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入行论广解》164课 * 小测 返回

《入行论广解》164课 * 小测


1

本课观察的对象是?

A. 傲慢声闻;

B. 近圆比丘;

C. 破惑比丘;

D. 所有小乘行人。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C

【解析:主要考察对科判“断烦恼亦不得涅槃”的理解,科判意思是就算断除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也不是究竟涅槃,因此这里的观察对象是真实证悟的阿罗汉。选项C破惑比丘即是阿罗汉,AB选项对应的小乘行人尚未证悟,D包含了AB,因此选C。】





2

以下哪些是小乘行人对阿罗汉证悟境界的看法?

A. 如同薪尽火灭一般,从轮回中消失了;

B. 是三界中的最高境界;

C. 仍然要受业报束缚;

D. 息灭了一切苦乐感受。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C

【解析:主要考察对小乘行人观点的理解,小乘行人认为自己获得究竟涅槃,不需要修持大乘空性,而且涅槃分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选项A对应无余涅槃;选项B对应究竟解脱;选项C对应有余涅槃;选项D是错误选项,阿罗汉在感受业报时仍有痛苦的感觉,这点小乘行人也承认。】





3

以下关于非染污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贪嗔的体相;

B. 小乘行人也承认自己有此爱执;

C. 由受产生;

D. 能够产生意生身。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BCD

【解析:主要考察对非染污爱的理解,阿罗汉断除了烦恼,不会有贪嗔体性的爱执,但是由于仍然有苦乐感受,还会有愚痴体性的非染污爱,体现为四不知因。选项A对应染污爱;小乘行人也承认自己有四不知因,选项B正确;非染污爱由受和无明结合产生,选项C正确;意生身产生的因是无明习气地,非染污爱执在大乘中是所知障,包含在无明习气地中,选项D正确。】





4

以下哪些是大乘行人对阿罗汉证悟境界的看法?

A. 还要受业报因此非究竟;

B. 还有意生身因此非究竟;

C. 还会出定因此非究竟;

D. 已经脱离生死轮回。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CD

【解析:主要考察对中观宗回辩的理解。本课三个颂词分别对应ABC选项;选项D没有直接对应颂词,其中观点也是大乘承认的。】





5

下列哪些是阿罗汉是心有所缘的状态?

A. 执轮回为舍;

B. 承许无分微尘;

C. 爱执涅槃;

D. 承许无分刹那。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CD

【解析:主要考察对最后一颂阿罗汉心有所缘的理解,在大乘看来阿罗汉只是离开了对有边中的五蕴粗相与人我的实执,而对其他诸边戏执尚未远离。他们对色法和心识只分析到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认为轮回和涅槃是实有的,对一者厌离一者欣喜,因此选项ABCD正确。



相关内容

《入行论广解》164课*笔记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