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賢劫經(三) 返回

賢劫經(三)

動物樂傳心 2023-04-01



賢劫經



接下來我們講的「賢」是什麼意思?英文是好、好的、幸運的。是什麼讓這一劫變成是一個賢劫?變成一個好的劫?怎麼會好?因為現在真有戰爭發生,我們才剛有一個議題,人類就是現在在受這麼多的苦,人類太糟糕了,所以為什麼這是一個賢劫,一個好的劫呢?你們可能有些人會這樣想,看,這樣子的衡量就是在框架裏面思考,當這些天神看到這些蓮花的時候,他們會像讚歎說:哇,下一劫會是賢劫,他們會這樣講的原因是因為下一劫(就是現在),下一劫會是受到1000個人的加持,這1000個人他們會告訴你真理實相是什麼?這就是為什麼這一個劫會是好的,會是一個賢劫,完全不是跟什麼經濟有關、或者說聯合國變得更有勢力、大家都在握手、大家都互相擁抱、有很好的咖啡廳在某處,完全不是跟那些事情有關的。


會有1002個人,他們會講述實相,因此才是賢劫一個好的劫。事實上我有一些朋友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我還是想說不管我下一輩子生在哪里,願我都不要投身於不是賢劫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你就沒有辦法接近實相,也就沒有通往實相的途徑,給大家講一些背景。事實上這很有趣,在佛教的宇宙學當中,這個賢劫——當有佛出世的時候,事實上並不是最偉大最美妙的時候,因為就佛教來說,當一切都很圓滿,都很完美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人就不會想要追尋佛法,唯有在大家身處於比較動搖的狀態的時候,比較動盪的狀態的時候,才會想要尋求佛法。






總之,非常簡單的說我們之後還會再回來講,現在只是簡短的說一下,是什麼讓一個東西變成「賢」——【Bhadra】, 梵文的意思就是好的、幸運的,這個「賢」就是你有辦法接觸佛法僧,能夠接近實相,我們不是在講什麼神秘神話的事情,這是非常赤裸裸地、簡單的、無造作的一個實相,比如說像是「無常」、「無我」、「苦」、「如來藏」等等。以上是非常簡短的介紹賢和劫的含義。在佛經當中,在佛教中佛經是指佛的話語,而論點是指是佛弟子的話語。就像我之前說過的這是一部非常龐大的佛經。首先呢,就像之前說的,一個人必須至少是登地菩薩才能真的談論佛經。


所以我沒有在宣說自己是在教授佛經,我只是非常簡短的總結這部佛經,就像很多的佛經,這部佛經也是來自於討論,於是產生的這部佛經,比如說《心經》就是這樣的,《心經》就是因為舍利佛出於好奇問了一個問題,然後觀音菩薩做了回答才產生的《心經》,這一部可能比那樣的討論更多一些,因為在《心經》當中佛一開始並沒有說話,只有最後他才說善哉善哉。他等於說確認了之前的討論,這一部佛經佛在一開始就有說了一些教法。





佛在毘舍離的時候,廣嚴城的時候,在一個夏安區結束的時候,那時候有很多很多的比丘,如果你讀這部佛經,會有是10萬比丘,還有像是8000萬菩薩,可能數字更多。出現在這個場景。這邊也一樣,印度人講到數字的時候,明白嗎?如果你能夠跳出框架來思維,你就會很欣賞這種講法,但是如果你是非常嚴謹,像是公分那這些,按這些來思維的話,假如你去到廣嚴城,你會想說這個8,000萬菩薩他們是要怎麼樣坐在這麼小的地方等等,你就會想那些事情。








總之在講述這部佛經的時候,有那麼多的菩薩,這些菩薩事實上不是會一直出現的,其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通常佛經總是由文殊、須菩提、阿難尊者、觀音菩薩這些人發起。但是在這邊是一位菩薩——稱作喜王菩薩, 是由這位喜王菩薩,他在那個時候他在禪修,然後他從它的禪禪定中出定,然後跟很多的比丘在一起。我差點忘了,這真的是我很想要強調的一點。





對那些想要學習佛教的人,很多時候,尤其是在大乘佛經當中,一些聽眾是非常重要的,要一一的去看這些聽眾的名單,我知道這是很無聊的一件事情,我經常就跳過這些,比如說像在《華嚴經》當中,一開始的大概100頁都是在講說有誰在場,之前在我《華嚴經》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就很想說就是一些名號。但是現在其實我後悔了,因為就在最近我又讀了一遍,實在太不可思議了,這邊也是一樣的。


當喜王菩薩出定的時候,與其他的比丘和弟子一起出定的時候,其他弟子就包括包括了天神、夜叉、包括鬼、魔等等,他們都在一起。這是非常重要的這些東西。即使是一個非常凡俗俗的人,(像是我)在跟大概有8個人在我面前講話,我不知道網上有多少人?總之現在我在跟前面的8個人講話,有韓國人、俄國人、不丹人、印度人。





他們的成長背景、他們的文化還包括他們再來聽這場開示之前吃了多少瑪薩拉香料或者他們有誰是喝了酒,醉醺醺的,或者是有誰吃了檳榔,還有他們有什麼樣的家庭背景,他們又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這些都會為對他們理解我、解讀我講的內容起到影響,所以當佛在講這些的時候,有鬼,有羅刹,有龍,他們是有完全不同的解讀,大家想像一下,如果能夠進入其中一個龍或者夜叉或者侯侯羅,他們的心中來窺探一下他們是怎麼想的,這其實是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經常會忘記的,事實上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總之,喜王就前往佛那邊提出了問題,他提了17個問題,我不會一一講解這17個問題,因為首先這17個問題都是跳出框架的問題,而我是非常深植於這個框框架之中的,所以沒有辦法真正的理解(非常理解這些問題)。只有這17個問題,就是整部佛經基本上就是在回答這17個問題,所以這裏喜王菩薩就問了佛17個問題。我跟大家說過我不是一個譯者,譯員做了非常好的工作,所以請大家自己去讀佛經,不過只是為了今晚的吉祥緣起,所以我會稍微講一下。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