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萨嘎月吉祥|圆满法藏呈献新译经文《圣入毗舍离城大经》 返回

萨嘎月吉祥|圆满法藏呈献新译经文《圣入毗舍离城大经》

圆满法藏佛典汉译 圆满法藏 2021-05-25



让我们所有人,

以这种慈爱、悲心和关怀的态度,

一起来念诵这个陀罗尼。


— 宗萨钦哲仁波切 2021.05.08


由于疫情在世界各地仍不断地升温,钦哲基金会「圆满法藏.佛典汉译」计划特别再次与纽约作曲家Bálint Varga和资深译者陈智音老师合作,制作了本经的完整读诵版。欢迎各位法友明日5/26(三)至计划网站下载传统佛经文体及现代书面语版本和我们一起于此萨嘎达瓦,跟随优美的《圣入毗舍离城大经》读诵版,一同聆听佛陀宣说自己的故事,教导我们如何平息疫情

頂禮一切佛菩薩。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那雉迦聚落。

當時,世尊囑付阿難尊者道:「阿難!前往毘舍離城所在之處吧。」

阿難答道:「大德。遵命。」於是,阿難尊者遵從世尊的囑咐,前往毘舍離城。世尊也繼續遊化於跋耆國內,抵達毘舍離城,並安住於毘舍離城的菴羅林中。

後來,世尊對阿難尊者說道:「阿難!去毘舍離城吧!你到達之後,將腳踏在門檻上,唸誦咒語以及此等偈頌:

薩日答。維薩日答。維薩日答。維薩日答。

visarata| visarata | visarata | visarata |

「悲愍世間的佛陀如此囑咐道:『承一切佛陀的意旨,承一切辟支佛的意旨,承一切阿羅漢的意旨,承一切學道位眾的意旨,承一切聲聞的意旨,承一切實語者的意旨,承諸法的意旨,承梵天王的意旨,承諸梵天的意旨,承欲天王的意旨,承天主的意旨,承諸天的意旨,承阿修羅王的意旨,承一切阿修羅的意旨,承諸阿速羅眷屬的意旨,承一切鬼神的意旨,

薩日答。維薩日答。維薩日答。維薩日答。

visarata| visarata | visarata | visarata |

「悲愍世間的佛陀如此囑咐道:

加答。穆加答。

muñcata  |  muñcata  |

『作祟鬼神勿留於此地。願瘟疫諸疾皆得以止息。

噶恰答。尼噶恰答。尼噶恰答。尼噶恰答。

nirgacchata| nirgacchata | nirgacchata | nirgacchata |

『身為大天、天中天、天人之師的佛陀,他將來到此處;帝釋與諸天,梵天與諸天,眾生天主及諸眷屬,護世四天王,亦將來到此處。無量百千天眾,阿修羅王及其無量百千眷屬等,亦將來到此處。於世尊懷有強烈信心的無量百千鬼神,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也將紛紛到來。他們將會使你們這些懷有忿心的鬼神承受極大傷害。是故說此咒語:

噶恰答。尼噶恰答。尼噶恰答。尼噶恰答。

nirgacchata| nirgacchata | nirgacchata | nirgacchata |

『速速離去!你們當中若誰心懷忿怨,勢必遭其摧毀。

『若是懷有慈心者,不願造下過錯,也願意成為守護者,則可留於此地。你們應當順承佛陀與一切天人鬼神大眾的旨意!』」

「悲愍世間的佛陀如此囑咐道:

蘇姆。蘇姆。蘇姆。蘇姆。蘇姆。

sumu sumu | sumu sumu | sumu |

蘇姆如。蘇姆如。蘇姆如。蘇姆如。蘇姆如。蘇姆如。蘇姆如。
sumuru |sumuru | sumuru | sumuru | sumuru | sumuru | sumuru |

姆如。姆如。姆如。姆如。姆如。姆如。姆如。姆如。姆如。
muru | muru |muru | muru | muru | muru | muru | muru | muru |

彌日。彌日。彌日。彌日。彌日。彌日。彌日
miri | miri |miri | miri | miri | miri | miri |

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姆茹日諦。

murū rī ti |

ri ri ri ri ri ri |

諦。

rī rī rī rī rī rī ti |

彌日 彌日 彌日 彌日 彌日 彌日 彌日 彌日諦。

miri | miri | miri | miri | miri |miri | miri | miri ti |

哈絲彌日

hasi miri |

彌日諦。

mīrī ti |

彌諦。絲蜜。

miti / si sī si mī |

岡嘎日。嘎日嘎答。

kaṅkara | karakata |

岡嘎日。嘎日嘎加。

kaṅkarā | karakaca |

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

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岡嘎若諦諦。

kaṅkarotī ti |

固日秀。岡嘎日

kuriśo | kaṅkara |

岡嘎日些。

kaṅkariśe |

ri ri ri ri ri ri |

諦日迭普絲

ti re te phu svā |

布。日布。日布。日布。日布。日布。日布。
ripu ripu |ripu ripu | ripu ripu | ripu |

那踏。那那。塔特。
nā thā nā nāthā tha |

布 日布。那踏特。
ripu ripu | nāthā tha |

噶恰答。
nirgacchata |

布 日布。尼噶恰答。
ripu ripu |nirgacchata |

巴臘雅德。日布。日布。巴臘雅德。
palāyāta |ripū ripū | palāyata |


『悲愍世間,一心欲令眾生皆得饒益,心住於慈、悲、喜、捨的佛陀,如今將來到此地,因此:

仁 噶恰答 絲哈。

kṣipraṃnirgacchata svāhā

『依佛陀最上智慧與法性之力,向一切諸天與鬼神大眾囑咐如是咒語,皆得成就!如是偈頌,皆得成就!

佛陀已徹底摧毀慳吝與貪愛,一切垢染皆不復存在,其心寂靜,不具損害性。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谢长颖法友特别为此经所作之画作)

他是能讓眾生趨入解脫之道,並能開顯諸法的嚮導。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他是流轉生死之眾生所依止的導師。為利益一切有情,他能令眾生皆得安穩。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他是以大慈心護育一切眾生的救主,宛如對待唯一的孩子般,時時刻刻護育著眾生。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他是流轉於輪迴一切有情的依止處,也是苦海眾生的洲渚與依靠。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他已現前徹悟諸法,清淨且無有欺誑;他的語言純淨,行為清淨。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他是才剛出生便具榮華富貴、百事齊備的大勇士,能成就一切義利。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當他降生之時,各處大地,以及森林、園囿等都出現了劇烈的震動,一切有情莫不甚為歡喜。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當他身居菩提場,致使大地出現六種震動,魔王也為此愁悶不悅。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當他轉動妙法輪時,闡明了聖諦的微言大義,「牟尼」的美名隨之遍滿十方。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他令人嚮往悅服,藉著妙法摧伏所有奉行謬誤知見之輩,使得眾人歸心。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願佛陀令你安樂,獲諸善妙,也願帝釋、諸天及眾鬼神們,時時賜你安樂,令你獲諸善妙。

願仗佛陀種種福德威力,並順承諸天大眾意旨,令你們一切所求,即於今日皆得成辦。

願二足的你們都能享有安樂,獲諸善妙。願四足的你們也都得享安樂,獲諸善妙。願你們一切順遂,安樂善妙,乃至未來也都能享安樂善妙。

晝夜時時安樂善妙,正午時刻也能安樂善妙。願你們不會遭逢任何惡事,一切安樂善妙。

佛陀將在數千天眾簇擁之下蒞臨此地。因此,心懷忿怨者應當退散!心懷悲愍者則可留住於此。

願藉佛陀、辟支佛、阿羅漢及諸學道位者的真實力,凡不利於世間的眾生,一概逐出城外。

惟願蠢動含靈諸眾生,所有鬼神以及諸位,時時刻刻,皆能唯享安樂。願諸眾生,無疾無病。

願諸眾生皆能得見種種善妙美好,不遭遇任何惡事。無論住於地上或空中,凡是來到此處的鬼神,

願皆能於一切眾生時時心懷慈愍,不分晝夜的行持善法。

(谢长颖法友特别为此经所作之画作)


佛陀給予如此教諭之後,阿難尊者便向佛稟道:「大德。遵命。」隨即前往毘舍離城,腳踏於門檻,並唸誦這些咒語以及偈頌:

薩日答。維薩日答。維薩日答。維薩日答。

visarata| visarata | visarata | visarata |

「悲愍世間的佛陀如此囑咐道:『承一切佛陀的意旨,承一切辟支佛的意旨,承一切阿羅漢的意旨,承一切學道位眾的意旨,承一切聲聞的意旨,承一切實語者的意旨,承諸法的意旨,承梵天王的意旨,承諸梵天的意旨,承欲天王的意旨,承天主的意旨,承諸天的意旨,承阿修羅王的意旨,承一切阿修羅的意旨,承諸阿速羅眷屬的意旨,承一切鬼神的意旨,

薩日答。維薩日答。維薩日答。維薩日答。

visarata| visarata | visarata | visarata |

「悲愍世間的佛陀如此囑咐道:

加答。穆加答。

muñcata  |  muñcata  |

『作祟鬼神勿留於此地。願瘟疫諸疾皆得以止息。

噶恰答。尼噶恰答。尼噶恰答。尼噶恰答。

nirgacchata| nirgacchata | nirgacchata | nirgacchata |

『身為大天、天中天、天人之師的佛陀,他將來到此處;帝釋與諸天,梵天與諸天,眾生天主及諸眷屬,護世四天王,亦將來到此處。無量百千天眾,阿修羅王及其無量百千眷屬等,亦將來到此處。於世尊懷有強烈信心的無量百千鬼神,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也將紛紛到來。他們將會使你們這些懷有忿心的鬼神承受極大傷害。是故說此咒語:

噶恰答。尼噶恰答。尼噶恰答。尼噶恰答。

nirgacchata| nirgacchata | nirgacchata | nirgacchata |

『速速離去!你們當中若誰心懷忿怨,勢必遭其摧毀。

『若是懷有慈心者,不願造下過錯,也願意成為守護者,則可留於此地。你們應當順承佛陀與一切天人鬼神大眾的旨意!』」

「悲愍世間的佛陀如此囑咐道:

蘇姆。蘇姆。蘇姆。蘇姆。蘇姆。

sumu sumu | sumu sumu | sumu |

蘇姆如。蘇姆如。蘇姆如。蘇姆如。蘇姆如。蘇姆如。蘇姆如。
sumuru |sumuru | sumuru | sumuru | sumuru | sumuru | sumuru |

姆如。姆如。姆如。姆如。姆如。姆如。姆如。姆如。姆如。
muru | muru |muru | muru | muru | muru | muru | muru | muru |

彌日。彌日。彌日。彌日。彌日。彌日。彌日
miri | miri |miri | miri | miri | miri | miri |

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姆如彌日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muru miri |

姆茹日諦。

murū rī ti |

ri ri ri ri ri ri |

諦。

rī rī rī rī rī rī ti |

彌日 彌日 彌日 彌日 彌日 彌日 彌日 彌日諦。

miri | miri | miri | miri | miri |miri | miri | miri ti |

哈絲彌日

hasi miri |

彌日諦。

mīrī ti |

彌諦。絲蜜。

miti / si sī si mī |

岡嘎日。嘎日嘎答。

kaṅkara | karakata |

岡嘎日。嘎日嘎加。

kaṅkarā | karakaca |

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

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岡嘎日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kaṅkarā| kaṅkarā | kaṅkarā |

岡嘎若諦諦。

kaṅkarotī ti |

固日秀。岡嘎日

kuriśo | kaṅkara |

岡嘎日些。

kaṅkariśe |

ri ri ri ri ri ri |

諦日迭普絲

ti re te phu svā |

布。日布。日布。日布。日布。日布。日布。
ripu ripu |ripu ripu | ripu ripu | ripu |

那踏。那那。塔特。
nā thā nā nāthā tha |

布 日布。那踏特。
ripu ripu | nāthā tha |

噶恰答。
nirgacchata |

布 日布。尼噶恰答。
ripu ripu |nirgacchata |

巴臘雅德。日布。日布。巴臘雅德。
palāyāta |ripū ripū | palāyata |


『悲愍世間,一心欲令眾生皆得饒益,心住於慈、悲、喜、捨的佛陀,如今將來到此地,因此:

仁 噶恰答 絲哈。

kṣipraṃnirgacchata svāhā

佛陀已徹底摧毀慳吝與貪愛,一切垢染皆不復存在,其心寂靜,不具損害性。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他是能讓眾生趨入解脫之道,並能開顯諸法的嚮導。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他是流轉生死之眾生所依止的導師。為利益一切有情,他能令眾生皆得安穩。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他是以大慈心護育一切眾生的救主,宛如對待唯一的孩子般,時時刻刻護育著眾生。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他是流轉於輪迴一切有情的依止處,也是苦海眾生的洲渚與依靠。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他已現前徹悟諸法,清淨且無有欺誑;他的語言純淨,行為清淨。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他是才剛出生便具榮華富貴、百事齊備的大勇士,能成就一切義利。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當他降生之時,各處大地,以及森林、園囿等都出現了劇烈的震動,一切有情莫不甚為歡喜。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當他身居菩提場,致使大地出現六種震動,魔王也為此愁悶不悅。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當他轉動妙法輪時,闡明了聖諦的微言大義,「牟尼」的美名隨之遍滿十方。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他令人嚮往悅服,藉著妙法摧伏所有奉行謬誤知見之輩,使得眾人歸心。他將能使你安樂,獲諸善妙。

願佛陀令你安樂,獲諸善妙,也願帝釋、諸天及眾鬼神們,時時賜你安樂,令你獲諸善妙。

願仗佛陀種種福德威力,並順承諸天大眾意旨,令你們一切所求,即於今日皆得成辦。

願二足的你們都能享有安樂,獲諸善妙。願四足的你們也都得享安樂,獲諸善妙。願你們一切順遂,安樂善妙,乃至未來也都能享安樂善妙。

晝夜時時安樂善妙,正午時刻也能安樂善妙。願你們不會遭逢任何惡事,一切安樂善妙。

佛陀將在數千天眾簇擁之下蒞臨此地。因此,心懷忿怨者應當退散!心懷悲愍者則可留住於此。

願藉佛陀、辟支佛、阿羅漢及諸學道位者的真實力,凡不利於世間的眾生,一概逐出城外。

惟願蠢動含靈諸眾生,所有鬼神以及諸位,時時刻刻,皆能唯享安樂。願諸眾生,無疾無病。

願諸眾生皆能得見種種善妙美好,不遭遇任何惡事。無論住於地上或空中,凡是來到此處的鬼神,

願皆能於一切眾生時時心懷慈愍,不分晝夜的行持善法。

聖入毘舍離城大經

祈愿持诵本经的功德能让所有的疫情尽速平息

(纽约编曲家Bálint Varga)


生命中最圆满的解厄法门

面对苍茫悠悠的天地、生命中的种种不确定性、不安焦虑以及执迷所带来的内心纠葛,人们时常感到迷茫不安。做为佛弟子,大家最初归依三宝的理由,往往也是为了在这些纷乱之中寻觅某个寄托──正因为我们接受 "佛是导师、法是道路、僧是伴侣",于是我们的生命历程有了明确的归趋以及依托。

也是因为如此,在我们受了三归依戒、进入佛门之后,时不时总会听到大德们谆谆叮咛道:"面对今生来世的任何吉凶祸福,唯一需要的,便是指望、依赖三宝,不做他想。" 我们也逐渐得以认识到:生命中最圆满的守护、解厄法门,就是归依、随念三宝。

当全世界同时面对疫情所带来的惶惶不宁时,《圣入毗舍离城大经》正是最能帮助身为佛教徒的我们安定内心的经典之一。做为本经的译者,我在经文的字句间体会到:本经的加持不仅源于佛陀的不可思议威德以及诸天的神力,同时也来自佛陀的气质与身语意功德。

(画作引自 Yann Forget_Wikimedia Commons)

佛陀如何面对疫情

从本经的背景来说,在佛陀率领僧众在跋耆国游行讲学期间,大众其实都清楚知道毗舍离以及邻近地带早已瘟疫横行,许多人染疫身亡,但佛陀面对现况,依然一派泰然自若,并同时给予弟子们如实正确看待生老病死的指导,这种淡然、宁静的庄严气质,正是示范给佛弟子们的最佳身教,最能抚慰人心,也体现了何以"忆念佛陀的功德是最殊胜的消灾解厄之法"。

本经当中的偈文,在藏传佛教的所有宗派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常被节录于各个寺院传承的课诵本中,称为吉祥偈;特别是其中 "昼夜恒安乐,日中亦安乐,不逢诸恶事,一切皆安乐"一偈,总是缭绕在各类法事的结行回向发愿场合之中。翻译这些偈文的过程,最令人感到振奋与美妙的一点,莫过 "这是佛陀亲口所说的佛赞" ──我们读过那么多祖师大德们所撰写的、优美而殊胜的佛赞,但本经〈吉祥偈〉的佛赞竟是如此不凡,它出自佛陀的金口!佛陀的卓越功德──离过、寂静、不害、悲悯、善导、慈悯、洞见、以理服人──都静静地在朴实无华的偈颂字句之间闪耀着,就像辉映于恒河河面上的点点金光,而这一切美好的特质,正是息灾、安抚人心的力量泉源。

值此考验人心的时刻,为了众生的利乐,读诵、思惟这么一部大乘经典,并随文做观,忆念三宝,特别是随念佛陀的功德,应当是再殊胜不过的事。能够参与此经的译事,略尽绵薄,更是备感荣幸。



传统佛经文体与现代书面语PDF版
可于5/26日后
于【圆满法藏・佛典汉译】网站下载全文


汉文大藏经线上阅读版



相关文章
宗萨钦哲仁波切|以慈爱、悲心、关怀来持诵平息疫疠陀罗尼

《圣入毗舍离城大经》|佛陀亲授平息疫疠陀罗尼


【圆满法藏·佛典汉译】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info@ymfz.org

|访问官网|  www.ymfz.org


回望⼆千五百年来的译经之路,传承的愿⼒⾥有译经的僧众,润笔的⽂豪,护持的商贾,以及街巷读诵、抄经助印的百姓,在翻译佛经之路上,没有⼈是缺席者,滴⽔穿⽯、聚沙成塔、众愿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