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闲暇从无聊变有趣的方法
以下文章来源于那达nada ,作者一心
每夜,你如何入眠?
睡前,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抖音,
刷完满世界的喧嚣,
我们才好安心地进入梦乡。
曾几何时,
我们利用那一点点宝贵闲暇的方式,
开始慢慢渗透,
渗透进入我们的工作、交友……
生活的方方面面。
疯狂地消灭无聊,
不知不觉间,
成了我们人生的一种追求,
可是,
闭上眼睛游弋于梦中的我们,
是否就此充实?
正如版面的留白、影片的静音,
当无聊被消除,
不复再见的是,
我们那些独处的小美好。
比如,温一杯清茶,
读几行诗篇,听一曲音乐,
乃至,只是坐着发呆而已。
去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
何尝不是一种让我们更懂生命的方式。
让我们跟随一心步入今天的禅修课程,
放空思维,什么也不去想,
只是安住当下,
休息片刻,
试着从“无聊”中找回心的力量。
今天聊的是最近比较热议的话题:抖音。
甩掉空虚,让爱好填补你碎片时间
有数据统计,抖音85%的用户年龄在24岁以下,基本是95后、00后的年青人,拍摄者当中,小学生还占了很大的比例。
站在一种跟不上时代的老人家的角度看,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光怪陆离。这是个中性词,形容这种新事物,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不知道它想要说明什么。
抖音大为流行的原因源于所有人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到底该如何打发闲余的时间呢?无论是还在上学的人、已经工作的人还是退休在家的人,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因为感觉空虚,所以青年人迷上抖音,中年人天天抱着手机,老年人也是用电视和手机来打发时间。
大多数人对抖音是不赞同的,所以也提了很多合理意见,比如: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来填补闲余,像看书、打乒乓球、听英语、拉小提琴、抄孙子兵法、养乌龟等等,找些自己喜欢的业余爱好。确实利用碎片时间积累下来能做很多的事,充实自己,相比那些天天玩抖音的人来说,这种生活理念,质量肯定要好得多。
上面介绍的利用碎片时间的建议很好,从个人喜好来讲,我很赞同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能增上自心的学识、智慧、深度,能明理,在《弟子规》中就讲到余力学文,里面涉及到学习的态度和如何学习的方法。这个也比较符合老祖宗的传统,文雅、含蓄、内涵深厚,带点神秘气息是东方人天性的气质。这些东西丢了,精华就没了,很可惜。
消除无聊最好的方法:静心独处
现在的人,谁能放下手机、游戏、电视,真的是很了不起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又岂是抖音这一件事?换汤不换药,形式上在不断的变,根源上是不知道空下来的时候自己该干什么。人们埋怨时间被工作和生活占完了,有一点空时却从来不愿意静下心来和自己独处,分别念好像不知道累一样,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抖音,用各类信息塞满我们的大脑。人们企图用这种方式来消除“无聊”,但“无聊”被消除时,无聊的美好,也一样随之消失。
白岩松写过一篇文章:多去做点看似无用的事情
他描述到,法国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国家,法国人最具有文学情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多如牛毛;因为每年他们会保证有一个月的时间去安静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经常有发呆的时间,了解生命。每年都要休息一个月,宁可少挣点钱,去做些和工作无关的事,甚至完全不搭边。他们认为,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感,和每年这一个月的假期紧密相关。
安住当下,人生更有力量
从禅修者的角度来讲,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一方面,天天修禅,是为了让波澜起伏的心逐渐趋于平淡和宁静。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样会不会太无趣,我们生活就是为了最后趋入一种什么都没有的平静吗?这样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大喜大悲来得刺激。
能有这种想法的人,说明前面这段时间的禅修起作用了,已经不像刚开始那么胆小怕事、顾虑重重、患得患失了,现在有了想去刺激的勇气,这是很好的。
另一方面,作为禅修者来讲,除了平时座上的禅修外,空余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也可以像上面所说的,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业余爱好去缘取,当然最好是有点内涵的。与此同时,学会安住当下。安住当下,是让你认真地生活、工作、吃饭、睡觉,分别念时刻都能关注在你当下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这是一种很深的禅修力量,懂得它,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接纳无常与突变。人生,才会变得有定力。和以前的生活形式也没有区别,但却是一种提升了精神质量后的生活。
今天禅修的内容:安住当下
首先,坐在舒适的坐垫上,身体端直,心态放松,在安住禅修中,并不刻意努力进行禅修。不是检视万法,也不做研究, 需要做的仅是安住当下,不妄加改变。我们看着它在何处停留,便在那儿安住。轻松而不造作,不以任何方式改变它,非常简单。如果出现昏沉或往外散乱的情况,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再把念头拉回来,再安住,反复串习。(安住三分钟)
座下的修法:
心专注在你做的每件事上,你当下正在进行的行、住、坐、卧、吃饭、睡觉,所有的事,正在做的时候专注于它本身上。心思跑了,再收回来,仍然专注在当下在干什么的状态中,反复串习。
愿禅友们学会安住当下,品味人生,学会与自己的心单独相处,在清明和宁静中让心休息片刻。
点击 “阅读原文” 聆听专业的禅修引导。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2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3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4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5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