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来稿选登 | 伏藏——神秘的密法宝库 返回

来稿选登 | 伏藏——神秘的密法宝库


伏  藏

——神秘的

密法宝库

圆予



摘要

了解伏藏的甚深、独特以及不可思议,让我们内心对佛菩萨超越世俗、任运自在的度生的事业油然产生深深的敬信,并对能值遇伏藏法而倍感荣幸和珍惜。笔者希望通过对藏密伏藏的简单介绍,有助于有缘者对伏藏法生起不共的信心,循序渐进地趋入伏藏法的实地修持,最终真正证悟其义,圆满成办自他二利。

关键词: 伏藏  心意付嘱传承   地伏藏   意伏藏  掘藏  掘藏师  表示经函  法主


一、伏藏的起源

在历史上,大乘佛教的经部和续部都有将法门伏藏起来,待因缘时节成熟时再由具证圣者以神通力开启的情况。包括《般若十万颂》在内的诸多大乘经部、《时轮金刚》在内的续部,都曾由佛与圣者以神通力伏藏于不同处所或置于不同的界趣,当时节到来时又被迎请至南瞻部洲人间。

集诸福德之《圣三摩地经》云:“无垢威光,欲求法之诸菩萨大菩萨,法之伏藏安置于高山、山丘、树林之内而存,无量总持与法门作成经函亦至手中。”又云“纵使佛陀不住世,然虚空、墙壁、树木皆会出现正法。”

广义而言,来自法报化三身,密意、表示、口耳传承的所有正法都可以说是伏藏——从诸佛或佛地殊胜宝藏中开启的圣教法门。

在藏传佛教中,伏藏法不但举足轻重而且甚深广大。尤其是前译宁玛派,伏藏法更是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前译宁玛派的密法分为远传教法部与近传伏藏部两大部分,伏藏法作为两大教部之一,以其强大的加持力而著称于世。宁玛派的续部最初亦依靠伏藏在人间广弘,宁玛派中一些最重要最核心的修行法要都与伏藏密不可分。

在《集密意续》中记载:金刚手菩萨在玛拉雅山顶为圣种五贤等持明者宣说了曾在密严刹、蔸率天、三十三天弘扬的密法后,慧方便罗刹将之写成金函隐藏于虚空中,依此伏藏的加持,萨霍国王匝由梦到七种梦兆之缘起而获得玛哈约嘎续部经函落于屋顶。

宁玛的重要修部《八大法行》也是由胜尊黑日嘎在密严刹土圣地以法性自声宣说,密主金刚法立成文字,并撰著诠解密意的五教,交付自在空行母,空行母将总的和分别的续部分别装于各自宝箧中,伏藏于能乐塔处,后将分别续部的八宝箧分别交付与获得大成就的八大阿闍黎,总的宝箧最后由持明者莲花生大师开取,传授予诸位心子。

著名的《大宝伏藏》由蒋贡康楚仁波切等人汇集,囊括了108位大伏藏师取出的伏藏,堪称伏藏的大宝库。

宁玛派的始祖第二佛陀莲花生大士尤其以甚深伏藏事业度化无量众生,并以此突显了莲师事业的优越性。

莲师亲言:“浊世伏藏护佛法。”直至第五导师弥勒佛的佛法出现之前,甚深伏藏的事业永不隐没。在佛母益西措嘉的协助下,莲师建立了宁玛巴的伏藏系统。在此体系下的伏藏法未以普通人的传承中断,并且来源可靠、表示无改、词句无乱、意义无误,以空行秘密表示翻译,所以甚深并且加持力极大。

大部分伏藏都是由莲花生大师为后世所化眷属存留并隐藏起来的。为未来所化与佛法的延续着想,莲师在印度、尼泊尔、藏地隐藏了不计其数的财宝、妙药、三宝所依与誓言物伏藏品,其中主要是在藏地。

除了莲师以及莲师与佛母益西措嘉共同埋藏的大量伏藏,在莲师前往妙拂洲后,益西措嘉空行母还在西藏上中下三地区隐藏了不可思议的伏藏品,并加以印持留待后世开启。此外,大班智达布玛莫扎、法王父子、大译师贝若扎那、努桑吉益西和南卡酿波、那南降魔金刚等也隐藏了许多甚深伏藏。

本文主要对宁玛伏藏进行介绍。




二、伏藏的分类


伏藏法在藏文中称为德玛。从伏藏的方式而分,可分为地伏藏、意伏藏两种。

第一种是地伏藏。

这种伏藏一般用写于纸卷上的表示经函作为开启之钥。这些表示经函被伏藏于岩石、湖泊、寺院、房屋、树林或虚空中。之所以称为地伏藏,是因为要使用写于纸卷上的表示经函来作为唤醒伏藏于心性光明中的正法的忆念。开启伏藏时发现的圣物也可以称为地伏藏,如佛像、法器、宝物等。

第二种是意伏藏。

指莲花生大士等圣者以发愿力封印起来的法,通过心意付嘱传承之力将正法伏藏于具证弟子们的心性光明(或称明智界)中,待将来时节因缘成熟时,通过唤醒(转世)弟子心性光明中的法藏来发掘。因此,证悟心性是伏(掘)藏师必备的条件。意伏藏唤醒之钥可以是显现于心相续中的表示经函也可以是没有表示经函的其他因缘,无论何种形式,不需要依赖纸质或其他物质形式的表示经函来唤醒心性光明中的法藏是意伏藏区别于地伏藏的关键之处。

意伏藏与净现法、觉受法容易混淆,三者的区别是:意伏藏需要证悟心性以及发愿力的封印。净现法只需要具足证悟心性一个条件。觉受法则是在内心的意识流中显现的内容,就象写文章的灵感一样。




三、伏藏法的传承及传承核心关要

(一)伏藏法的传承

在敦珠法王所著的《藏传佛教史》中列举了伏藏法的六种传承:即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耳传、宏愿灌顶传、奉教授记传、空行授印传。前三种是共同佛语续部传承,后三种是不共伏藏传承。下面对后三种不共伏藏传承作简要介绍:

1、宏愿灌顶传:指以“但愿自在的补特伽罗开取伏藏”的谛实语发愿作印持。《康卓宁提洛具》云:莲花生我发愿:“愿此诸正法于未来得遇具缘者。”以此发愿力,这些法藏将会遇到具缘者。

2、奉教授记传:《藏密佛教史》释为:将所表义智慧密意的核心交传给取伏藏的士夫后,以未来授记予以慰藉。《贡度南协》将授记与心意付嘱合称为授记心意付嘱传承,云“授记心意付嘱传承是将所表示之义——究竟智慧伏藏于将来开启此伏藏者,并通过莲师安住密意等持而传授之。”

《藏密佛教史》中的释义其实已含有心意付嘱传承的要义,因为所表义智慧密意的交传只能通过心意相传,非为语言文字能传。可见二者意趣是一致的。《康卓宁提洛具》称之为大悲加持传承:是莲花生大士赐予掘藏师加持,让掘藏师在未来时仅仅见到这些法门就能开启直指心性的明智。此中也含摄了心意付嘱传承之义。

3、空行授印传:指莲师等圣者为此诸法门写出能表的表示经函,将经函置于箧子中伏藏于岩石、湖泊、虚空等处,之后将它们托付给空行母与护法。莲师指示空行母和护法保护这些经函箧子并在未来将它们交给具缘掘藏师,莲师同时吩咐他们保护被发掘的法藏以及如法修持这些法门的行者。

所有伏藏都是经由这六种传承而传至诸位掘藏师的。

关于后三种传承的分类和释义有一些不同观点。东珠仁波切在《德玛:功用、伏藏与掘藏》一文中引用《康卓宁提洛具》将伏藏的三种不共传承称为:授记或授记灌顶传承、发愿灌顶或心意付嘱传承、空行托付传承。其中的发愿灌顶或心意付嘱传承,是指莲师安住于密意等持以发愿力将正法伏藏于弟子的光明心性(明智界)中。并引用《奇妙海》云“心意付嘱传承的含义是指从莲花生大士之意到具证弟子之意的密意传承……它是证悟的真实传承,从而使得上师与弟子的心意无二无别。”


(二)伏藏法不共传承的核心关要

无论如何分类,将正法伏藏于弟子光明心性本体或明智界中,这是伏藏的核心。

实际上,无论是授记传、宏愿传、空行授印传或者是其他分类方式,伏藏的三种不共传承离开真实证悟法藏之义智慧的传递,也就是心意付嘱传承,将不成为真正的伏藏传承。

第三世多竹钦反复强调心意付嘱传承是莲师地伏藏和意伏藏的主要方面。地伏藏中表示经函和意伏藏中的表示语句之境相、音声等都只是从掘藏师明智界中唤醒传承的钥匙,而并非是真正的伏藏之法藏。

从外在的解释,法藏是从表示经函伏藏和掘藏的,而按照《奇妙海》及《噶嘉桑巴雍佐》、《噶嘉让琼让夏》等著作中的解释,则强调这些法藏的真正伏藏和掘藏之处是在掘藏师心之明智界(心性光明)。这是内在的解释。

因此说,伏藏法真实的传承是传法者莲师与受法者弟子之间密法句义和证悟的传递与复苏;伏藏的开启实际上是唤醒掘藏师过去曾领受过的句义和证悟——这才是伏藏法不共传承之链的核心所在。



四、伏藏的功用


在《卓提旺秋》中,晋美林巴尊者列举了伏藏的四种理由:“(伏藏目的)有四,即圣教不会消失,窍诀教言不会搀杂、加持不会衰弱以及缩短传承之链。”

远传教法的各种法门在历史长河中遭遇违缘时会消失,例如在朗达玛灭佛时期,有许多佛法传承被中断,而伏藏法门弥补了很多这方面的缺撼,由于伏藏,很多重要密法得以继续弘扬并重新兴起。

其次,空行护持的具有“温热气息”的清新正法,确保了窍诀教言的真实性。

其三,未经漫长传承中各种人之手,避免了传承中可能存在的违誓及修持不具力等情况造成的染污及加持力减弱,具足新鲜完整和巨大的加持力。

四、在埋藏伏藏者莲师等圣者与如今的掘藏师之间没有间隔其他人,而掘藏师本人亦曾作为弟子得到过这些法门,因此伏藏极大地缩短了传承。

在不同时期发掘不同的伏藏可以适时相应当时众生的根机和需求,使该法门最大程度地发挥饶益众生的作用,这也是伏藏法的独特功用之处。



五、伏藏的埋藏

(一)法藏之义伏藏之处

莲师为诸弟子传授以三内密续部为主的众多灌顶和教言,之后将其中大多数法门伏藏于参加法会的诸具证弟子的心性或明智界中。有时将同一法门伏藏于多个弟子,大多数情况是将诸多法门唯一伏藏于一个弟子,并授记该弟子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间将转世化为掘藏师发掘这些法藏。

这个过程称为心意付嘱伏藏的发愿灌顶或赐予授记。依于莲师的等持力和弟子的证悟力这些法藏直到发掘之时都保持完好如初。

根据《奇妙海》,伏藏法藏者必须已经证得殊胜成就,接受法藏伏藏者必须至少具有圆满次第的证悟。

伏藏处所是光明心性或明智界,而非凡庸心相续。

之所以伏藏于光明心性中,是因为光明心性清净不变,藏于此处可令正法稳固不变,直至发掘时分到来。而若伏藏于凡庸心相续中,由于心相续是不清净和变化的自性,会因受外缘影响或轮回投生等因缘而忘失。


(二)伏藏物品、伏藏处所及伏藏方式

此处指地伏藏。伏藏物品包括表示经函、黄卷、箧子、授记指南、圣物等。

在莲师传授读诸位弟子密法后,益西措嘉佛母以不忘总持力结集这些法藏,根据莲师的愿望和加持,在具证书法家的帮助下,把法藏用黄卷(注释1)写成表示经函,将经函置于箧子中,伏藏于不同的处所。他们还为掘藏师伏藏了授记指南。表示经函将成为未来掘藏师依之从其觉悟心性中唤醒忆念伏藏之法之句、义和证悟之钥。而授记指南则记录了将来开启伏藏相关事件的授记和指示。这个过程即是向空行母或护法作托付。

1、表示经函

表示经函是唤醒伏藏于掘藏师心性本体中的心意付嘱传承、证悟和法藏的钥匙。表示经函是由莲师具证的弟子写的,有的是由莲师亲自写的。他们能够在一弹指间写完非常长的表示经函。

表示经函有两种:空行文字经函和非空行文字经函,只有具高度证悟者或具特定伏藏传承者才能阅读。非空行文字包括藏文、梵文和其他印度文经函。

以内容来分,表示经函可分为三种:第一种称为仅仅可见,是最短的一种,可能只是一两个字,而且不一定是名词。第二种是仅作指示,中等长度,可以是历史中的一段、一个大纲、经文的标题,或者直接或间接指示指示古时候莲花生大士传授此法时的事件的短语词组。第三种是“完整经文”,是全部经文的表示经函。

2、进行授记

进行伏藏时,莲师还会对该法藏将来的发掘进行加持授记,包括何时何地由谁来发掘这些法藏,谁是掘藏师的佛母或所依,谁将是他们的法主和上首弟子等。授记以莲师之谛实语之力将使授记成为事实。这些授记还激励弟子去领受并修习这些法藏并强烈发愿在未来发掘这些法藏。这些授记形成了授记指南的重要部分。

3、伏藏处所

通过莲师的佛力和神通化现,表示经函和圣物等被伏藏于岩石、树林、山峦、寺院、湖泊、虚空等处。因为得到莲师的加持,它们对他人隐匿不见,并且在护法的保护下不为四大所坏。即使伏藏处所被毁,伏藏也会被护法或通过莲师的加持和事业转移并伏藏于它处。

4、伏藏的方式

有的由莲师或莲师与益西指嘉亲临现场并加持,而通常是他们通过佛力遥距离进行伏藏,有时莲师召唤非人成为护法,赐予加持后将法藏托付给他们,在他们管辖的领域保存和伏藏这些法门。莲师伏藏这些法藏并不一定都在九世纪他在西藏时伏藏,观待重要原因,莲师在任何时期都有可能进行伏藏。此一传承的延续依于莲师的佛力,而非因为种种有限因缘。

5、伏藏的护法

写有表示经函的黄卷被放置于宝箧中后,它们被托付给诸如一髻佛母、罗睺罗等护法神。护法将保护这些伏藏,在未来交给具缘的掘藏师,并保护此法藏的修行者和传承。这些护法包括天、龙、药叉、罗刹等非人鬼神之类,大多数是自己同类的首领。它们曾从莲花生大士领受佛法并发誓守护正法。有些护法神守护许多法藏,有的法藏有许多护法,许多护法神是佛菩萨化现的具力鬼神,有的则是凡庸众生,但与生具来就有大力,或在莲师的教化和加持下获得证悟而具有非凡的能力。




六、伏藏的开启

(一)掘藏师的分类和鉴别

1、掘藏师的分类。

宁玛掘藏师是莲花生大士诸具证弟子的转世化身,当掘藏的因缘时节到来,掘藏师就会应世出现。

根据《奇妙海》等资料,掘藏师若能发掘三种类别的法藏,即莲师法门、观音(大悲)法类和大圆满法,他就是大掘藏师,若只以掘出一种或两种,就是小掘藏师。还有另外一种分类方式,钦哲旺波在《法座绍胜者简述》中云“根据德达林巴,如果一个掘藏师发掘出一整套完整的法藏得以让行者仅仅修习这些法即能成佛,那他就是大掘藏师,仅仅发掘出事业法藏者是小掘藏师。”

宁玛传承的首位掘藏师是桑吉喇嘛,他从阿里哦格嘎寺柱中取出莲师、观音仪轨法本以及大圆满法三种伏藏。在大掘师中有五位特别突出,被称为掘藏之王,他们是酿尼玛沃瑟、咕噜秋旺、多杰林巴、白玛林巴和钦哲旺波。

2、真假伏藏及伏藏师的鉴别。

索达吉仁波切在《伏藏授记的密意与缘起》一文中提出三种鉴别方法:一是观察伏藏法是否符合教证理证;二是观察伏藏师是否亲见本尊;三是观察在修持该伏藏法后是否对个人、社会有利,如果修持该伏藏后障碍了自身修行,就不是真伏藏法,如果一切吉祥圆满,就是真伏藏。

《奇妙海》中提到两种辨别真假伏藏的方法:一是从本尊得到厘清,二是用教证理证进行观察。同时也指出,能请本尊加以辨别是很少有的,而用推理方法难免会犯错误,因此建议观察掘藏师是否是具证悟的大圆满禅修者,因为一个圣者是不会发掘假伏藏的。

然而,笔者认为,对一个凡夫而言,依上述方法仅凭自己的智慧也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较可靠的方法是看掘藏师是否是许多高僧大德都公认的具证掘藏师。

(二)地伏藏的开启

地伏藏的开启包括掘藏师获得授记指南、预备修法、掘藏、所依或法侣、取藏后放入替代物、表示经函的解码、誉写成文、保密、法主等。

1、授记指南

授记指南是给掘藏师的在发掘伏藏之前的授记和窍诀。授记指南内容包括法藏于何时何地被伏藏,如何伏藏、谁将是掘藏者、何时掘藏、谁将会是所依或法侣、法主及上首弟子,以及指示掘藏师如何进行预备修法、如何开启伏藏、如何解码表示经函、如何修持与弘传此法等。授记指南有的单独伏藏,通过空行护法的指示找到,有的与表示经函一起被掘藏,而有的则由莲师的化身或空行护法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交给掘藏师。授记指南以内容不同有多种多样,有的是关于掘藏师所有掘藏的授记指南总纲,有的是对各个伏藏的特别授记指南。如果没有授记指南,掘藏师就只能凭自己的神通来找到伏藏。

取伏藏的授记指南可分总、内、密三种。在《德玛大史》(惹那林巴)中云:被授记(为掘藏师)者必须依靠(总)授记指南来确定伏藏之山谷,应根据内授记指南来测定伏藏地点,他应开启伏藏处所之大门,向德玛(法藏)护法献供,并根据密(授记指南)放入德玛的替代物(注释2)。

2、预备修法

如果授记指南有要求,或者掘藏师认为有必要,就要进行预备修法。预备修法是为了获得寂静吉祥的缘起及无有障扰而按照某本尊完整的观修仪式仪轨进行的修法。如若缘起吉祥,则不必作预备修法。预备修法一般在掘藏之前、开启箧子之前、解码表示经函之前、誉写成文字之前,弘传伏藏法之前进行。

3、掘取伏藏

掘藏有的是公开的,有的是秘密进行。一般会在掘藏地点进行会供,为的是积累资粮遣除障碍等,掘藏可能发生在会供过程中或者之后。也有的掘藏无需任何外在仪式。掘藏师不一定要亲赴伏藏地点,可以派人去取,或由护法、空行母送来。

掘藏过程十分注重缘起。如果缘起被破坏,伏藏将无法开启。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在珠日神山开启伏藏时,就因为缘起被破誓言者破坏而没有开启出伏藏。掘藏时甚至连小细节都不可忽视。掘藏师雍格弥举多杰有一次正要从一块岩石掘藏时,吩咐一个弟子去给他拿一把凿子来,结果那个弟子给他拿来九把凿子,因为缘起的关系,他们不得不凿坏了所有九把凿子才最后从岩石中取出法藏。

4、所依或法侣

法侣对具足开启伏藏的缘起极为重要。乘愿而来的具证菩萨转世为掘藏师之法侣,从而完成发掘甚深秘密法藏的使命,利益具缘诸弟子。对于伏藏传承,法侣是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吉祥缘起在其心相续中生起乐空双运的智慧或自在,从而让掘藏师唤醒证悟并且发掘法藏。

《奇妙海》云:“那些心相续已经被灌顶和誓言清净、正修生圆二次第并得到莲师亲自加持从而于未来转世为神圣的所依(法侣),依止如此伐折罗度达(德玛法侣)之神奇方便,曾作发愿祈请的掘藏师用任运自生大乐之钩,可以发掘出本初智界中的德玛。”

由于诸法的运作均需要具足善妙因缘,如果具相的法侣不能给予掘藏师支持,那么掘藏将成为不可能或极其困难。甚至掘藏师的住世也会遭受影响。例如,大掘藏师贝玛勒哲察虽然确实掘取了法藏,但由于没有遇到具相的法侣,不久以后就圆寂了,没能弘传法藏。掘藏师敦珠林巴没能从阿拉泽达发掘出完整的法藏,是因为当时没有法侣在场。

有时掘藏师为发掘几种主要法藏,需要依止数位法侣,因为在伏藏时她们各自对于掘藏发了特别的愿。如果具相者不能成为法侣或到场,有时她的装饰或衣服可以作为替代品,促成缘起具足,替代品遂成为掘藏、解码表示经函以及弘传法藏的所依。

5、表示经函的解码和誉写成文

表示经函如果是空行文字,就需要解码。掘藏师在阅读并解码表示经函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表示经函文字经常在变化或者意义不清楚,或者文字和意义同时都在变化不定,对此吉祥的缘起和预备修法有助于让阅读变得稳定和清晰。这种表示经函称为虚幻神奇经函;另一种情况是常见的表示经函,文字和意义都很清晰稳定。之所以出现虚幻不定经函,并非仅仅是因为表示经函本身,更主要是依于掘藏师心相续中唤醒过去的经历和习气的程度。

经函不是藏文的情况下,有三种主要的解码方法:一种是与表示经函放在一起的还有解码钥匙,它使表示经函和藏文之间字母与字母一一对应起来,依此可以解码。第二种是不明原因的事件会唤醒掘藏师相续中解码经函的能力。第三种情况,掘藏师自己看着经函就能阅读。如果掘藏师自己不能解码,就要请另一位曾从莲师得到相同法藏的心意付嘱传承的人为他解码。

完成解码后,掘藏师可以亲自将法藏誉写成文或者自己读让别人代笔。如果表示经函是完整经文类别的,或者伴随有字母对照表,则任何人都可以誉写。若表示经函是“仅仅可见”或是“仅作表示”类别的或者是未知的文字,就要掘藏师自己或由掘藏师允许同样获得过莲师的心意付嘱传承的其他掘藏师来誉写。

6、保密

掘藏过程中保密非常重要,它可以确保寂静安祥,保护法藏不受毁坏,并有助于保持吉祥缘起。掘藏后的解码、誉写成文、以及掘藏师自己首先修持伏藏法直至具力堪能传授他人,这一系列都需要保密以确保吉祥。

7、重新伏藏与重新掘藏

有的伏藏在被开启出来后,为利益未来众生会进行再伏藏。重新伏藏的地点不一定是原来的地点,但护法神必须是原来的那些。例如,钦哲旺波重新掘藏了许多法藏,有地伏藏也有意伏藏,包括桑吉林巴的《嚓松智珠》和邬金林巴的《嘎度秋吉嘉措》。

8、法主

法主是伏藏传承的主要领受者和持有者。法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特别或根本法主;另一类是普通法主。这两类法主都曾从莲师领受该法藏的心意付嘱传承,但领受的方式不同。根本法主曾在古代时与掘藏师一起得到莲师亲自传授心意付嘱传承和授记,而普通法主则没有得到莲师亲自传授付嘱传承,甚至他们当时都没有到法会现场,然而依靠莲师的愿力和等持力,他们在莲师住于等持时得到心意付嘱传承。无论是地伏藏还是意伏藏都有法主。

对于一个掘藏师开启的多个法藏,可以有许多法主,而所有这些法藏则可以有一个根本法主。例如第一世的多竹钦仁波切即是晋美林巴尊者意伏藏《龙钦宁提》这一完整法类的根本法主。


(三)意伏藏的开启

对于意伏藏,授予心意付嘱传承本身即是伏藏的过程,伏藏在瞬间完成,并不需要一系列行动。发掘意伏藏不需要象地伏藏那样依靠外在的对境。由于意伏藏埋藏于掘藏师证悟心性的光明中,因此唤醒传承无需依靠写有表示经函的黄卷,一旦时机成熟,传承就会从掘藏师的心性光明中苏醒。有时这种苏醒经由见到心相续中的表示经函、听到表示语句或其他方便促成。有的意伏藏是莲师以字、声的形式传授并伏藏于掘藏师心之明智界中。

法藏被发掘时的形式与它被伏藏时相同,或文字或声等,出现在伏藏师的心相续中,并唤醒伏藏在他们心性光明中的法藏。因为是意伏藏,在唤醒过程中,在意伏藏经文之首并不一定需要表示经函。


(四)地伏藏转为意伏藏。

由于地伏藏需要具全诸多外缘,如果在诸多因缘上出现稍有不圆满之处,就很容易使掘藏无法成功,同时伏藏取出后会让土地流失精华,也会给当地的民众造成不利影响。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1990年在不丹虎穴取伏藏时,本来虎穴有九函莲师仪轨,因为考虑到如果将伏藏全部取出会对不丹的国运不利,因而只是象征性取了一尊莲师像以及忿怒莲师修法的简略仪轨。

相比之下,意伏藏则很少倚靠外缘,障碍也少得多,因此一些伏藏师会将地伏藏转为意伏藏。例如,钦则益多杰在其自传中讲到将自己的地伏藏转变为意伏藏的情况。第一世多竹钦实际上是地伏藏的掘藏师,但他却选择成为意伏藏的掘藏师。



结语


伏藏法甚深难测,仅凭肤浅的研究是难以真正深入其唐奥的,而要趣入伏藏法的殿堂,要有一定的闻思修基础,首先要有一定的修证,同时要有理解和通达教证理证的智慧,尤其要得到传承上师的灌顶,自身守护清净誓言、精进如法修持等,在众多因缘具足的前提下,才能最终证达伏藏法的不共要义——所指向之内心的证悟。


注释

1、用纸卷写成的表示经函或经文称为黄卷,但纸卷的颜色可以是各种颜色。

2、取藏后,为了表达恭敬、让护法欢喜及维护所在土地吉祥,掘藏师通常在取藏处放入法物、供品或其他吉祥物作为替代物。

 

参考资料

1.《德玛:功用、伏藏与掘藏》 珠古东珠仁波切著,土登华丹由英译中

2.《藏密佛教史》 第二世敦珠法王著,索达吉仁波切译

3.《伏藏授记的密意与缘起》 索达吉仁波切著

4.《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释》云丹嘉措尊者著,索达吉仁波切译



排版 | 一意

图片 | みんな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法义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