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颗钻石的约定‖359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3 月 16 日 佛 历 2565 年
མི་རྟག་པའི་མདོ་ལས།ཀྱེ་མ་འདུ་བྱེད་རྣམས་མི་རྟག །སྐྱེ་ཞིང་འཇིག་པའི་ཆོས་ཅན་ཡིན། །སྐྱེ་ནས་འཇིག་པར་འགྱུར་བ་སྟེ། །དེ་བས་ཉེ་བར་ཞི་བ་བདེ། ཞེས་གསུངས།
《无常经》:
呜呼诸法皆无常,生而毁灭之自性,
生之当下即为灭,是故寂灭得安乐。
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一味慢慢悠悠,也达不到目标。现在我们拥有的人身不会常存,它必然走向死亡。
寿命无常的引导分七个方面,首先讲这个外器世界的形成,器世界是从下向上形成的,内情世界是从上到下形成的,思维此理时要分为入座与座间来修,就像观修暇满难得时一样。
入座的正行:静心思维,起初这个世界,从一个劫毁坏到变成一个空空荡荡的虚空,中间整整经过二十劫,直到现在这个世界形成的开端。
此劫的所有众生由共同的福报感召,下基清净的意空形成一个带有又蓝又亮法源形的虚空,在它的上方是风轮,东风刮向西方,西风刮向东方,南风卷向北方,北风卷向南方,形成带有墨绿色辐围的十字金刚杵状,从它上面的金藏云中降下雨水,由此形成了带有白亮辐围白白亮亮的圆形水轮。
在它的上方,依靠上等分辨界的风形成须弥山,依靠中等分辨风形成金山,依靠下等分辨风使四大部洲以及具煤的铁围山得以形成。
内在的有情都是从上至下形成的,也就是说从有顶到地狱之间,分别念越来越粗,逐步产生第一个地狱有情,这期间历经二十中劫,接着就是住劫的开端。
从所有众生的寿量达到无量岁一直递减到十岁之间的时期,是劫初长时,此后逐步递增,增长到八万岁,又再度减少到十岁之间为一个往返。
这样增减满十八次以后又上增到无量岁,随后又递减一次时,人寿到了八万岁,胜解佛出世,是转短时期,这期间历经了二十个中劫。
从人寿八万岁开始,即是坏劫的开端,在这个世界的地狱,没有一个新生有情转生到这里,而投生到其余世界的地狱,所有已经转生地狱的众生业力逐渐减轻,越来越升到上界,除了个别造无间罪、舍法罪和密宗金刚上师之间破誓言者下堕到金刚地狱以外,所有的地狱空无一物。
渐渐地,所有的饿鬼和旁生也都同样化为空无。接着便是人类,有一个人到了寂静的地方获得二禅的心,于是他感慨地把“寂静所生的喜悦和安乐愿是如此这般”传播开来。
人们知道这一点便开始修行,结果得到二禅心,逐渐转生到二禅光明天。
后来四大天王、三十三天、依于虚空的四处(指欲天其余四处)众天人依次像人一样得到了二禅心,全部升到二禅天,一禅天的众天人迁移到二禅天。
自此,二禅以下到地狱底层之间,没有一个众生是从鼻中呼吸的,以致天上滴雨不降,所有草木森林通通干枯,空中依次升起七个太阳,须弥山四大洲连同天趣均遭火焚,形成熊熊的一大火焰,被风席卷向下蔓延,烧尽了空空如也的三恶趣.
随之遇到地狱火,首先地狱火向上焚烧劫末火,由于业力强大,势不可挡,劫末火向下烧地狱火,焚毁了上面的所有地狱,在烧毁无间地狱的同时,那里的一切有情在一眨眼的瞬间,就转生到其他刹土的无间地狱中了。
随后,火舌调转势头,向上直冲,烧毁了所有上层天界的空空之处,从二禅天以下空无一物,成为一堆灰尘。
所有二禅天的众天人迁移到三禅天。二禅天处形成了云雨藏,轭木、箭矢大小的瓢泼大雨从天而降,结果前面的灰堆被水冲散,变成灰汤,三禅天的天人都获得了四禅心而迁到四禅天。
下基十字架风呼呼狂啸向上腾越,三禅以下的灰尘似乎已被风吹散,直到变成一个空无所有的虚空,这期间历经了二十中劫。
此后处于空空荡荡虚空的阶段,经过二十个中劫,劫的成住坏空的时间,取名“八十中劫一大劫”。这以上是从修法角度来讲的,对此还有其他解释方法。
正如外在的器情世界无有常恒一样,我们内在的这个身体也不例外,其中“身”相当于器,“识”相当于有情。
从一开始由母胎中形成到降生之间属于“成”的时期;从婴儿到患病之间是“住”的时期;从患上绝症到死亡之间属于“坏”的时期;白光水大坏灭、红光火大坏灭、黑光风大坏灭、昏厥过去属于“空”的阶段。
关于外内器情一律无常的道理,以分入座和座间、观察安住轮番的方式来观修。
想想:对临终有利的就是善法,对临终有害的就是罪业,如果你有害的罪业在身,那就要进行忏悔,诚如至尊米拉日巴所说“本来罪业无功德,然忏可净为其德”。
如果你不具备善法,如今就要尽可能奉行。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对自相续的善恶加以盘算,做到心中有数。
否则,到了大限将至的弥留之际,算一算善恶,发现善法了无所有,恶业无所不有,那必然会感到万念俱灰,口中也惨兮兮地说着绝望的话,眼里盈满泪水,胸前布满指甲痕,心里充满悲哀而步入后世的大道.
所以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如今绝对修行有利临终的正法。反反复复深深思维这些道理。
在讲死期不定时,分为必死无疑、死期不定、死时一切都无济于事三个方面,分成入座和座间来修。
首先是必死无疑,有生必然有死,我们就像太阳西下或者被带到屠宰场的动物一样,寿命在刹那刹那流逝、瞬间瞬间行进当中不知不觉就到了尽头,现已八十高龄的老翁和昨晚刚刚新生一天的婴儿两人,再过一百年都同样不复存在,为此必死无疑这一点很容易懂。
死期不定:由于相续中没有生起死期不定这一理念所导致,认为我还年轻不会死,其实这种把握我们并没有,认为丰衣足食顺缘样样齐全而不死的把握,我们也没有,认为健康无病而不死的把握,我们还是没有。
如果你有不死的把握,要么是遍知佛陀给你授记了“唯有你不会死”,要么是你自己具有无漏的神通而知道这时还不会死,要么你遇到了阎罗法王,和他交上了朋友,他告诉你说“我此时还不带你走”。
否则,现在今生的命寿,就像强弩之末或者油尽之灯一样,我们根本不知道是今天就用完还是明天方用尽,这个月的下旬或者下个月或者明天才到尽头,所以说死期是没有定准的。
一旦寿命穷尽,就是药师佛给灵丹妙药,无量寿佛赐长寿灌顶,金刚手菩萨予以保护都起不到作用,而必是一死。
尽管骤然性的死亡有可能避免,但就如同灯油在没有用完之前被风吹灭一样,依靠突如其来的外缘——四百零四种疾病、八万魔障、三百六十阴卓鬼等等,会导致突然性死亡,赡部洲人的寿命没有固定性,不管到了什么境地也都会死,不管是与什么朋友相依相伴都会身亡,不论居住在什么环境中也都会命归黄泉,不管有没有财富都免不了一死,而我们根本不知道,寿命会不会就在今天完结。
因此什么时候死没法确定下来。就算是寿命的引业没有完结,可是暂时的外缘也说不准会造成死亡。我们要诚心诚意反反复复细细思量这些道理。
死时一切都无济于事,命终之时,除了正法以外,衣食卧具受用、生身父母、亲朋好友谁也于事无补,纵然是数以千计僧人的上师也不能带走一僧一徒。
即便是数以万计部落的首领也不能带走一奴一仆,哪怕是拥有南赡部洲一切财产的主人也无法带走一针一线,就连自己最为珍爱、精心保护的身体也必然要抛下而离开人世。
到那时,躺在最后的床上,享用最后的饮食,穿着最后的衣服,谈着最后的话题,被最后的亲友们围绕着,到了死亡的时刻,一切都无法推迟,再也没有自由住留,虽然对一切亲友财物依依不舍,可是他们也不能随你而去,你只能赤身裸体、赤手空拳走向后世的大道。
到那时,你为了亲友等所犯下的一切罪业谁也无法替你分担,只能独自背负着离去。在那时,唯有罪业对你有害,除此之外哪怕是整个赡部洲的人都成为你的仇敌,他们也无法向你射一只白光闪烁的箭。
除了正法以外,纵然拥有赡部洲的财物也没有权力带走一针一线,只有正法才是你的怙主、依处、洲岛、友军、光明和灯盏。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修行对临终有利的正法。
(修行正法包括三种:)
小士道行人了知三恶趣是痛苦的本性,以追求增上生人天果位的心态修行三种福德事,如此一来,尽管成就了小士道自宗对死亡有益的法,却不是成就中士道、大士道对死亡有益的法。
中士道行人认识到三有三界轮回是痛苦以后在渴求自我解脱的出离心驱使下,以想获得解脱的意乐实修三学,如此这般虽然能成就中士道对死亡有益的法,却并非能成就大士道对死亡有益的法。
大士道以利他菩提心驱使,由经远道因相乘或者近道金刚乘、捷径光明大圆满其中任何一条道修成对死亡有益的法,那么真正成就了大士道自宗对死亡有益的清净法。
尤其是,如果通过光明大圆满道修成对死亡有益的清净法,那么就要以“宁死也要修行了脱生死、达到无死本来坚地的法要”和“不舍此誓言”这两个誓愿铁钩钩住。
修行时分为入座和座间,在入座的正行中,观察、安住轮番交替来修。根本的理念,就是在后得阶段(指座间)观修。
尽管无常的死亡会到来,但如果死后就像火灭、水干一样一了百了那倒也罢,可事实上,死亡以后并不会化为乌有,而必须要受生。
命终之后除了这个轮回以外别无去处,为此必须要思维轮回的过患。轮回就是三界,它的过患即是三苦。纵然获得了具足如此十八暇满的珍宝人身,也终将走向无常的死亡。
实际上,今世生老病死的痛苦正追赶着我们,中阴的痛苦在迎接着我们,后世的痛苦接踵而至。当神识到了中阴,从昏厥中苏醒过来,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已死,当发现自己的亲友们在嚎啕大哭,便对他们说“我没有死,我还在这儿”,但他们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于是心想:我现在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接着观察太阳下有没有影子、沙子里有没有脚印、水里有没有影像,结果以上这些一无所有,由此认为我一定是死了。
随后,感到十分害怕,以此为缘而出现四大恐怖声音和令人毛骨悚然的三险地。四大恐怖声是指,如同整个大地同时震动般的声音、如同三千大千世界被烈火燃烧的声音、如同三千大千世界被狂风猛吹的声音、如同三千大千世界被洪水冲击的声音。
三险地,当黑沉沉的时候,出现贪心自相,无论看哪里都是红彤彤一片;嗔心的自相,无论看哪里都是白茫茫一片;痴心的自相,无论看哪里都是黑乎乎一片,当显现此情此景时,对于业力清净者来说,就会呈现出勇士、空行相迎而直趋上方的景象,造无间罪者,会浮现出密宗所说的业卒、显宗所讲的成群阎罗卒的情景而径直下堕。
除此之外的亡者,在中阴停留七七四十九天,或者三七、四七等等没有限期。如果在中阴停留七七四十九天,那么前一半时间见到的俨然是前世的身体,后一半时间所见的似乎是后世的身体。
假设转生到地狱和饿鬼界,那就会感觉好像大头朝下在行走;倘若投生为畜类,那就觉得头上有角、横着行走;如果转生为天人和人类,会感到头朝上在走,身体沐浴在日月光辉中。
如此中阴痛苦作为衔接,随之便是后世痛苦的起点。在其他引导法中先讲业因果引导,然而在这里按照如来最初宣讲四谛法时说“当知痛苦”,先当知苦谛——轮回过患,然后再讲当断集谛——业因果的引导,接下来相续依于正道,是用思维解脱功德利益和依止善知识两个引导作为道的连接纽带,再从皈依到上师瑜伽之间。
当现前灭谛,就是传授光明大圆满正行引导——懈怠者无勤解脱的本来清净直断引导和精进
者有勤解脱的任运自成顿超引导。
--《前行备忘录》
《大圆满前行》中,首先是学习四个共同加行。其中暇满难得已介绍完了,(虽然文字上给大家介绍了,但你们实地修行得如何?这要靠自己。)现在讲第二个——寿命无常。
二、寿命无常
在每一引导文前面,作者都有个顶礼句,以赞颂根本上师的修证和功德: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
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这是华智仁波切向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作顶礼。我们修行的过程中,也要经常祈祷上师,祈祷时可用这一偈颂,藏传佛教的很多修行人都有这个传统。
比如你修寿命无常,最初要修上师瑜伽,接着正式观修无常之前,还要再次合掌祈祷根本上师,愿依靠上师的加持,令自相续真正生起无常的观念。以诚挚的信心进行祈祷、顶礼,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如来芽尊者到底有什么功德呢?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他以智慧现见到三界轮回(欲界、色界、无色界)皆为无常幻化,全是空性、无我、无常的体性,没有丝毫实质可言。
“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因此对现世中的一切琐事,如荣华富贵、地位名声,不但不耽著、不希求,反而像唾液一样抛弃。
前不久我看了如来芽尊者的传记,内容非常精彩。传记中也说,他对世间美如天人、富如龙王的种种显现,一瞬间的羡慕之心、希求之心也没有,从小到圆寂之间,对佛法具有无比信心,一生中希求正法,舍弃世间八法,一心一意地依止上师。那种行为,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大家对无常一定要有明确的见解,不要像有些世间人,根本没有无常观,修法一直拖拖拖,最后什么都不成功。噶当派的很多修行人,为何将精力主要放在观修无常上?就是因为一个人如果无常修得好,他肯定会精进,绝不可能睡懒觉,也不可能忙于世间无义琐事,经常找借口不修行。
反之,如果无常观没有修好,即使得了多少灌顶、获得多少窍诀,也不过是书本上的文字、以后的希望,除此之外不可能实地修持。鉴于此,前辈大德们对无常教言非常重视。
有些人认为:“身体是无常的,这我倒承认,但外面的世界那么广大,不可能一下子就毁灭吧?”确实,我们也没说它一两天就毁灭了,但其本体并非恒常,最终定然难逃无常的命运。
明白这一点后,通过对比也可进一步了知,不管是所依的器世界,还是能依的身体和心识,最后都要示现无常,如此一来,自己对幻化般的世界会生起极大厌离心,而这种厌离心,就是修行的最好助缘。
希望你们能生起《前行》每一个引导的境界,一旦生起这些境界,修行肯定圆满,不会半途夭折。
今天我跟一个道友交谈时,对此就深有感触,我说:“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刚来喇荣时,就是从《前行》开始修学的。
虽然辩论研讨也很重要,但对初学者而言,必须要从《前行》、《入行论》下手!在我的心目中,《前行》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修法。倘若没有打好基础,就像在松土上建造豪华宫殿,里面装修得再富丽堂皇,使用的材料、勾勒的花纹再讲究,但由于基础不牢固,迟早有一天也会倒塌。”
其实,万法无常的道理相当深奥,觉囊多罗那他在《印度佛教史》中就有一个故事说:阿育王最初造过一些恶业,后为忏悔而建了八万四千佛塔,供养如来舍利。佛塔竣工之后,为了庆祝并回向善根,他准备供养僧众三个月。他迎请了很多僧人,在林苑中作大供养,尤其对坐在首座的一位老比丘特别有信心,对他的供养尤为丰厚。
这个老比丘孤陋寡闻,而且极笨,一个偈颂也不能念诵,他吃完以后,坐在下座的人问:“你知道国王为什么对你特别敬事吗?”老比丘答:“不知道。”
他们说:“国王打算供斋后就来听法,你需要讲经说法。”这话正中老比丘要害,他想:“我受具足戒虽已有六十年,但一个颂词也不懂。刚才若知道这个,就应把好食物让给其他比丘吃,请他说法。但现在我都吃完了,吐又吐不出来,怎么办呢?”他想来想去,极为痛苦。
当时,林苑中有一位树神,知道了老比丘的想法,他思忖到:“若是老比丘不讲法,国王做了这么大功德,最后可能会生起邪见、退失信心。”
于是变化身形来到老比丘面前说:“假如国王前来听法,你就说:‘大地山岳也要归于无有,何况是你的王位了?大王好好想一想吧!’”
过一会儿,国王果然来了,给老比丘供养一套金色法衣,坐而听法。(藏地也有这种传统,供养僧众时,对老修行人要特别供养。
比如有二十位僧人一起念经,对其他人供养二十块钱的话,那么对上座要供养四十块钱。当时印度可能也是这样。)老比丘如上所述说了。国王由于具有信心,听得毛发直竖,深深思维其义,依此而获得一定境界。
随后,树神又对老比丘说:“你作为一个出家人,也不要白白耗费信徒的财物!”老比丘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向阿阇黎请求教授,专心修行,三个月以后,证得阿罗汉果位。
可见,无常法真的很殊胜。你们出去时,如果有大老板作大供养,之后请你传法,你一点都不会的话,也可以说:“大地山岳皆要归于无有,何况是你的财富了?你好好想一想吧!(众笑)”这也是一个大法,倘若他真有信心,肯定会得利益。
既然大千世界最后也会变得空无一物,我们如秋蝇一样的人身,又有什么恒常稳固的呢?
《佛所行赞》中也说:“劫火镕须弥,海水悉枯竭,况身如泡沫,而望久存世?”劫末火能镕销须弥山王、枯竭四大海水,我们这如水泡般的身体要想永远存留,简直是可笑之事。
所以大家要明白,大山会毁灭的,大海会毁灭的,整个世界也会毁灭的,没有必要特别执著。现在有些人对无常修得不好,总认为房子是实有的、轿车是实有的、身体是实有的……
什么都是实有的,为了实有的东西而产生实有的执著,最后修行绝不会成功。如果我们观修过无常,就不会有这些困扰了。
总之,对上述的道理,大家要认真思维,诚心实修。汉地有一个偈颂说:“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我们也应该这样来观想,现在务必要精进,不能明日复明日,把修行一直拖拖拖,而应像美女的头发着火了,要以最快的速度扑灭一样,我们也要用最快的速度忆念无常、精进修持,切莫在放逸中度日。
我们这个人身难得易失,什么时候会离开世间也不好说,所以,何时想起来行持善法,何时就要马上行持,不要一拖再拖。
造恶业、干坏事可以缓一缓,明天再说,而行持善法的话,最好是现在就做——现在就要出家,现在就要精进修行!
--《前行广释》第2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