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次第花开 >> 老之将至 返回

老之将至

www.ptz.cn 次第花开 2022-11-02


老之将至,是时候为自己做“贡献”了。怎么做“贡献”呢?


为社会为家庭为他人做哪些贡献

BUDDHA DHARMA


首先我们要为来世计划一下。很多人无缘无故地相信没有来世,但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自己会有明天。若未提前安排好明天,明天来时就会手忙脚乱,工作、生活全被打乱。同样的道理,若未对来世提前做好准备,等来世真来时也会慌乱不堪。

对明天和来世做计划,都是为自己着想,为自己做“贡献”。

如何为自己做“贡献”?

我们先看看两个场景:一般人看来,人到老年就意味着一生的快乐已经远去,身体、心理上可享受的快乐离自己越来越远。即使子女孝顺,也往往自顾不暇,现在一对夫妻要照顾双方四个老人,如果祖辈在世,照顾老人的负担就更重了。即使有心孝顺,也往往时间、精力有限。

很多老人都是在孤独、恐慌中度过余年的——每过一天就离死亡更近一天。有时父母不会向我们倾诉太多的内心状态,但我们可以观察,他们面对衰老时的落寞,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感受到的。



在雪域高原,许多人到老年时,就会放下世俗杂务,离开家庭搬到寺院或佛塔、玛尼堆附近住下来,精进地持咒、转绕佛塔、礼拜、听闻佛法,在不懈地修行中度过晚年。

年老后会觉得很欣慰——终于老了,可以放下家庭琐事,一心一意修行了。在扎西持林时常会遇到敬老院的老人。

有次看到一位老人弯着腰走路,我以为她在捡地上的东西,走近才发现,原来她是腰疼到要弯成直角,拄拐缓行,可想而知她的身体承受了多大的痛苦。但她,只要能走动一天,就去转山一天。

还有一些已走不动路的老人,他们的身体极度衰弱,虽然人已走不动了,但手还可以拨动转经轮。他们累了就睡会儿,醒了就用手转转经轮,抓紧时间,一心一意修行,为往生净土做准备,为来生积累资粮。



敬老院建立至今已有五十多位老人陆续去世,他们中间几乎没有一人在临终时表现出害怕的(人在临终时是恐惧还是安心是装不出来的),这意味着他们对死亡是有把握的,能欢喜面对。他们一心一意修行,让自己对来世有了把握。每过一天便离解脱近一天,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法喜

而我们见到的许多老人,尤其那些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他们对死亡充满恐惧却又不愿说出来。我们该如何安慰他们呢?

佛法里有很多方法,只要有信心去做,就一定能减缓身心的痛苦。

我们要努力积累资粮、清净业障,并将功德回向给他们。更加是年迈的亲人,由于亲情相连,他们会在很大程度上获得我们回向的功德,对此我们一定要确信。


为自己做哪些贡献

BUDDHA DHARMA


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这一生活到现在,为社会、家庭、他人做了哪些贡献?

第二个问题:在这几十年的岁月中,我们为自己做了哪些贡献?为了自己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做了哪些准备;为了自己能坦然面对病苦,该如何调整生活方式、戒烟戒酒等——在我们还有能力掌控时,要对病苦做些准备。


进一步想:我们做了哪些贡献能让自己坦然面对死亡?

对死亡我们可能一无所知——我们从小到大学到的知识,接受的培训,积累的社会经验、人生经验,有哪些能让我们面对死亡呢?

但死亡又是个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死,因此每个人都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老年时期很关键,即使此时才刚刚接触佛法、皈依佛门,只要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也一样会有很大帮助。

有机会、有因缘对佛法产生信心,是我们一生非常大的福报。我们要想一想这些问题,要想想我们到现在所积累的人生经验中,有哪一条可以让自己面对死亡。

法王如意宝在《无常道歌》中说:


白发苍苍衰败之老人

尤作多年计划度人生

不思己如即灭之油灯

将到中有应备行路粮


如果要去某地自驾游,我们会准备吃喝和装备、行李等。这里的“中有”即中阴,我们从今生去往后世的这个阶段,佛法里称为中阴身。连接今生和来世的,是由业力而形成的中阴身。

我们将如何走过这一阶段呢?面对死亡后的这段旅途,我们给自己准备了哪些“干粮”?已是即灭之油灯了,我们应有所准备了。

这个偈颂是法王如意宝对我们的警醒——再过一年,到明年的今日,很多身体健康的人也已命赴黄泉了。这里会不会就有我们自己?我们要好好想想这些问题。

思考无常发生的时间和方式,会令我们变得更积极,会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和珍惜现在的生活和眼前的人,而不会在衰老逼迫的身心痛苦中一味消沉下去

希望大家能好好思考一下,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

为父母做准备也是很好的,让他们在脆弱而且关键的时期过得开心、丰富、更有意义,也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不仅在节日带他们吃一顿饭,带他们旅游,或者以其他方式陪伴他们,更应为他们的病苦、衰老,以及终要面对的死亡去考虑。这些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无需忌讳。及早思考这些问题,对我们自己和父母都很有益,可让我们在真正面对问题时不会手忙脚乱。

老之将至,衰老会带来痛苦,对于没有学佛的年迈父母,我们要从感情、佛法上给予他们关怀。

自己也好,父母也好,是时候多做些“贡献”了。我们要考虑一下,哪些知识可陪伴我们走过衰老,走过死亡。


文|整理自

次第花开网站 >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