活的真实面目,以智慧去面对。


佛教给我们的,就是智慧。有些人没有学佛之前,和家人、外人之间,关系极为紧张;学了佛以后,心慢慢获得一种安乐,即使生活出现一些痛苦,也有能力面对。因为他拥有了完全不同的幸福观,这用多少金钱都无法买到。有了这种智慧,谁都可以幸福,穷人也可以,富人也可以。


佛教对待生活,有些观念非常简单,却很有意义。前几天我引用了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不会游泳,掉进了河里,由于恐惧拼命地挣扎,越挣扎越向下沉。最后他完全绝望了,想死就死吧,身体放松下来,反而浮了上来。


生活也是如此。有人拼命地追求名声地位,越追求越得不到;有人迷恋感情,越执著,对方跑得越远;有人耽执钱财,越贪求,反而越贫穷。这时,如果你放下执著,不去强求——得到很好,得不到也随缘,很多机缘反而会不求自得。


其实,人活着,应懂得知足,不要整天需要这个,需要那个……欲望如同无底洞,永远无法填满,到一定时候,应当适可而止。若能如此,身心自然健康,家庭也会和乐。


不过,即便因知足而感到幸福,痛苦还是会不期而至。因此,幸福的更深意义,是如何正确面对痛苦。


当痛苦出现的时候,不要特别执著它。要知道,痛苦不一定是坏事,反而可能是好事,应从痛苦中发现人生的真相,让它产生正面的作用。比如,事业一时不顺,也许正是日后事业趋于完善的基石。


藏传佛教中,修行人往往能把痛苦视为财富,把痛苦当作最重要的修行。这种方法非常殊胜,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健康





祝福语


宁静


希望大家平时都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当你感受到宁静的当下,就是在安住、观心,也是禅定,这时可以息灭由奔波、驰求带来的身心疲劳,净除心灵垃圾,保持心理健康。


现在很多大学都有禅修中心,爱好者们在那里透过禅修让心灵保持宁静。有经验的人都有体会,宁静的心比散乱的心有力,从中可以发展出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我知道年轻人都想有所承担,但你的心理首先要健康,要有一种专注的智慧和能量,否则,用一颗散乱、脆弱和苦恼不堪的心,连自己都支撑不住,怎么去维护你的家庭和社会?


学着修修心,让我们也像禅师们一样,在每一个当下里都活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离开世间时,也了无遗憾了。


“万灵药”


总之,我认为佛法对人生非常有帮助。从大的来讲,有利于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从小的来说,有益于家庭、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对个人而言,佛法也有调伏身心的作用。


比如,现在有很多心理疾病患者,他们可能长期与外界隔绝, 又或者一直处于某种妄想之中无法自拔,对于这些情况,现代医学往往束手无策,佛法却能给出有效的解决之道,为人们带来安乐,提升幸福感。


我在汉地就遇到过很多人,他们在没有学佛之前非常痛苦,而学佛之后,人生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有勇气面对。


听说有一位美国居士,家人去世了,在这种变故面前, 这位居士还承受得住,但他的妻子没有学过佛法,内心极其痛苦,时时刻刻都需要有人看护。这样的情况在藏地、汉地也有很多,原因就是没有了解生老病死的痛苦。


扪心自问,当我们自己遇到各种痛苦时,会用什么样的方式面对呢?能否将痛苦转化为道用呢?


佛法中有很多方法,对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若能修学如禅定、利他菩提心、空性等法门,人生的很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当然,假如你对这些没什么兴趣,也不应该轻视它。我去过很多美国大学,很多学者的佛法水平相当不错,这也说明现在有些人更在意内心的安乐,而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满足。


作为人类,绝大多数可能比较自私,只希望自己富有、幸福;希望自己有创意,能发明很多东西;希望自己拥有权力,掌控一切……但实际上,这样的人生并不快乐。若能放下对自身的过度耽著,自己拥有财富时,多资助一些穷人;手握权力时,多救护无助、孤单、可怜的弱者;学历很高时, 用之来帮助他人,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也是大乘佛法的核心。


最后,希望大家今后所追求的人生方向,是行持利他, 帮助他人。













大学演讲本主题圆满

行持任何点滴善法,要以三殊胜摄持哦~


上一篇:健康之道 | 关于禅修的那许多问题





文字整理 | 一心一意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