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你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这种福报 返回

【索达吉堪布】你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这种福报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08-14

我们没有加入大乘佛教之前,身心可能没什么约束,随随便便、随心所欲,怎么做都可以,但现在跟以前不同了,就像有位县委书记说的:“我跟其他人的行为是不相同的,以前自己有时候还可以放逸,但现在如果不约束的话,很多人的眼睛都在看我。”他们世间人都有这种正知正念,我们大乘修行人就更不用说了。

 

以前自己没有皈依、进入大乘的时候,身心几乎都是随世间而放逸行事,如今我们在诸佛菩萨、金刚上师面前已经承诺:从现在开始,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诸佛菩萨怎样舍弃自己、饶益众生,我也发愿必须要做到。既然发了这种愿,具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发空愿的,一定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我们应该时时想到自己是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过愿的,从今以后行为跟以前完全不同了,就像星级宾馆里的服务员,他在经理面前承诺:“从此以后我成为你们宾馆的成员,不管别人怎么欺负我,为了工作的效益,我还是认认真真地对待,不会违反你们所规定的制度。”如果这样承诺的话,他以后在行事过程中也是规规矩矩的,经常用正念来提醒自己。同样的道理,我们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已经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我要受菩提心”,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所作所为务必要与佛子身份相适合,切不可放逸行事,染污尊贵的如来种性。

 

当然,受持菩提心归纳起来有两种,一是尽量舍弃自私自利的心态,全心全意地帮助众生,这就是所谓的如来事业。从佛教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中也可以看出,鸠摩罗什、唐玄奘、智者大师、永明禅师、鉴真和尚等从来没有着重强调自己,都是依靠舍弃自我、利益众生的伟大事业,最终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成就。我们现在虽然能力有限、发心有限,无始以来一直串习自私自利的心,现在一下子要改变,恐怕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还是要荷负如来事业,这是每个大乘修行人不能放弃的。此为第一个:我们必须要负担如来事业。

 

第二个就是千万不能以自己的恶行来玷污如来的纯洁种性。佛教是纯洁无垢的宗教,这是世界上有智慧的人都承认的,然而在佛教徒当中,有些人的行为确实不如法,不仅我们出家人看得出来,甚至有些在家人也看得出来。就藏传佛教而言,在这么漫长历史中,教义上谁也找不出任何错误,尤其是藏传佛教寺院具有的辩论、闻思修行、实修闭关等许多特点,在某些范围内,恐怕连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也比不上,这一点并不是我们夸夸其谈,有机会你们去参访参访,看看那里的修行人是如何常年如一日地辩论闻思就会了然。可是,在如今的末法时代,有极个别的人,不管是在汉地还是国外,经常打着佛教的旗号作一些不如法的行为,以佛教徒的身份来染污我们的佛教。

 

我遇到一个在家人,习气比较深,邪见也比较重,他说在某地看见一个胖胖的出家人,据说是位比较有名的高僧,他旁边有两位汉族觉姆,一边一个在扶他,走路都要靠这左右两个“拐杖”。这种行为不管从戒律上也好,从别人的看法上也好,真的不太如法。毕竟我们内心中的烦恼完全清净,这在佛陀时代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佛教徒在任何人面前的举止应当庄重,不要故意去玷污佛教,否则会有非常大的过失。

 

另外,不管你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凡是学习佛法的,希望大家在非佛教徒面前也应该表现出一种庄严的威仪,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当你正在起嗔恨心时,当下观察它的来龙去脉,看它是从怨敌身上产生的,还是从我自己身上产生的?是从身体里面产生的,身体中间产生的,还是身体外面产生的?这样从里到外一一观察,根本找不到它的来源。此时你会深深感受到,嗔恨心只不过是一种假象。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