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德育 >> 陪读妈妈刘若瑜:爱好自己才能爱好孩子 返回

陪读妈妈刘若瑜:爱好自己才能爱好孩子



世界上一切和谐长久的关系,本质都是舒服,包括父母子女的关系。


《带着爸爸去留学》里,我们认识了那个语言刻薄,泼辣洁癖的陪读妈妈刘若瑜,她从不穿裙子,说话永远噎人,从早到晚忙着家里的琐事,念叨着每一个人;她不苟言笑,要不就是坏笑和冷笑;她事事都不满意,哪哪都是一脸冷漠。眼前这个中年妈妈的形象,让人很难相信,她可是曾经的,医院脑外科一把刀,是个很早就住上别墅,拥有完美家庭,过上幸福生活的女人。


改变刘若瑜的,是异国他乡陪读儿子的十年经历:她的生活里没有了手术台上驰骋风云的成就感,没有了被钻石老公呵护的幸福感,而是被家里的锅碗瓢盆,寄宿学生的调皮捣蛋所填满,这个妈妈,变得一点都不快乐。


她不仅自己不快乐,还把这种心不甘、情不愿,转嫁给自己的孩子。天天念叨着儿子“我都是为了你,才放弃……”,不是一天说一遍吧,也是不定期滚动播出,时常播报一下,盘旋在儿子的脑海中和心上。她让孩子觉得,是因为自己,才使妈妈变的不快乐。这种内疚和负罪感,也成了孩子内心的创伤,让孩子变的不快乐。于是,母子之间的矛盾逐步升级,互相伤害成了家常便饭。



而丈夫的离婚协议书彻底点燃了这个妈妈的不满,她连本带利,把一切的不如意,不甘心都撒泼在儿子身上,甚至用陪读儿子的经历来胁迫儿子,强迫孩子和自己的血亲反目成仇,放弃学业,陪她回国找人算帐。


她的问题在于,总觉得自己为了孩子牺牲了一切,却从来没有找到孩子的真正需求,当然也没意识到丈夫和家庭的真正需求。所以,她做出的牺牲是错误的、无效的。


曾经看到过一段话:“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他们想起自己父母的时候,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他们会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有敢于追求人生的快乐和自由。


对于孩子来说,和全天24小时的监督和看管相比,他们更需要的是陪伴、鼓励和引导;和天天一筹莫展的沮丧相比,孩子更需要一个独立、自信、快乐的妈妈,需要一个美好的榜样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需要意识到自己让妈妈的生活变的更好,而不是更糟。


直到刘若瑜经历了痛苦不堪的酗酒、戒酒,目睹了一个个留学家庭的支离破碎,她才恍然觉悟: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个儿的人生,太多的指手画脚只会束缚孩子翱翔的翅膀。不管,当然不对,但是管太多,绝对不聪明。不仅耽误了自己,对孩子更是一种心灵和道德绑架。每一个妈妈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每个孩子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于是,她选择了放手:回国继续工作,给成年的孩子以信任。果然,一切都变的和谐了。儿子看到妈妈重新有了自己的生活,就像看到自己的女儿长大成人的一样,虽有依依不舍,却是满满的祝福。虽然,弹幕上有人评论:“她刘姨走了,儿子心想终于解放了。”但是,我们相信,儿子最希望看到的,是自己最亲近的妈妈获得快乐和幸福。临别时,儿子祝福妈妈“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他告诉妈妈“他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绝不让你为今天的选择后悔。”儿子一心希望妈妈找到自己,让妈妈宽心,让妈妈自由。


生活里,我们身上是不是都有刘若瑜的影子,是不是都曾经对孩子进行过道德绑架?天天嘟囔着“都是为了你,……”说一遍往往还不过瘾,还要接二连三的说,仿佛说的越多,孩子就一定会孝顺,会听话。殊不知,没有一个孩子希望:父母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生活。严重地,这种内疚感会逼迫着孩子远离父母,因为他们不想“连累”父母。


刘若瑜让我们看到,如果想让孩子开心快乐,热爱他们自己,就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他们:你看,妈妈天天都开心快乐有成就,你也可以独立自由有追求;你看,妈妈有了你,一切都变的更好了……


作者:陈美丽
来源:德育行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做个轻松的家长也没那么难

你是不是患有教育孩子焦虑症?来看看就知道了

越来越多的家长正在忽视这种养育方式

你是在帮孩子解决问题?还是在聚焦问题,发泄情绪!?

当孩子说“无聊”的时候……


以善存心 以德存世




本文文字已获授权,版权由原作者享有,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