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2版)】《中论广释》第28课
点击一起学中观关注我们
愿您法喜充满
索达吉堪布/宣讲
讲记 第二版
第
28
课
-讲记视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宣讲第二大佛陀龙猛菩萨所著的《中观根本慧论》。
甲二(论义)分三:
一、宣说见解而顶礼;
二、抉择宣说中观之见;
三、忆念恩德而顶礼。
乙二(抉择宣说中观之见)分三:
一、宣说缘起特法;
二、宣说缘起空性;
三、证悟缘起之功德。
丙一(宣说缘起特法)分三:
一、宣说主要特法;
二、宣说其他特法;
三、断除太过。
丁二(宣说其他特法)分五:
一、抉择法我空性;
二、抉择人我空性;
三、抉择有实法为空性;
四、抉择时间为空性;
五、抉择轮回为空。
戊一(抉择法我空性)分二:
一、破法我之自性;
二、破法我之能立。
己二(破法我之能立)分三:
一、观染染者品;
二、观三相品;
三、观作作者品。
庚二(观三相品)分二:
一、以理证广说;
二、以教证总结。
辛一(以理证广说)分三:
一、遮破有为法;
二、遮破无为法;
三、遮止与圣教相违。
壬一(遮破有为法)分二:
一、破生住灭三法相;
二、以此能破事相有为法。
癸一(破生住灭三法相)分二:
一、总破;
二、别破。
子一(总破)分三:
一、观察有为无为而破;
二、观察分散聚集而破;
三、观察有无其他法相而破。
丑三(观察有无其他法相而破)分二:
一、以太过而破;
二、断除过失。
寅二(断除过失)分二:
一、第一断过;
二、第二断过。
卯二(第二断过)分二:
一、对方之回答;
二、断除过失。
辰二(断除过失)分二:
一、比喻不成立;
二、意义不成立。
“比喻不成立”昨天已经讲完了。经部宗认为,一切有为法的生法具有生的自性,不仅能生自,而且能生他(住法和灭法也是如此)。因此,用生住灭三法来表示有为法没有任何过失,他们通过一个灯火喻来说明。昨天从三个方面已经遮破了此喻。
今天讲第二部分“意义不成立”。
巳二(意义不成立)分二:一、自生非理;二、他生非理。
科判意思是,自己产生自己、产生他法都是非理的。首先讲自生非理。
午一(自生非理):
此生若未生,云何能自生?
若生已自生,生已何用生?
前面对方认为:有为法的生法不仅能生自,也能生他,就像灯火不仅能照自,也能照他一样。
中观宗驳斥说:此喻不成立,因为只有遣除了黑暗才能叫照亮,而灯火本身及其遍及之处都没有黑暗,这样遣除黑暗的概念就不能成立,故而怎么会有所谓的照亮呢?
前面已经破了比喻,现在要破比喻的意义。这一颂是从自生不合理的角度来衡量。如果生法能自生,那么此生法是已生之法,还是未生之法?
“此生若未生,云何能自生?”此生法如果尚未产生,那如何能成立所谓的自生呢?
比如柱子,如果第一刹那柱子的本体尚未形成,那柱子自己产生自己的概念就不能成立。如果认为未生的法可以生,那就如同说“石女儿能产生石女儿”一样,世人听了也会觉得可笑的。
“若生已自生,生已何用生?”如果生法已经自己产生了自己,既然生已经完成,又何必再用生呢?
假如生法已经自生了,即本体已经形成,那再次产生它就会有很大矛盾。就像柱子如果已经形成了,它是否需要在其本体上再次形成呢?根本没必要。如果还要形成,就会有儿子生完了再生、苗芽生完了再生这样无穷生、无义生的过失。因此,对方自生的观点不合理。(中观和因明当中对这一道理都做过宣说。)
以上简单地破了自生非理,下面讲第二部分“他生非理”。
午二(他生非理)分二:一、观察三时而破;二、观察生有无其他生而破。
未一(观察三时而破)分三:一、总破三时生;二、别破正生生;三、破缘起不合理之说。
申一(总破三时生):
生非生已生,亦非未生生,
生时亦不生。去来中已答。
上一颂已经破了对方灯火喻中“灯可以照亮自己”所表示的意义——生法自己可以产生自己的观点。此喻还说“灯也可以照亮瓶子、柱子等他法”,这个喻义是什么呢?意即,当因缘聚合时,生法就可以产生他法。比如,当地水火风、肥料、种子等因缘聚合时,青稞、麦子等果法就可以产生。
但这种说法也不合理。为什么?可以从所生果法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法方面进行观察。
中观宗驳斥说:“生非生已生,”你们所谓的生法,不能产生已生的法。因为,如果一个法已经生完了,就没有必要再生,否则就有无穷生、无义生的过失。并且,已生之法是过去的法,生的行为早已灭尽,现在的生法不可能产生一个过去的法。比如,如果青稞种子已经发芽了,种子就会随之灭尽,这样就不可能再次产生。因此,生法产生已生之法根本不合理。
“亦非未生生,”也不能令未生的法产生。因为未来的法尚不存在,与石女的儿子没有任何差别。什么法能产生石女儿这样的无实法呢?没有这样的法。并且,如果称它是未生法,就不可能有产生;如果有产生,就不能叫未生法。
“生时亦不生。”也不能产生正生的法——生时。因为所谓的产生,或者已经生完,或者尚未生,除此之外的“正生之法”并不成立。前面讲《观去来品》时,已经一一推断过,了知在已去、未去的道路之外,所谓正去的道路并不成立。以同样的方式就可推出正生的法也不成立,并且与无法安立“去时去”一样,说“生时生”也不合理。
“去来中已答。”关于这个道理,在第二品《观去来品》中已经做了回答。
此颂是从三时作业的角度进行观察。《观去来品》中曾用过这一方法,颂词是“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意思是,在已去、正去、未去的道路上都没有去,无论怎样观察,所谓的去都不能成立。对三时所生之法这样一一推测之后,就会知道,所谓的他生不能成立。
很多人会产生疑问,此处和第一品《观因缘品》都讲了破自生和他生。龙猛菩萨为何重复宣讲呢?(第一品破自生、共生、无因生讲得较略,并未广说。)
宗喀巴大师在《理证海》中说:此处没有重复的过失。前面是从因缘的角度破自生他生,这里是从有为法法相的角度破。当然,归根结底,因缘包括在有为法当中,但破的角度不同,当观察因缘生法时,若认为有自生他生,就要遮破;当观察有为法的本体时,若认为其法相——“生”具有生的自性,能够自生生他,也要进行遮破,因此并不重复。
今天的颂词比较好懂。《中论》最难懂的是《观去来品》和《观因缘品》。如果明白了这两品的推理,后面学起来就不会有很大困难。
法王如意宝在第二次讲《中论》的时候阐释得不是很广,有些弟子不太懂《观去来品》,法王便把这一品再三讲了几遍,之后这些弟子才明白。以前华智仁波切在传一个窍诀的时候,因为有些弟子没听懂,所以华智仁波切重复讲了九遍。最后尊者无奈地说:如果你们还不懂,那就太笨了!我已经重复讲了九遍,连河边的渔夫也能听懂了。(不知道那时藏地有没有渔夫,可能尊者当时是在别处传的法,一般藏民不喜欢打鱼。)
我想,我们这里的大多数道友,可能百分之五十的人应该基本听懂了;百分之二十的人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百分之十的人虽然听了,但却没听懂;还有百分之十的人并没有认真听,可能有时连传承都没得到;若从好的方面讲,还有百分之十的人把科判、颂词的词句和意义都记得非常清楚。可见,道友们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当然,无论在什么团体当中,人与人的智慧不可能全部相等,肯定有很大差异,但是,无论哪个国家、民族的人,若想真正学有所成,都不能仅凭智慧,更需要依靠精进。有了恒常精进,即使不是很聪明,真理最终也会唾手可得;如果仅有两三天的热情,即使再聪明,也不一定能通达胜义法理。所以大家一定要精进,不能懈怠!
以上讲完了“观察三时而破”中的第一部分“总破三时生”。下面讲第二部分“别破正生生”。
申二(别破正生生):
若谓生时生,是事已不成。
云何众缘合,尔时而得生?
藏文译本颂词:
若谓生时生,是事已不成。
云何依生法,尔时而得生?
对方仍固执地认为:虽然已生的法和未生的法当中的确没有产生,但是正生的法(生时)当中应该有产生。
刚学《观去来品》的时候,很多道友也持有这种观点,认为,虽然已去、未去的道路上没有去,但正去的道路上肯定有去。有的人还一边走一边观察,觉得自己正在路上跨步的动作就是去,去明明存在,怎么能说没有呢?学完第二品之后就知道了,正去的道路上确实没有去。以此类推即可了知,正生的法中也没有生。
我们可以通过遮破“正生之法”来破生。以苗芽为例,如果苗芽已经形成了,即是已生之法;如果尚未形成,即是未生之法,而所谓正生的苗芽根本不能成立。为什么?这需要运用最细微的智慧来观察时间和物质:正生的过程是由一刹那一刹那的时间组成;苗芽是由一个一个微尘组成。可以观察,苗芽的一个无分微尘在一个无分刹那间,如果在种子上有了,就是已生;如果没有,就是未生,而除了有和无以外,并不存在第三品的苗芽无分微尘,因此,正生的苗芽无分微尘根本不存在,既然没有正生的苗芽无分微尘,自然就不会有正生的苗芽。并且,如果再深入观察,无分刹那和无分微尘完全是空性,无有任何实有的本体(可以用离一多因观察)。因此,所谓的正生之法并不存在。
所以,当真正观察万法时,任何感觉都靠不住、任何眼根都不能见、任何心识都无法知……这就是万法的真相。未经观察时,有生住灭,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恍恍惚惚的现象都存在,而一经观察,任何法都了不可得。
对于正生之法不存在的问题,大家一定要好好思维,因为世人这方面的实执特别严重。很多人都认为,说已生、未生的法不存在也可以,但说正生的法不存在肯定不合理。就像在春天,正在生长的苗芽随处可见,怎么能说它们不存在呢?实际上,这只是未经观察的粗大概念而已,若用刚才的方法详详细细观察,无论怎样寻找,也不可能找到一个正生的苗芽。
既然正生的法不存在,所谓的“正生的法中有生”的说法就不合理。由此可知,“生”根本不存在。此颂即阐释了这个道理。
“若谓生时生,是事已不成。”如果说正生的法(生时)当中有生,则这一点前面已被遮破了,不能成立。
“是事”,藏文中是指“生时生”这种观点。这种观点在前面观察“去时去”的时候已经破过了(当时也用了两个去的方法破)。由此推出,正生之法(生时)不能成立。
“云何依生法,尔时而得生?”既然生时不成立,那正生之法如何依靠生法而生呢?
总而言之,前面从能生、所生等方面无论怎样观察,所谓的生都不能成立。但对方仍坚持认为,正生的法(生时)当中应该有生。然而观察之后,正生的法根本不成立,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说,尔时(正生之法)依靠生法而有产生呢?可见这种说法完全不合理。
以上讲了“观察三时而破”的第二部分“别破正生生”,下面讲第三部分“破缘起不合理之说”。
申三(破缘起不合理之说)分二:一、说缘起空性的合理性;二、破未来法的产生存在。
酉一(说缘起空性的合理性):
若法众缘生,即是寂灭性。
是故生生时,是二俱寂灭。
对方认为:如果承许一切万法不生,就已经破了缘起法,但缘起法[65]是所有佛法的精华[66],绝对不能破。如果连缘起法都破了,那你们中观宗就没有任何建立,已不属于佛教任何宗派了。
65
《中阿含经》云:“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是对缘起的定义。
66
众生看到的法叫缘起显现,圣者看到的法界本来面目叫缘起空性。而这就是佛陀说一切都是缘起的原因。对有智慧的人来讲,不管是小乘还是大乘,都承认缘起法是佛教的精义。
《大智度论》里讲:以前舍利子和目犍连还没有进入佛教,一次舍利子听到“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说。”这个偈颂后,舍利子觉得这个法很殊胜, 当下就获证初果。然后他把这个偈颂给目犍连讲了两遍,目犍连也获得了初果。
把这个宣说因缘法的偈颂再三思维,到一定的时候会懂得万法都是因缘的假合,即世俗中如梦如幻;还会懂得胜义中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的境界。万法的本性确实如此,而它就是三世诸佛的密意,也是大圆满、大手印的究竟本义。
佛陀涅槃后,龙猛菩萨被人们称为第二大佛陀,他为众生真正带来暂时、究竟利益的就是《中观根本慧论》,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缘起法就是佛教的精华。
——《缘起赞 讲记》
中观宗驳斥说:我们并未遮破缘起法,宣说空性不但不会摧毁缘起法,反而更加弘扬了缘起法,因为缘起法只有在空性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如果不空,就无法建立。
为什么?因为缘起和空性一味一体。如颂云:“若法众缘生,即是寂灭性。”如果万法是由众缘和合产生,它即是寂灭的本性。也就是说,因缘而生的法,其本性都是寂灭的,即远离了一切戏论,因而它们必定是寂灭法。
反之,如果不是寂灭法,就不可能由因缘而生。为什么?因为实有之法具有独立的自性,这样无论聚集多少因缘,也不能对它起到任何作用,无法令它产生从无到有的变化。所以,诸法正因为是空性,无有任何自性,才会有依缘而生的各种显现。
如果真正见到了缘起法,就等于见到了如来的本来面目。如经云:“谁见缘起,彼见正法;谁见缘起,彼见如来。”意思是,任何人见到了缘起,就见到了真正的佛法;任何人见到了缘起,就见到了如来的本来面目。(宗喀巴大师在有些论典里也引用了这个教证。)
关于这个道理,我在《中论释》序言的最后引用了两个教证来说明:《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圣宝源经》云:“何人了达寂灭法,必见自然如来尊。”意即,谁见到了缘起空性,谁就彻见了真佛的本来面目— — 现空无二的离戏实相。如来的本面并不是外在的色相,外相只是世俗的显现。真正如来的相,乃是寂灭的缘起空性。
如果真正通达了缘起,就会知道,缘起生的法必然为空性。
《无热恼龙王请问经》亦云:“缘生则不生,彼生无自性,依缘说空性。”意思是,任何法若是因缘而生,则必然不生,因为这样依缘而生的法没有自性,佛陀说它一定是空性。
世人一般认为,诸法正因为是因缘而生,所以肯定不空,而佛陀却正好相反,说诸法正因为是因缘而生,所以才是空性,如果不空,因缘而生就不能成立。
“是故生生时,是二俱寂灭。”所以说已生之法和正生之法(生时),这二者都是寂灭的本体,即全部是空性。
我们不能认为已生之法,或正生之法不是空性。如果它们依缘而生,就说明它们没有实有的本体。因为,没有实有本体,因缘才可以起作用,产生从无到有的变化和显现;如果有实有本体, 因缘就起不到任何作用,这样所有的变化和显现也不能成立。
所以,诸法是空性,才可以显现一切,如果不空,就不会有任何显现。为了说明此理,以前上师如意宝经常用一个比喻:镜中所显现的山河大地,正因为在镜中并不真实存在,才能显现在镜子里;如果它们在镜中真实存在,那一面小小的镜子岂能容下体积那么庞大的山河大地呢?同样的道理,正因为万法缘起而生,本性不成立,所以才能显现;倘若本体实有存在,则不可能现前。对于这个道理,我们可以通过镜子的比喻来了达。
虽然释迦牟尼佛为了接引某些根基尚未成熟的众生[67](包括有些刚入佛门的外道),说缘起法、如来藏等法不空,但实际上,在实相中没有一法不空。所以,对于所谓的不空,一定要辨别胜义和世俗。世俗中安立的一切法都是假象,胜义中不空的法连芝麻许也得不到。
67
《心性休息大车疏第八品》:令入秘密:诸如为利益有些因畏惧空性而不入大乘的声闻种姓者,佛说色法存在。如此一来,闻法者理解色法等外境实际存在而(放下顾虑)趋入大乘,而讲法者想到的是凡显现的一切法均如梦境般存在。
本论开头说过,释迦牟尼佛的善说在所有学说当中是第一。为什么是第一呢?因为他宣说了缘起空性法门。在整个世间,只有佛陀彻知了万法的本性,故而也只有佛陀,才能宣说这样殊胜的法理。
以上讲了“说缘起空性的合理性”,即破了已生之法和正生之法。既然它们的本体都不存在,就不可能有所谓的产生。下面破未来法的产生存在。
酉二(破未来法的产生存在):
有部宗辩驳说:因为三时实有,所以未来法的产生应该存在。他们认为,未生法就像排队一样,一个一个次第来到现在。比如,未来的瓶子、明年的庄稼等未生法,应该住在未来位上,虽然现在尚未产生,但将来一定会产生。但这种观点并不合理。
若有未生法,说言有生者。
此法先已有,更复何用生?
藏文译本颂词:
若有未生法,说言有生者。
可生之彼法,不成岂可生?
中观宗驳斥说:如果通过事势理观察,存在所谓的未生法,那么说有未生法的产生也是可以的。但实际上,所生的未生法根本不成立,就像石女的儿子一样,这只是你们宗派自己的说法而已,既然未生法不存在,怎么可能有产生呢?
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存在未生法,我们也可以承认它有产生这种说法,但无论怎样观察,未生法的本体都不能成立,既然如此,它就是无实法。而对于实有的“无”实法来说,无论聚集多少因缘,也无法令“无”变成“有”,这样实有的无实法怎么可能有产生呢?不可能有产生。
至此,“他生非理”中的第一部分“观察三时而破”已经讲完了,明天讲完第二部分之后,破生住灭三相里的总破就已圆满, 接下来是别破。所谓别破,就是对生、住、灭各自分开破斥。
总破全部以生为例。关于这个问题,宗喀巴大师说:虽然龙猛菩萨在总破的颂词中没有提及住和灭,全部从生的角度破,但一定要知道,住和灭的破法与生完全一样。
下面宣讲《中论释》的内容。
【寅二(其义非理)分二:一、从因方而破;二、从果方而破。】
【卯一(从因方而破)分二:一、自生非理;二、他生非理。】
【辰一、自生非理:】
此生若未生,云何能自生?
若生已自生,生已何用生?
【如果生法是由其自身产生的,我们就可以观察“尚未产生的生法(产生自身)”,或者“已经产生的生法产生(自身)”的两种说法。】
此颂是从能生之法上观察。比如,如果认为柱子可以产生自己,那么就从两方面观察:是尚未产生的柱子产生自己,还是已经产生的柱子产生自己?
【首先,如果生法自身尚未产生,又怎么能使自己本身产生呢?如同空中鲜花的自生一样。】
如果能生之法自己的本体都未成立,那说它能产生自己就根本不合理。因为,如果承许有自生,则第一个条件——因的本体(种子等)必须具足,即自己必须先成立。否则,就成了空中的鲜花生了空中的鲜花,石女儿生了石女儿。因此,第一种情况不能成立。
【其次,如果对方提出:是由已经产生的(生法)自己产生自身的。既然自己已经产生,又怎么需要生呢?纯粹是多此一举!】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能生之法的本体已经成立,说自己生自己也不合理。因为既然自己已经存在,就没有必要再次产生。如果还要生,则纯属多此一举,会有无意义生和无穷生的过失。
【辰二(他生非理)分二:一、观察三时;二、观察生有否他生。】
【巳一(观察三时)分二:一、总破生;二、别破生时生。】
【午一、总破生:】
生非生已生,亦非未生生,
生时亦不生。去来中已答。
【如果(承许)生法能产生他法的话,那么无论是已经产生、尚未产生,或者正在产生的任何一种法都无法产生。其理由,可用已经阐释过的观察已去、未去与去时的方式,也即用“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等等来加以破斥。】
前面《观因缘品》破他生的时候,没有运用这种方式,当时用了离一多因、一体他体等推理。这里是用了第二品中“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等推理,将其改为“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等即可遮破,这个推理大家应该能回忆起来吧?
【午二、别破生时生:】
若谓生时生,是事已不成。
云何依生法,尔时而得生?
(原译:若谓生时生,是事已不成。云何众缘合,尔时而得生?)
【如果对方又表白道:已生之法与未生之法二者的确不能生,只有正在产生之法可以产生。】
麦彭仁波切的这部《中论释》不广不略,并且意义上解释得也很好。如果太广了,学的时候很难抓住重点,如同航海时没带指南针一样,很容易迷失方向。如果太略了,没有详细推理,想要领会颂词的意义将会非常困难。麦彭仁波切的这部《中论释》解释得恰到好处,把我们心里所有的疑问全部回答得清清楚楚。
【如果所谓“正在产生”能够成立的话,也可以产生。然而,“正在产生”并不能成立。因为,如果所谓的“生法”能够存在的话,则“正在产生”能够成立。】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观察有没有所谓的“正在产生”。破的方法,在前面第一品《观因缘品》破他生的时候讲过,用第二品《观去来品》里破去的推理,也可以完全遮破。
【但是,在经过观察,并了知生法自性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妄下断语,说依靠生法而安立的“正在产生成立”呢?岂有此理!】
下面是破缘起不合理。
若法众缘生,即是寂灭性。
是故生生时,是二俱寂灭。
【如果对方又辩驳道:佛陀不是也以“此有故彼生”来宣说缘起的吗?】
佛陀确实在很多佛经里都讲过缘起法,并告诉世人,有因缘就会有果,因和果是一种缘起,因和缘也是一种缘起。
【你们这样肆无忌惮地将所有的生法全盘遮破,岂不是将缘起法也一并遮破了?】
对方辩驳说:如果你们把万事万物全部抉择为空性,就彻底摧毁了缘起法,这样你们中观宗就不再是佛教宗派了!
他们以为这样吓唬中观宗,中观宗肯定就会投降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缘起和空性并不相违,中观义理完全符合万法实相。
【这种结论不但没有遮破缘起法,反而更进一步地昭示了缘起的深奥含义。】
虽然中观宗将万法抉择为空性,但却并未遮破缘起法。对于此理,小乘行人并不明白,他们认为,既然万法皆空,那缘起规律也将不复存在了,这样根本不合理。
事实上,中观宗并未遮破名言中的缘起生。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说:“诸法非是无因生,非由自在等因生,非自他生非共生,故知唯是依缘生。”意思是,中观宗所承许的缘起生,是名言中除四生以外的缘起生,我们只承许如梦如幻地生,并不承许实有地生,这种生与空性并不相违。如果认为生有真正实质性不空的本体,则根本不合理,一定要遮破,遮破之后才能进一步弘扬缘起法门。
【如果生法等等的自性成立,则缘起之法也于理不容。正是因为依缘而生,才使寂灭性的道理更具说服力。】
【换言之,无论任何一法,只要是依缘起而生,则其以自性生不存在或者不成立的本性即为寂灭性。】
也就是说,只要是缘起生,其本性肯定就是寂灭的。缘起即空性,空性即缘起。本论十八品、十九品、二十二品分别对此做了宣说。
【因此,无论正在产生以及产生,都是无有自性、寂灭戏论的。】
【由此可以得出,如果自性成立,则缘起之法就无法立足。】
如果自性成立,缘起生就无法立足;如果自性不成立、本体为空,说缘起生就非常合理。
若有未生法,说言有生者。
可生之彼法,不成岂可生?
(原译:
若有未生法,说言有生者。
此法先已有,更复何用生?)
【如果对方又认为:正在产生应该是存在的,因为未来的瓶子会产生的缘故,所以生也就可以成立。】
对方认为:正在生肯定存在,否则未来的法怎么会产生呢? 正在生和未来生互为因果,即由于因— —正在生存在,所以果——未来生也会存在。另外,通过三时实有的方式,也可以了知正在生存在。
【这种观点也是无法成立的。倘若某种“未生之法”在何处,或者未来时等任何情况下存在,那么生也就可以成立。但是,像这样的能使生法安立应理之法,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存在。】
中观宗驳斥说:这种观点不合理,因为无论通过教证、理证、现量还是比量,没有任何正理妨害的一个未生法之得绳,无论古代人、现代人还是未来人,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任何时间当中, 在美国、印度、不丹,乃至喇荣沟等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得到。
【既然如此,又怎么能生呢?生法的趋入之境都不存在的缘故。】
既然未生法不存在,又怎么能生呢?
【在其他三种注疏中,译为“此法先已有,更复何用生?”也即以另一种形式,宣讲了如果现在已经存在,就不必再生的道理。此处是按照后译的偈颂进行阐释的。】
麦彭仁波切所说的三部注疏,可能是指无畏论师、清辩论师、安慧菩萨所著的注疏,也可能指比较著名的三大注疏:月称菩萨的《显句论》、清辩论师的《般若灯论》,还有佛护论师的《佛护论》。
在这三部注疏中,后两句译为:“此法先已有,更复何用生?”是以另一种方式宣说了未生法不生的道理。意思是,如果按对方所说,未生法的本体已经成立,既然本体已经存在,又何必再生呢?显然没有必要。如果还有生,就会有无穷生和无义生的过失。这个译文是前译,与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文相同。而全知麦彭仁波切按照后译作的阐释,所以和汉文的译法稍有不同。
总之,无论未生法的本体是否存在,所谓的生都不合理。
开卷有益
相关链接
因为空性,才能显现。可以通过这个比喻来了达。——【1801辅导】《中论广释》第28课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
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三学之藏索朗达吉尊
祈请身寿不变久住世
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
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