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绝杀慕尼黑》:燃并暖
朗读|虔行
配乐|虔行
《绝杀慕尼黑》是今夏最燃的电影,特别是电影最后半小时的篮球赛,如同真人版的《灌篮高手》一般精彩!
这部电影改编自世界体育史上著名的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男篮总决赛,苏联篮球队在补时三秒成功绝杀保持了36年全胜记录、信心士气处于巅峰的美国队。
“燃”&"暖
何以致胜,唯利他尔
—
加兰任教练是该球队创造奇迹的关键人物,他为攒钱送残疾儿子出国治疗而接手了苏联篮球队,并顶住压力宣布要决战美国队。新接手的球队虽然能坐稳欧洲篮球霸主的位置,但相比美国队仍然差距甚远。
实力上,堂堂国家队去美国切磋的第一战就输给了美国大学生23分,甚至几个主力在街头被业余街球小混混虐得找不着北。思想上,好不容易出趟国打比赛,竟然全体队员都在搞代购,几乎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这样一群看似“无组织,无纪律,无实力”的散兵游勇,要想终结美国队真是希望渺茫。但剧中并没有像以往套路那样依靠铁腕整治、心灵鸡汤、魔鬼训练取得胜利,那么加兰任教练带领球队绝杀美国队真正的窍诀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言行恒时随顺友,秉性正直心善良,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与球场上的燃爆相比,场下的故事则是温暖感人。
01
言行恒时随顺友
—
加兰任教练一开始来到球场准备接手球队时,前任主教练还在场内训话,领队一只脚刚踏进场内,就被他给拉了回来,他知道这个时候要给予前任和球队足够的尊重。
当明星球员谢尔盖自己在球场盲目加练的时候,他只是温和提醒,并没有粗暴干涉。即使最后谢尔盖不听劝诫,负重练习后膝盖受伤,教练也并没有多说什么,依然呵护着谢尔盖的自信心。
面对注重亲情的格鲁吉亚队员执意要放弃训练回家乡参加妹妹婚礼,加兰任教练并没有阻拦,而是带着全体队员作为亲友团参加,入乡随俗拼酒,因地制宜训练。
永远和你在一起
每个人由于深层次的业力不同,性格、爱好、思维千差万别,对同样一件事情的看法可能会截然不同,所以团队中发生冲突在所难免。因此,在与任何一个人相处时,随顺对方非常重要。加兰任教练深谙随顺的重要性,渐渐将各有心事的团队成员凝聚在一起。
02
秉性正直心善良
—
加兰任教练对球队的每一个人都真心相待,他的正直善良甚至感动了负责监视队伍的队医。面对队员们的出格行为,他保持了沉默——就因为“加兰任是个好人”。
中锋伊万有深度近视,加兰任教练非但没有开除他,还自费从美国买了隐形眼镜,帮助他提高了传球的精准度。
立陶宛籍的主力队员想利用奥运会叛逃回国,加兰任教练知情后并没有阻止,反而对他做了最大的保护和支持。对他说:“走吧,现在走还来得及!”这位立陶宛球员也在最后一刻回心转意,重返赛场。
加兰任教练让心脏有病的萨沙安心住院,并不顾妻子的反对,默不作声地把本该给儿子就医的钱帮萨沙垫付高昂的美国医疗费,此举不仅感动了萨沙,也感染了全队。
加兰任教练对队员的爱超越了对比赛、对病儿的执著,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理解别人的痛苦,甚至为他人舍弃自己的利益。相比而言,影片中的美国队教练汉克却一直在给队员施加压力,在比分落后时恼羞成怒,忘记篮球是“绅士的运动”,不顾队员的反对,鼓动队员使用不体面的暴力行为来赢得比赛。最终既没有赢得观众的支持,也没有得到胜利女神的眷顾。
“加兰任是个好人”
藏地有一句俗话:“把别人放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
虽然这只是普通的民间谚语,却教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换位思考:自己希求快乐,别人也是;自己不喜欢痛苦,别人也是。
03
若欲长久利己者
暂时利他乃窍诀
—
影片最燃的时刻并不是赛场上反转的最后三秒钟,而是在胜利后,球员们回到更衣室,默契地把装有奖金的信封摞在一起,交给教练去给孩子治病。这一暖心时刻也点燃了观众们心底一直潜藏的情感,一颗善良的心。
有时候我们担心利益他人是否会损害自己,怕扶倒地老人被讹,怕布施乞丐被骗,这种担忧和恐惧渐渐会将我们的内心封闭。但是真诚利他的善心却能够点亮人心,就像一盏灯点亮另一盏那样。
比如,自以为是的谢尔盖渐渐开始信任教练,一心想叛逃的立陶宛球员关键时刻重回赛场,想保住位置的领队最后一刻违抗上命坚持让球队参赛,被医生预判死刑的萨沙也在赛场上重新找到生命如果只剩三秒的意义。加兰任教练点燃了所有人的善良,温暖了周围的人。
点“燃”善良,温“暖”彼此
《二规教言论》里有句颂词描述了这个过程,“智者虽亦贪自利,然其着重利他众,设若精进利他众,间接自利亦圆满。”有智慧的人从直接方面来看,他们在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时候,毫不顾己、一片赤诚;而从间接方面来说,虽然没有想到自己,但自己的利益必会同时圆满。
最后,在点燃他人的同时,教练也获得了温暖,他不仅实现了战胜美国队的理想,也让自己的孩子获得了出国就医的机会。愿我们都能通过利他之心点燃他人,收获温暖。
现在不可能
不代表以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