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智慧之旅72 | 药师佛与中医 返回

智慧之旅72 | 药师佛与中医

求学足迹 求学足迹 2023-07-16


2015年06月05日,受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邀请,老师应邀来到该校进行主题为《药师佛与中医》的讲座。


中国中医科学院(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始建于1955年,前身为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1971年与北京中医学院合并,更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12月举行五十周年院庆时,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以中医药科学研究作为中心任务。该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由于在青蒿素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于2015年10月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  ,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如果我们想学好一门学问,首先就要对它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用功,才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对于世间的人、事、物,我们可以从局部的角度去观察,也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去了解。藏医和中医就是从整体的角度来了解人的身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世界,内心是一个世界,天地万物更是一个庞大的世界,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可能会导致身上产生各种疾病。由于西医仅从局部角度去观察人的身体,因此很难了解其背后复杂的因缘。
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因缘和结果,但除了极个别的人以外,世间很少有人真正掌握这样的因缘法则,就像很多学者说的那样:“真理往往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这在当今时代尤其突出,因为人们的身边时刻充斥着各种信息,但像藏医和中医这样宝贵的理论却不一定受到大众认可。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现代人有很多病都和心有关。佛教中讲,众生的病分为身病和心病。身体上的种 种疾病可以依靠手术、服药等手段治疗,而心病,如贪、 嗔、痴、骄傲、嫉妒等负面情绪以及抑郁症、自闭症等 等,不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束手无策。

其实,医生既要医身,也要懂得医心;而对心的治疗,有时不需要太多的医学知识,一些简单的疏导都会对病人产生积极的作用。
大家都听说过“安慰剂效应”。虽然医学界和大众 都对它抱有一定的质疑,有很多人认为这种现象非常 少见,但不管怎么样,它在某些情况下的确管用。积极的信息能在人的心里产生正面力量,消极的信息能产生负面力量。所以,医生在诊断过程中的语言、表情也 非常重要。有经验的医生在和病人沟通时,一般都会有些善巧方便,但有些年轻的医生就比较直接,有时会把严重的病情直接告诉病人。这样可能会让病人难以接受,心里倍加痛苦。
前面也提到过,现代人的疾病多多少少都和心有关系,因此,养心也能医病。藏医和中医都认为:上等 人养心,中等人养气,下等人养身。心可以引发出非常 强大的力量。《正法念处经》中说:“心清净故,血则清 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颜色净故,端正无比,一切众生,爱乐瞻仰。”如果我们的心很清净,周遭的一切都将是过眼云烟,我们不会特别执著。其实,万事万物 都瞬息万变,没有任何事是恒常不变的。如果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心就会处于清净的状态,身体的气脉明点也会顺畅,这类似于中医所讲的“阴阳和合”,进而身体 健康,相貌庄严。
我们有时也能从人们的状态中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内心脆弱的人在面临失业或失恋的痛苦时,内心烦躁、 混乱,而且面目丑陋,一事无成。所以,在生活中保持清净心非常重要,这也是佛教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所以,作为一名医学 工作者,首先应该使自己的心清净,这样不但令自己身心自在,事半功倍,也会给病人带来一些利益。
我听说“中医”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中国的医学或者汉地的医学,另外一层意思指中庸,也就是要保持身体、心灵乃至天地万物之间的平衡。这在佛教里也被称作中道,即不堕于左边,也不堕于右边。其实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保持平衡,比如,我们不得不吃饭、喝水,这是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但我们不能暴饮暴食,否则就会引发疾病。从更广的范围来讲,世间有很多犯法的 人,大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行为偏激,比如因极度强烈的嗔恨而杀人等等。以佛教的观点来讲,痛苦源于不认识内心的本来面目,行为放逸。放眼望去,我们生活中的感情纠葛、家庭纷争,乃至种种社会问题,的的确确都源于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内心。换个角度来看,世间的种种快乐,恰恰是依靠调伏自心,行持中道而得。


我认为藏医和中医的目的,都是将身体调理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并逐渐让内心得以平和清净。从这个角度来看,藏医和中医对内心焦躁的现代人非常有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这些流传千年的宝贵文化。
事实上,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的大脑所能消化和理解的,我们需要从正面、多维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祈祷药师佛的确会产生一种能量,这在佛教中叫加持。很多人不承认佛菩萨的加持、咒语的力量,理由 是看不见、摸不着。但世间万物之间的吸引力也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 世间有许许多多的力量,虽然无法被直接感知,但的的确确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绝大多数人在生活安逸、快乐的时候,只坚信“眼见为实”,而当自己遭遇极大变故,身心无比恐惧、无助时才意识到,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无形的力量可 以为自己提供依靠,这就像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水里后,拼命抓住救命浮木一样。
国外有一部影片叫《吸引力法则》,源于一本同名的书。这里面的很多理念跟佛教所提倡的以虔诚心、恭敬心来祈祷诸佛菩萨,进而获得加持的道理很像。比如,通过专注的祈祷,病人可能会康复,心情沉重的人也可能获得快乐。影片中所谓的“吸引力”,其实就是当你的心专注于某个人或某件事物时所产生的力量。比 如说,你特别想念某个人,脑子里一直想着对方,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好像自然而然地就见到了这个人;或者你很想买一辆车、一栋房子,如果心一直专注在这件事情上,那你逐渐就会拥有一辆车或一栋房子。虽然我们表面上看不出心的力量,但它的确存在。
我觉得,医生为患者看病时,除了依靠医学知识,还可以依靠信仰的力量。这种信仰绝对不是迷信。爱因斯坦的传记里提到,他曾说:“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我是的话,我愿成为一名佛教徒。”爱因斯坦认为,佛教是跟科学不相违的宗教,它并不是迷信,而是一门值得人们信赖的理性科学。
什么是迷信呢?就是盲目相信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存在,或者相信本来存在的东西不存在。大家在选择信仰的时候,应该用智慧去仔细辨别,否则只听别人的一面之词,多少都有一些危险。

当前来讲,中医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要延续中医的传承。
我经常和一些从事藏医工作的朋友讲:“作为医生,心里不能只关心赚多少钱,否则你的医术不一定很纯洁。这样不但对病人不负责、对自己的文化不负责,也是对后人不负责。这也说明你作为医生的心,已经被金 钱所吞没了,医生这一职业的纯洁性会大打折扣。”所以,我还希望大家都能保持一颗纯正、坚定的心。既然大家的命运与中医这样一个伟大的使命有缘,那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请大家都坚持下去。
医生和老师这两种职业, 如果做得好,会对无数人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但如果做得不好,不仅对他人有害,对自己来讲,后果也不堪设想。
行的不仅是医术,更是慈悲的情怀希望大家心中始终有一种医生的情怀——慈悲,也就是佛教中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医生需要有慈悲心,否则很多工作不一定对病人有利。
总的来讲,医生这一职业非常伟大,是病人们继续活着的一种因缘。因此,我们应该特别珍惜中医传统,将它传承下去。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不支持,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做,因为从事这项事业并不是为了钱或名声,而是追求它本身的意义——治病救人。


注:相关景点介绍,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和网页,图片来自“花瓣网”侵权即删。






 旅游打卡:

1、阅读后留言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或者智慧分享,连续打卡10个地方以上,同时被选中精选留言者,送出一份精美礼物;
2、根据老师的智慧雨露,分享一篇文章,经采用,送出一份珍贵礼物,可以发到邮箱:qiuxuezuji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