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2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科学与幸福”研讨会上,演讲者作了题为“修行与精神健康”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年轻人该如何描绘自己的人生效果图、当今教育应注重什么、这是人生的大智慧、恒时不忘感恩之心”等四个话题,强调了无常、利他、感恩等的重要性,为与会人员送上了幸福锦囊。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在 2015 年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脑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解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基因”“冥想科学基础”等文理交叉重点项目,期望从不同的角度来解码幸福,探讨提升幸福之道,提升大学精神健康。
大家生活在大城市里,有来自家庭、学习、工作的各种压力,每天都是特别繁忙。但很多人一直放不下手机,时不时就要查看微信信息,他们说这是“微信依赖症”。有些人天天都要把未读消息的红点提示全部点完,否则就觉得有事没完成,从而导致他们五到十分钟就要刷一次微信……我想,大家若能在半天的时间里关掉手机,这是一件幸福的事,也是一种闭关、一种修行。大家都知道,如今国内外很多年轻人承受着各种心理疾病的困扰——焦虑症、抑郁症、自闭症、恐惧症等,这些病症来自于内心的压力及不愉悦。坦率地说,希望各位同学在追求最美好的人生愿景的同时,一定要想到还可能发生诸多未知情况。好比有人将来组建家庭,同时也要考虑到,或许今后感情会出现某些问题,或是自己、家人的身体会遭遇不幸等。对此考虑得越多、越周全,那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坎坷或挫折时,自己就会越坚强,越能勇敢坦然地面对。否则,一味把事情想得太美好,最终无法实现时,这样的落差就会导致心理疾病。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看似愚痴,但从中我们也会多多少少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个卖牛奶的农家女孩,她每天把挤完的牛奶倒入桶中,顶在头上拿到市场去卖。有一天,她在去集市的路上边走边想:“今天如果牛奶卖得好,我就用赚来的钱买好多鸡蛋,然后鸡蛋孵出很多小鸡,等它们长大后我就可以卖掉赚很多钱。我用这些钱买一件漂亮衣服,穿着它去参加宴会,到时很多年轻男子会被我迷倒,很多追求者都向我求婚,我会一一拒绝,直到心中的白马王子出现…她一边这么想一边兴高采烈地走着,由于她高兴得摇头晃脑,不慎把顶在头上的牛奶洒在了地上,最终,她的梦想全部化为乌有——好在故事结尾没提及这个女孩为此自杀或得抑郁症,但当今有些人会不会像这女孩一样呢?这故事听起来非常幼稚、可笑,大家都会觉得这女孩太傻。的确,作为旁观者,你会对此不以为然,但如果用当下的标准去评判,有人可能觉得,故事中的女孩富有创造力和理想,有梦想去追求未来的人生,是特别美好的想法,哪怕这是一种空想,甚至是幻想。同样,如今有些年轻人是否也如出一辙,根本没衡量过自己的真正能力和实力,就开始一味幻想人生呢?如果我们的价值观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自己会感到很幸福;若我们把所有的重心都建立在自私、我执,或是自我膨胀的基础上,一定会感到很痛苦。佛教中经常提到“世间八法”,即:喜欢别人赞叹我,不喜欢别人批评我;喜欢别人重视我,不喜欢别人蔑视我;喜欢自己享受快乐,不喜欢自己感受痛苦;喜欢自己获得成功,不喜欢自己遭受失败。这八种法,如果我们特别在意,心就会越来越脆弱,从而感受的痛苦会越来越强烈。这也是如今经常提及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吧?如果你内心(软实力)不够强大,没有慈悲、没有智慧、没有信心、没有能力,即使自己的物质条件(硬实力),包括金钱、工作、家庭什么都好,样样圆满,也不代表你真正快乐、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你非常坚强、爱帮助别人,即使住普通的环境,赚微薄的收入,内心也会感到充实、自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人生不能完全安立在外在的物质上,而应该建立内心的满足感。当然,基本的生活条件也是不能或缺的,“知足少欲”不是让人穷到连吃饭都成问题,否则,就有悖于佛教所说的不堕入极端的理念。
注:相关景点介绍,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和网页,图片来自“WPS”侵权即删。


旅游打卡:
1、阅读后留言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或者智慧分享,连续打卡10个地方以上,同时被选中精选留言者,送出一份精美礼物;2、根据老师的智慧雨露,分享一篇文章,经采用,送出一份珍贵礼物,可以发到邮箱:qiuxuezuji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