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文殊密语 >> 对于一切万法的本性,凡夫众生为什么看不见呢?——《中观庄严论解说》103(视频音频讲记) 返回

对于一切万法的本性,凡夫众生为什么看不见呢?——《中观庄严论解说》103(视频音频讲记)

文殊密语 2021-04-26












103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中观庄严论解说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仁波切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科判

⬛ 甲一、所说支分

⬛ 甲二、所说论义


🔘 乙一、真实分析所说论义


🔷 丙一、名义

🔷 丙二、译礼

🔷 丙三、论义


🔴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


🔶 戊一、认清二谛之理


✴ 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 庚一、立根本因

 🔹辛一、真实立根本因

 🔹辛二、旁述

💠 庚二、建其理

🔹辛一、建立宗法

 🔹辛二、建立周遍


✴ 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 庚一、认清显现许实空之世俗

 💠 庚二、分析彼世俗之自性而宣说

🔹辛一、显现许无欺而存在

 🔹辛二、现基必为实空


🔶 戊二、遣除于此之争论


✴ 己一、略说无过之理

 💠 庚一、能推翻辩方观点

 💠 庚二、无以反驳之理


✴ 己二、广说彼义:

💠 庚一、遣除于胜义之争论;

🔹辛一、远离四边之胜义中无有承认之理

   - 壬一、宣说具有承认之相似胜义

   - 壬二、宣说远离一切承认之真实胜义




    

🔹辛二、遣除于彼之诤论

        

    - 壬一、辩论自性若是空性则成众生皆现量通达;

    - 壬二、辩论若空而不现则成谁亦不证悟故因无义;

    - 壬三、辩论无自性不成宗法等故所立与因之名言不容有。

💠 庚二、遣除于世俗之争论。





🔶 戊三、如是通达之功德


🔴 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 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辛二(遣除于彼之争论)分三:一、辩论自性若是空性则成众生皆现量通达;二、辩论若空而不现则成谁亦不证悟故因无义;三、辩论无自性不成宗法等故所立与因之名言不容有。


壬一(辩论自性若是空性则成众生皆现量通达)分二:一、辩论;二、回答。


癸一、辩论:


若尔已了时,彼性现量故,

诸愚何不证,万法此本性?


颂词中说:在见到柱子、瓶子等诸法时既然了了分明,其本体已经现量了达的缘故,这些愚者为什么不能证悟万法之本性呢?








【对方这样辩论道:比方说,现量见到无瓶的地方时,就会知晓在那一位置上不存在瓶子。同样,如果一切法的自性真是远离一切增益的空性,那么已经现量了达有法瓶子等之时,由于与其不可分割的本性必须要现量见到的缘故,一切不具正见、不明推理等的凡夫愚者为什么不证悟万法的这一本性或正相?如果未通达,则成了不是万法的自性,如果是自性,就不可能不证悟。】








对方提出这样一个疑问:


当我们现量见到一处空空荡荡的场所时,便可以清楚了知此处无有瓶子。同样,一切法的自性如果真是远离一切戏论、远离一切执著增益的空性,就好像用眼睛看见无瓶之处而了知无瓶一样,见到瓶子、柱子等一切法时,对于瓶子、柱子等不可分割的本性——远离四边八戏之空性,应该同时见到。既然如此,未了知离一多因等推理的凡夫人为什么不能证悟诸法之法性呢?对于瓶子远离一切戏论的本性,不论是谁,只要见到就应证悟为空性,瓶子与空性一味一体的缘故。


很多人经常会产生这种疑惑,在学因明时也讲过:现量见到瓶子等物体时,与之同体不可分割的无常、所作、有为法等,也应该全部见到。《量理宝藏论》中专门有这样一个辩论,对此应该如何回答呢?无常、所作等与瓶子虽然是一个本体,大家已经见到了,但以分别念进行分析时,所作、无常、有为法等是以不同反体来安立的。


那么,此处

对方提出这一疑问时,

我们应该怎么回答呢?


所谓的柱子

是不是远离一切戏论呢?

是远离一切戏论。


除柱子以外

有没有其他一个

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呢?

没有。


那眼睛是否可以看见柱子呢?

可以现量见到。


既然与柱子不可分割的

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存在,

而我已经现量见到了它,

那是不是我的眼识

已经见到了

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呢?


对于这一提问,

如果回答已经见到,

此人应成一地菩萨

或与佛陀无二,

为什么呢?

已经现量见到

远离一切戏论空性的缘故。

如果说只见到瓶子表相

而未见其空性的话,

所谓的离戏空性

也就不是万法之自性了。


癸二、回答:


非尔无始心,严重增益法,

故非诸有情,皆能现量证。








【尽管万法的自性原本如此,但事实上并非一切众生都能证悟。为什么呢?于所谓的“自此时起而此后无有”之边不可得(即无有前际后际之义)的无始轮回中三番五次投生的有情心相续,被执著万法之毒素所染并且屡屡串习的习气根深蒂固、极为严重,难以断除,因此虽然现量见到瓶子等,却无法了达它的自性正相,】








此处对上述所提问题回答说

“非尔”,

并不是像你们所说的那样,

为什么呢?

众生的相续中从无始以来

就具有非常严重的增益之法,

虽然一切诸法的本体

是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

但从有境角度来讲,

众生相续中从无始以来

就被非常严重的恶疾所遮覆。

所以,众生虽然现量

见到了柱子、瓶子等,

但是无法见到

与之不可分割的万法实相,

具有遮障的缘故。


比如在一位具眼翳者面前放一个白海螺,他能否见到海螺呢?他说“可以看见”,他所见的是否为白色海螺呢?患眼病者无法见到。如果你们说:“应该见到白色海螺……”这一点是不成立的。眼翳者只能见到黄色海螺,此黄色是否与白色海螺成为一体呢?从病人角度来讲应该成为一体,但对无眼病者而言,海螺并非与黄色一体,而是与白色一体。



这方面的道理非常重要。我发现现在很多人在讲考的时候只是讲一讲字面上的意思,深层的内涵并没有详细分析、思考,也根本提不出什么疑问。当然,一般我在这里讲完以后,下面的堪布堪姆也会讲,之后辅导员还会再讲一遍,这样讲了三遍以后,字面上都无法过关的话,实在有点说不通,所以字面上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不仅在字面上讲得通,意义上也应该有自己的一种理解,心里面也应该有一定的收获,这样一来,不仅对自心有帮助,以后有机会给他人宣讲时,听闻者也会有收获。


所以,希望大家每天都有一种收获。法本里面宣讲的内容肯定是有利益的,只不过我们不能运用而已,如果不能运用的话,说得再好也起不了太大作用!


以前有一种说法,说一个人天天上班迟到,领导对他很不满。一位同事送给他一块手表,可他还是照样迟到,于是领导说:你如果再迟到就开除你。后来他真的被开除了。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每天都弄不清时间,那人说:“你手上不是带着手表吗?为什么不看呢?”这时他才恍然大悟:“这是看时间的啊?!我都不知道……”


就像上面这个小故事一样,对于法本当中每句话的意义,如果没有真正在自相续中运用,即使《中观庄严论释》在剖析空性方面再如何殊胜,《净土教言》所说的往生极乐世界的教言、窍诀再怎么好,对我们来讲也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大家闻思的时候不要仅仅在字面上过一遍,对于每一句话、每一个颂词的意义一定要通达,然后在不同的人面前听辅导,看一看其他人是怎样理解的,与自己的理解对照起来,这样会有很大利益。有人可能认为其他人讲得也不过如此,但我不这么认为,我们每天晚上讲考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一些观点,从里面还是会有所收获。


我们当中的有些道友,在我讲的时候稍微听一下,其他人讲的时候根本不愿意听,法本也是从来都不看,这不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我在以前求学的过程中从来不会有这种学习态度,我虽然不是很精进,但也不是懒惰的人,对于法王如意宝传过的法要,从来没有因为打瞌睡或者私事断传承,辅导也是及时参加。因此,不管当时哪一部法,我百分之百的有把握,肯定有传承,因为自己对每部法都有一种难得之心。


当时我在学院里面算是比较差的,但有时候看起来,我们这里有些道友的学习态度好像还不如我。大家还是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依靠听课、听辅导等外缘给自己一些压力,这样的话会有利益的。不然一点压力都没有,一节课随随便便就过去了,然后一直在那里看时间……这样的人是最讨厌的,说明他的心根本没有专注。我们在这里就是要把所有的时间用在学习佛法方面,没有什么其他事情可以做的,没必要一直看时间……








【由于对某一对境的颠倒增益分别念所牵的缘故,并非一切有情均能现量证悟万法的自性空性,】








虽然柱子等万法的自性原本即为离戏空性,但并非所有众生在见到柱子、瓶子的同时便可以见到其本体实相。为什么呢?一切诸法的本体虽然与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一味一体,然而,一切凡夫众生相续中,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存在很多贪嗔痴等各种各样的烦恼习气,由于被此等染污所遮障,即使见到瓶子、柱子等法,也无法真实通达其本性。就像患有眼病者见到毛发一样,毛发虽然并不存在,却能够在其眼前显现。而具有眼病者以疾病障盖的缘故,所见到的完全是黄色海螺或者黄色雪山。实际上,毛发与黄色并非实相,只是染病之人无法见到,就像众生所执著柱子的现相虽与实相不符,但是以烦恼遮障的原因根本无法见到实相。


我们不能说:柱子的本体是离戏的,所以众生必须要见到离戏。不能这样说,否则,海螺的本体是白色的缘故,眼病患者也必须见到白色海螺,然而,眼病者虽然很清楚海螺的本体是白色,但在他眼前显现的确确实实是黄色,这一点也是不能不承认的。








【如同见到相续不断的同类事物而蒙蔽内心者无法证悟刹那性一样。】








在学习中观的过程中,

对现相和实相进行区分

相当重要。

对于上述胜义谛的意义,

此处运用一个

世俗的比喻进行说明:


被烦恼等蒙蔽遮障的

我等凡夫人,

虽然见到了相续不断

刹那无常的事物,

但是正在见到的同时,

凡夫人能否通达刹那无常呢?

不能通达。


对于从未闻思过中观的人,或者从未听闻过四法印的人来讲,在他见到柱子的时候,柱子的本体虽然刹那刹那地变化或者眼前的江河在不断流淌,但是他的眼识中并未如此见到,只是见到一种相续存在的事物,除此以外,对于刹那的无常性根本不会见到。在见到柱子时也是如此,柱子虽然由无数原子、分子构成,但他只见到一个综合性的形体,根本见不到组成柱子的无数微尘。


所以,外境虽然如此,

但有境不一定完全照见。

如果能够完全照见,

那所有世间的人们

在见柱子时就应该通达无常了。


关于这方面的辩论,《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中也有,这种辩论是很重要的。


对于一切万法的本性,凡夫众生为什么看不见呢?具有遮障之故。诸佛菩萨为什么能够看见呢?无有遮障之故。








【所以,虽然并不是有一个与对境的自性空相违的不空法现前,但由颠倒妄念所染而导致颠倒执著,可见这一点并非以现量有妨害。】








事实上,凡夫人在见到柱子的时候,并不是显现一个与自性空性相违背的柱子,只是没有认识到它的本体空性而已。


既然没有真实见到柱子的实相,

那与现量见是否有妨害呢?

无有妨害。

因为所谓的现量

也分名言现量和胜义现量,

凡夫众生见到柱子,

这就是名言中的现量,

而柱子远离戏论的法界实相,

对他来讲并未见到,

为什么没有见到呢?

具有遮障之故。

那与现量见到是否有妨害呢?

没有妨害,

凡夫人见不到柱子的空性

属于正常现象,

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此外,对于现量显现颠倒执著,耽著为有实,此法明明本不存在而加以执著,表面看起来似乎矛盾,令人感到稀有。】








凡夫众生现量见到的这些有颜色、有形状的法,虽然本体中明明不存在,可是以分别念一直执著为有实,这一点表面看来似乎相违,让人感觉特别稀有。为什么呢?柱子明明是空性的,凡夫人却见到并非空性的一个法,确实是特别奇怪!








【可是,仅仅耽著现量显现这一点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而在明明看见牛与瓶子或者这两者之总相不存在的牛等形状时,淡黄派与食米派的邪慧者见到这些并不这样分别,反而妄执见所未见的“总”存在,这才是最稀奇古怪的。】








然而,麦彭仁波切此处说:

一切万法的本体虽然是空性,

但凡夫众生无法见到,

只是看见虚假的现相

并对此耽著,

这一点不值得大惊小怪。


真正奇怪的是,淡黄派与食米派的邪慧者在见到牦牛等时,并不认为已经见到牦牛,见到柱子时并不认为见到了柱子,见到房子时也不认为见到房子,反而说所见到的是从未见过的牦牛的总相、房屋的总相,认为外境上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一个总法是存在的,这才是特别奇怪的。


柱子的本体本来即是空性的,对于这一点,凡夫众生无法见到反而执著为有相状,这一方面说有点儿矛盾,确实不合理,但与无始以来的习气有关系,也并不是特别奇怪。最奇怪的是什么呢?就是食米派和淡黄派,对于与石女儿无二无别、本不存在的总相法执著为存在。因明当中已经明确讲到,总相是一种无实法,《释量论》里面也通过七种道理宣说了总相不存在的道理。


壬二、辩论若空而不现则成谁亦不证悟故因无义:


以能断增益,能知之能立,

比量能了知,瑜伽王明见。








【这一偈颂间接引出对方的辩题。


对方是这样认为的:诸法的自性虽然是空性,但如果对具有这一自性的法没有了达,则称其为自性又能有什么利益呢?谁也不可能证悟。】








这一偈颂中虽未直接宣说对方观点,却也间接指出:对方实际是这样认为的,一切法的自性虽然是空性,但若未了达这一自性,那将它称为自性又有什么利益呢?比如现量见到柱子时并未了达其本体,即使说它的本性空性又有何意义呢?因为谁也不可能证悟柱子空性这一点。


这是对方的一种疑问。下面在解释颂词意义的同时,便可对对方作答。








【事实并非如此,听闻了上面所说的能断除或遣除对万法之自性的颠倒增益、能无误了知万法之自性的离一多因,并能进一步以如理思维此等意义的智慧进行比量推断的资粮道与加行道者,能以总相的方式了知万法的自性空性。】








并非如对方所说的那样,

一切万法的自性虽然是空性,

但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了知的,

为什么呢?

通过听闻上述教言以后,

可以断除我们相续中

对万法产生的众多增益邪见,


比如柱子是不空的,柱子是红色的、长方形的等等,依靠学习中观的离一多因等推理,可以无误了知柱子的本性为空性,所谓的颜色形状也只是一种现相而已。


另一方面,依靠自己反复思维此推理所说意义,具有此种比量智慧的人,虽未获得一地菩萨,仍属凡夫的资粮道和加行道,但以总相方式也可了知万法的自性空性。


《辨中边论释》以及《智者入门》等很多论典都认为,资粮道和加行道的凡夫人,虽然未成为一地菩萨,不能以现量方式见到万法实相,但以总相方式可以认识。麦彭仁波切在讲大圆满的时候,也说从资粮道或加行道开始会对自心本性有一个相似的认识。


所以,在座的很多道友也不要认为:大中观、大圆满是非常甚深的,我这辈子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不能这样想。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心,通过精勤祈祷上师以后,对于一切万法无有自性的道理以总相方式可以通达,这就是胜解行地以寻思方式得以了知。








【作为极度修习此义的瑜伽王,以无倒智慧眼现量明显照见诸法的究竟平等自性。也就是说,以出世的智慧现量见到等性,即是一地菩萨。从此之后对法界的明现境界越来越增上,最终如理如实圆满地现前实相,即是如来。】








对于此义再加以修持的

非常了不起的瑜伽王,

依靠其无有颠倒的智慧,

完全能够通达

一切诸法的平等性,

了知万法真正的本来面目,

这就是一地菩萨。


从此之后,

一地乃至十地,

越来越往上时,

法界的明现境界

也会越来越增上,

《入中论》将十地

对应为十波罗蜜多,

并说:每一地的现分

和清净分都会逐渐增上。

一直到十地末尾,

对于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

依靠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

在一刹那间完全通达,

这时便是如来正等觉,

也即世间人们所谓的获得佛果。








【依靠辨别诸法等性的三摩地等所生的无分别念垢的智慧通达内外万法在未经观察似喜存在、无有实质,如同芭蕉树一般,一切增益的种子不得发芽,】








佛在《三摩地王经》里讲了对诸法实相进行辨别等许多三摩地,从这些三摩地中,可以生起无有任何分别念的特别清净的智慧。有关这方面的道理,在《现观庄严论》第四品中也讲了很多。


那么,无论获得佛果还是获得第一地菩萨的圣者们,相续中已经具足可以辨别诸法等性的三摩地。当然,诸佛菩萨的三摩地所产生的智慧,完全可以通达里里外外所摄的一切万法,在未经详细观察时如同水泡一样存在,真正经过观察以后,根本无有任何实质,全部像梦幻泡影一样,不存在任何真实之自性。获得这种三摩地以后,不仅完全通达一切万法现而无自性,自相续中对万法的增益分别念等邪见也可以从根本上断除,从此以后再不会生根发芽。








【正如《大悲经》中所说:“如于湿性芭蕉树,求精华者渐剖析,然内与外无实质,一切诸法如是观……”】








正如《大悲经》中所说:“如于湿性芭蕉树,求精华者渐剖析,然内与外无实质,一切诸法如是观……”这个教证在其他经典中也引用过。有些人认为,芭蕉树里面有一种实质,实际上,真正想要得到其中的精华或者实质的人,对其无论如何剖析,剥到最后也是得不到任何东西。我在杭州的时候,有一次见到芭蕉树时,观察了好长时间,确实从树干开始一直剥,真的到里面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就像卫生纸一样全部是缠起来的,表面上看是一棵很壮观的大树,实际上根本没有一个实质。


现在世间上的任何一个法也是如此,没有详细观察的时候,生活存在、感情也存在、男女相也存在……所有白红等万法似乎都存在;真正以空性智慧进行剖析时,就像芭蕉树一样,所执著的任何法都得不到,全部如同梦幻泡影一样,没有任何实质。这就是佛陀给我们留下来的最珍贵的智慧结晶。








【《因缘品》中也说:“犹如伏魔树边花,世有实质不可知,比丘抵非彼彼岸,如老蛇皮旧蜕换。”意思是说,伏魔树边的昙花并非经常绽放,这并不是说在无花季节存在但由于细微而不见,而是本来无有才不见的。】








《因缘品》中也说:“犹如伏魔树边花,世有实质不可知。”“伏魔树边花”, 印度梵语叫做昙花,汉语翻译过来叫做伏魔树边的花,是指伏魔树边上开的一种花,我们经常以此花比喻人身难得。一般来讲,昙花生长在无热恼海旁边,只有在佛陀出世的时候才会出现,是受时间和处所限制的。当昙花不存在的时候,说明它真正不存在,而不是实际存在却看不见。


又说:“比丘抵非彼彼岸。”如果通达一切万法的实质不存在这一道理,这位比丘已经抵达了轮回的彼岸。“非彼”指不是彼岸,也即轮回,“非彼彼岸”就是指轮回的彼岸。也就是说,如果了知如同昙花不能出现一样,通达一切法无有实质的道理,此比丘已经通达一切诸法的实相,到达涅槃之彼岸了。


“如老蛇皮旧蜕换”,此处用比喻来说,就像毒蛇蜕皮一样,已经老旧的皮换下来以后完全舍弃,了知一切万法实相的比丘已经将轮回完全舍弃。或者也可以这样解释,老蛇蜕换下来的皮里面无有任何实质,从这方面理解也可以。








【同样,一旦见到了世间根本无有实质可言,就能由轮回世间的此岸趋至涅槃的彼岸,也就是说弃离轮回。】








教证中所说伏魔树边的昙花,由于并非经常绽放,所以并不是说在无花季节存在,只是因为细微而不见,而是本来就不存在才无法见到的。同样,一旦见到了世间根本无有实质可言, 就可以从轮回世间的此岸趋达涅槃的彼岸,也就是完全弃离轮回。



所以,学习中观也好,学习大圆满也好,我们应该经常观察,了知轮回世间中所有的人、财物、家庭等全部无有任何实义,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


所谓的看破世间有两种方式,

一是对轮回生起厌离心,

以此看破轮回;

一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剖析以后,

了知任何法都无有实质,

真正看清自相续中的烦恼

或者烦恼的起源和对境,

这时,相续中丝毫实执

都不会产生,

也说明你对中观有所认识。


佛经中以昙花和芭蕉树等比喻,想说明什么样的问题呢?就是让我们对世间不要执著。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引用《道情歌集》的教证:“若于悦意平等境,相合心意所爱境,芝麻皮许之执著,亦唯感受难忍苦。”我们对人和财物等任何法,越去执著就会越痛苦。本来很大的一件事情,你如果看得很淡就会很快过去,比如今天我家里的人被别人打死了,只要想到所有众生都会死,也就不会很冲动地去报仇了。一件事情会不会扩大,关键就是与自己的执著有关系,金刚道友之间也是如此,越执著的时候越痛苦,本来很小的事情也会扩大。


学习中观、修习中观,对整个人类都会有很大的利益,在人的内心会产生非常大的快乐。真正的快乐,依靠任何物质都不可能获得满足,但依靠佛法的加持确实可以获得,无论是谁,只要在心里真正通达这个道理,就会真实感受到佛法的力量。


我们自己虽然学习了很多年,但确实学得很差,可在内心当中,真的认为佛法特别了不起,所以在一生中,想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佛法上,尽量地让所有众生通达佛法,这样一来,他的很多问题自然而然都会解决。在座的很多道友,学习的时间稍微长一点的话,以后不论到寺院里面去还是到社会上,你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不用特别害怕。


只要心里有佛法的知识,

在修行的道路上

或者人生的道路上,

无论遇到顺境或逆境,

都会无有畏惧,

乃至生生世世对自相续

都会有非常大的意义。








(小编注:【】里为麦彭仁波切所造《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的原文。)


 




胜妙刹土寂静眼,

如莲瓣饰笑盈盈,

现量照见何者前,

供此善说音令喜。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