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是对所有众生都要发菩提心
《缘起赞》略释
《缘起赞 略释》34
相关法义摘要
美哉尊圣教,随至谁耳道
彼皆趣寂故,尊教谁不持
释迦牟尼佛创立的佛教完美绝妙,无论进入任何众生的耳朵里,都能令这些众生逐渐走向寂静。如此美妙绝伦的教法谁不愿意受持呢?想必所有智者,都一定会恭敬护持、积极受持释迦牟尼佛的妙法。
很多佛的圣号、心咒,都有着极大的加持力。只要众生听到了,即使没有证悟,也没有修行,也能在心田中播下解脱的种子。哪怕这颗种子不一定当下就发挥作用,但很快就会成熟,并引领众生走向解脱。既然连佛的圣号、咒语都有如此的效果,听闻佛法,尤其是听闻般若波罗蜜多空性法门,并如理修行,其结果就更不用说了。
能降诸怨敌,离前后相违
与众生二利,此教我生喜
第一,“能降诸怨敌”,并不是说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佛法,或文殊菩萨等八大菩萨有什么怨敌要去降伏。这里所讲的“怨敌”,是指驳斥、批评佛经的人,或者不喜欢佛教与佛陀的人。“降”,也不是利用什么势力、神通去降伏,而是用理论、智慧去战胜。比如,如果有人说缘起论不正确,不符合事实,并引用很多证据来驳斥、批评的时候,佛陀的智慧完全可以反驳、说服对方,这就是此处的“降伏”。
我们不要认为,对佛教持怀疑态度或持不同观点的人,都叫怨敌。只是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很多神通等各方面都非常厉害,却没有调伏烦恼的诸多外道非常嫉妒佛陀,所以会故意挑衅、制造争端,与佛法辩论或无理取闹。此处的“怨敌”,特指这群人。
其实,在佛菩萨的境界当中,根本没有什么怨敌,虽然有些宗教会把异教徒当成敌对的群体,但佛法自来认为,异教徒也是众生,只是跟我们信仰不一样而已,对所有众生,都要发菩提心。
第二,“离前后相违”,佛法远离了自相矛盾、前后相违的过失。
一般世间的智者写书,很少出现直接的自相矛盾,但间接的自相矛盾往往还是有的。比如,首先认为贪嗔痴或罪业是心造的,其属性,是精神领域,然后又承认罪业可以用水清洗,这种理论表面上看似合理,却有着间接的自相矛盾,只是不太容易被发现而已。
无论用哲学、科学,或任何正确的逻辑来观察佛经,都不会发现这样的矛盾。虽然佛经有些时候在描述宏观世界的宇宙天体时,与天文学的观点不完全一致,但在同样由佛陀宣说的《时轮金刚》里面,佛陀却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与现代科学新发现几乎完全一致的世界。为什么同样是佛经,却在描述世界形状的时候,有这么大的出入呢?《慧灯之光》里面已经介绍过,原因有三:其一,这是因为佛陀时代的人们只接受那样的世界观,如果用另外一种世界观来描述世界,就不会有人相信,这样佛法也没有办法弘扬了。佛陀认为,世界什么样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寻求解脱,断除烦恼,所以才随顺世人,描述了一个暂时的世界观。其二,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世上既没有一个平面的宇宙,也没有一个球形的宇宙,因为宇宙没有形状,没有颜色,它是空性的。其三,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宇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众生业力的变化,宇宙也会有所变化。它不可能永远都是球形、方形或平面的。佛陀为了打破众生对宇宙形态的固有执著,才宣说了不同的宇宙观。
除了这些不了义经典以外,真正了义的佛教教义上面,绝不会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佛教学者一贯的做法,是实事求是,绝不会顽固执守、死死狡辩。
第三,“与众生二利”。能够给众生带来自他二利。如果佛法不能给我们带来自利利他,那不管它的理论体系再完美、再完整,也是没有用的。自利利他,非常重要。
“此教我生喜”,因为佛经有了上述三个特点,能有幸值遇这样的教育,我的心里感到无比欢喜。
往期回顾to review
随喜关注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WeChat:cichengluozhu2015
慈诚罗珠堪布微博
http://weibo.com/cichengluozhu
慈诚罗珠堪布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ichengluozhu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网站
http://new.huidengzhiguang.com
慈诚罗珠堪布官方法本流通
淘宝/微店:慧灯坊
TEL : 15828578609/15528038027
长按二维码关注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