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佛的话,就要把利益众生的事放在第一
在这个世间上,有智慧的人若想以佛法来饶益众生,就要生起大悲菩提心。《大乘四法经》 中也说:“世间明慧者,应发菩提心。”
现在饶益众生的方法有各种各样,比如建立社会慈善机构,或通过财物或地位去利济别人,但这些所带来的快乐只是暂时的,能断除无明根本、令众生永久快乐的,唯有菩提心。故《大宝积经》云:“若欲善安隐,度无量众生,应发菩提 心。”
菩提心在一切修行中极其重要,若没有这个基础,表面上修再高深的大圆满、大手印, 或者禅宗、净土宗,这些大法到了你相续时, 也完全变成了世间法,或者是一种小乘法。
然而,这并不是法的过失,而是人的原因。就像 《宝性论》中所说,从空中降下的八功德水, 到了盐碱不同的地面,就会变成不同的味道。
同样,佛陀从慈悲的云中,普降下八圣道的雨, 融入不同众生的相续,也就成了三乘等不同的解味。
比如,大圆满的法尽管高深莫测,其境界也不可思议,但你若为了今生的利益去修,只想把身体的病治好,那它融入你这个根器时,就会变成世间法,而不是解脱之因,如同国王宝库里的如意宝,被乞丐拾到之后,不知道其殊胜功德,而把它扔进了垃圾桶一样。
因此,同一个法被不同众生接受,所得的利益也有千差万别。《维摩诘经》、《大宝积经》 中亦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比如我今天讲的是大乘佛法,但听的人由于根器不同,有些把它当作小乘法,有些把它当作邪法,其结果也有天壤之别。
或者像一大锅药分给大家,有些人的碗里有毒,那药倒进去之 后,不但不能对身体有利,反而成为致命毒药。
同样,一个上师所讲的法,虽然从法本身来讲完全正确,可它接触到不同众生的相续后,因为各人的根基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迥然有异。
所以,大家为了使自己的法器堪能,就一定要修菩提心。这一点,不仅仅要从理论上通达,实际行动中也要去修持。
总而言之,在修行中,最需要的就是菩提心。菩提心仅仅生起一刹那,其功德在亿劫中也说之不尽。《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云:“若赞菩提心,所有诸功德,经于多亿劫,称赞不能尽。”
因此,上师如意宝常说:“你们每天听课,法师要求发菩提心时,自己应稍微安住一下,知道今天听法是为了利益众生;最后作回向时,相续中也要生起这样一颗心。
若能如此,它的功德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稍稍思维一下就有这么大功德,那我们在一座间去实际修持,功德就更不可思议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发心修好。
对于菩提心,历代传承上师都特别重视,有了这个基础,修大圆满才是真正的大圆满。
为什么呢?因为大圆满并不是自我解脱的小乘法,它的根本就是利他。所以,有了菩提心的 话,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它的加持。
其实,为利益众生而修行,自利不求也会无勤成办。诚如上师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 所言:“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故你想自己成佛的话,就要把利益众生的事放在第一。我们作为凡夫人,若能生起这样相似的菩提心,也能断除流转轮回或堕入恶趣的因。
法王如意宝有一次在大经堂专门立宗,说:相续中若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此人绝对不会堕三恶趣。然后让所有法师对此驳斥,最后法王引用很多显密教理力折群雄。
这也是一个殊胜的缘起,我讲《入行论》第一品时就提到 过,后来又看了《华严经》、《大宝积经》等大乘经典,深感法王所说的道理完全成立。
如果相续中真的有了菩提心,一般来讲不会堕落;即使堕入恶趣,痛苦也非常轻微,时间也极其短暂,就像弹球般很快能得到解脱。
所以,我们每个人在今生中,最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十万遍发心;退一步说,即使质量上不过关,数量上也一定要圆满。其实,光念 十万遍倒不是很困难,但在念诵的过程中,每次都能前前后后观想,这个才不容易。
有些工作特别忙的人,上班或走路时就念完了发心的数量,这也算是一种完成。有没有功德呢?决定会有。因为这些发心偈,是无垢 光尊者、麦彭仁波切等大德的金刚语,如果念了十万遍,就算一点也不会观想,甚至常生自私自利的念头,这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只不过严格来讲,最好能以利他心为前提。但即使不具足,念也总比不念好。
现在许多人觉得菩提心不重要,吃饭、睡觉、好好休息才重要, 所以每天特别懈怠,一个偈颂都不念。跟这种人比起来,你念了十万遍的话,当然功德不可 思议。
不管怎么样,希望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按照传承上师的传统和要求,一定要完成偈颂的数量,最后将善根回向予一切众生!
本文敬摘录《前行广释》
回 向 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智悲脚印 ∣一个自利利他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