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25个证悟者的故事(16)身识圆通优波离 |《楞严经》62导读 返回

25个证悟者的故事(16)身识圆通优波离 |《楞严经》62导读

知幻园 2023-07-27

WISDOM WISDOM

聆听圣者对话

踏上开悟之旅

《楞严经》62 导读




精彩摘录



1





下面应该是25个弟子当中第16个。刚才是眼耳鼻舌,现在是身识,身体的识而证悟的。



优波离,他应该是,不管怎么样,从后面的经文来看,它是持律第一,戒律方面。前面我们说迦叶尊者是头陀行第一,这个是持戒第一,护戒如眼。他是在历史上,在佛陀的教法里面,他是持戒最好的一个。


他从自己的坐垫站起,顶礼佛足,而白佛陀这样说的:“我亲自随从佛陀,越过当时的迦毗罗卫国的王城,净饭王的城市,显现出家。”


出家的时候,他说他当时是亲自看到如来在尼连禅河边,六年苦行。六年苦行以后,后来到了菩提迦耶金刚座,现前正等觉的果位,那个时候降伏一切的外、内魔。所有的魔障,当时魔障当中代表性的,什么青春的、可爱的、美艳的,各种魔,当时降伏了。


还有“制诸外道”,他们制伏各种外道吧,因为当时外道产生嫉妒心,而且当时外道也是比较兴盛的,他们有些是用毒药,有些是放醉象,还有拿着各种各样的兵器呀,种种方式来开始攻击佛陀,但是全部对他无济于事。


最后“解脱世间贪欲诸漏”,解脱了所有世间当中的贪欲,贪欲的这些漏,世间所有贪欲的漏,都已经获得解脱。


他以前是专门的理发师,也是当时的净饭王家里的一个仆人。他就看到佛陀出家以后,觉得是非常有信心。但是自己觉得是,因为印度的这种成分,四种种姓的成分都比较明显,自己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出家。后来问佛陀,佛陀说可以出家。


他先出家守净戒,后来好像五个王子,还是500个王子,他们来佛陀那里的时候,他们也出家了。出家以后,佛陀说是你们按戒龄来,先受戒的应该对他顶礼,然后这几个王子准备顶礼的时候,原来他们的仆人已经变成了上座的比丘,当时他们特别不服,觉得凭啥啊?他以前是种姓也这么低劣,地位也这么低劣,但是今天我们要向他顶礼,他们实在是有点儿接受不了。


后来佛陀呵斥说是在我的教法当中,种姓也不是重要的,地位也不是重要的,唯一的戒腊很重要,摧毁他们的傲慢。所以优波离应该是他的种姓算是比较低劣的,也算是比较低贱的这么一个种姓出家的。



2





当时优波离,他承蒙佛陀的传教,守持戒律。那戒律守得怎么样呢?“三千威仪”和“八万微细”都守得很清净的。


三千个威仪,一般比丘有250条,由行住坐卧四个威仪来乘,250乘以4,这样应该是1000个;这个1000又乘以3,未来、过去、现在,优波离以前也是守的这样,现在也这样,过去也守的这样。这样守持的话也是可以的。


有些注释当中写这1000个威仪,按照菩萨戒的摄受善法戒、严禁恶性戒、饶益众生戒,菩萨的这三个戒来乘的话,就已经变成三千个威仪,也有这样的解释。


八万细行,刚才三千个威仪,用身语的七支,身体不杀盗淫,语言不说恶语、离间语、妄语、绮语,总共身口有七个自性罪,三千乘以七,然后再乘以四——贪、嗔、痴、等分烦恼,这些来乘,总共有八万四千的威仪,八万四千细微的戒条。


这些有些是自性罪,有些是佛制罪,“性业遮业”,“性业”是我们经常说的自性罪,就像杀盗淫妄等等这些;佛制罪就是佛制定了以后,佛遮止以后的这种罪。


当时优波离尊者,他对整个三千威仪也好,八万细行也好,全部守得非常清净的,就像阿底峡尊者,他说是别解脱戒守得很清净的。



3





他身心都是守持清净戒律的原因,获得了阿罗汉,身心都是没有烦恼,没有染污,非常清净寂灭,这样的原因成为阿罗汉。



“我当时在如来的教法当中,是‘众中纲纪’,”相当于是所有的僧众当中,我是应该称为持戒第一嘛,我应该是他们的标杆,守戒最好的。藏文当中是最好的,是守戒的典范,他们的模范。大家都认为要像优波离那样,大家都向他学习的。他是全部的“纲纪”,他们的模范。


“而且佛陀亲自印证我的心,”他这里的“心”应该指的是——因为身体来护持戒律,护持戒律的时候,护他的这种心也很重要的,如果你心不护的话,那身体就变成一种无情法嘛,不可能的。所以印证我的这种心“‘持戒修身’,因为这个原因把我在僧众当中,推上守戒第一。”也可以说,我是依靠守戒而证悟的。



4





“佛如果问我的圆通菩提因是什么的话,我首先应该说是以‘执身’,”因为执着身体,护持、保护,以正知正念来护持自己的身体,然后“身体达到一定的自在。”


有些我们出家很多年了以后,身心都很调柔了,他就不管是处在任何一个环境当中,也不会有什么担心破戒,担心染污,自己都已经身心,尤其身体已经获得自在,不会有什么跳啊、闹啊,或者说是各种各样不如法的行为,威仪上是没有的。


然后次第地,他对身体这样的护持的心,护戒的心已经得以通达。因为可能别解脱戒大多数以身戒为主,对身体的威仪和外在的行为非常重视的。一般别解脱戒是行为为主的,菩萨戒是内心,密乘戒是心的秘密,也就是说心的奥秘更要通达,它有这样的差别。


次第地他护戒的心已经得以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达。最后身和心,因为他已经依靠戒律来开悟,依靠身体的这种守护的心来开悟。大乘佛教也是这样的,六波罗蜜多全部是心上安立的,所以持戒也是在心上安立的。那这样的话,到后来他的身和心一切都通达。


对他来讲,也就是说对优波离来讲,持戒或者说身识,这个是在所有的证悟当中是最好的一种因缘,菩提因。





讲解全集,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