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藏传净土法(第50课)
第五十课
思考题:
1、解释教证:“施主以信所施财,具德离患我开许,不具此者食一口,亦将还债如山王。”
2、《十善业道经》中宣说了哪十种不偷盗的功德?
原文:博朵瓦大格西曾说:“在家人天天造十不善业也不如戒律不清净之人享用一口信食的罪大。”《呵责破戒经》中也宣说了此理。《宝蕴经》中说:“世尊在宣讲享用信财的过患时,五百名戒律不清净的比丘说‘不应享用信财’而还俗了。其他比丘呵责他们。世尊说:‘莫说此语!具有悔心者还俗是诚信正法。他们死后将转于兜率天中,将来成为弥勒佛的首批眷属。’这时,又有二百位比丘泪水夺眶而出,说道:‘我等宁愿饿死,在未证果之前决不享用一口信食。’世尊道:‘善男子,善哉!’”《弥勒狮吼经》中也说:“宁可一日还俗一百次,戒律不清净之僧人切莫享用信财。”《教比丘经》中说:“不守出家之学处的人身著出家装束享用信财亡财不如做一位正直的在家人。”
所以,除了具有成就与离患这两种功德的人之外,吃一口信食也将感受千倍的异熟果报。如佛在经中说:“施主以信所施财,具德离患我开许,不具此者食一口,亦将还债如山王。”《毗奈耶》中也说:“宁可去食用,诸燃火铁球,不具戒律者,切莫食信斋。”又如《涅槃经》中云:“宁可食烧石,饮用铜熔液,不守净戒者,不应享斋食。”《宝积经》中云:“破戒之诸人,虽身著法衣,唐捐信财故,如吞烧铁球。”全知持明无畏洲大师也曾说:“重罪之人呼师救,死时虽供牛马匹,除非十地自在者,切莫指望如我者。”然而,《念住经》中说:“对破戒者供养财食的施主可转生于善趣。”又经中说:“若以后悔心及畏惧心享用信财,也可减轻其异熟果报。”因此说,肆无忌惮地享用黑财(即信财、亡财)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一大障碍。
国王、大臣之类等具有势力的人只应合理收取田地赋税,如果不顾王法搜刮民财的话,则如昔日的莲童王子曾经执掌国政六十年,结果堕入地狱长达六十劫。经中说:搜刮民财的大官员多数将转生到饿鬼、恶龙之中。华智仁波切于《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也讲述了古代一位名为波吉的僧财管理员的故事。还有不可胜数诸如此类的实例。
如此思维不与取的过患后,若能做到纵遇命难也不偷盗,则必将生于善趣,成为受用极为富足、拥有国政七宝的国王等,并且无有人能损害他的受用,可以自由自在地享用……有无量利益。经中也说:“何人断偷盗,恒喜于布施,不行窃取者,彼等转善趣。”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