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小仙女的学佛记
如何坚持修行之路
在下小黄豆,法名圆敏,1996年3月生,四年前考入北京某所大学,同样是四年前的夏天,开始了系统学佛之路。
那个18岁炎热的夏天,我结束了高考,正准备日日笙歌,转眼就被妈妈逼迫和三宝结缘。当时的我,作为坚信唯物主义并已入党的“红砖”少女,忽然发现另一扇门在我面前敞开。
长期接受唯物主义教育,对佛法的了解又十分浅薄,无法融合佛法和世间法,旧世界观突然崩塌、新世界观尚未建立,这扇新敞开的大门不但没能令我豁然开朗,反而还一度陷入了迷茫。我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是有问题的,我曾经以为的真理只是假象。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这种心态却导致我越活越矛盾,越学越痛苦,越学越纠结。
和同学们一样,我也会上课玩手机、看鸡汤文、健身、打球、支教、谈恋爱,我也会遇到青春的烦恼。虽然尝试用佛法的道理调节自己,但奈何臣妾真心做不到。
要强的我难以忍受这样不明不白的自己,我不知道哪种世界观、生活方式才是对的,也越来越感觉到“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尴尬。那段迷茫痛苦的日子就如同那句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如今回望当初,我会会心一笑。佛法与人生阅历是紧密结合的,当时的我没有悟到这一层。一个刚成年的大学生,连社会都没走入,又谈什么人生呢?
大一下学期,我学习《入行论》半年了,可依然对因果对来世半信半疑。如果说明显的因果还能观察出来,可三世、六道、轮回这些词汇,对我们来说,不就是一种封建迷信吗?我表面认可,内心却满是质疑。甚至,为自己质疑佛法而愧疚,这样的话,上师还会认我这个弟子,佛菩萨还会加持保佑我吗?但当我看到佛经中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时才知道,原来佛法是鼓励质疑的!正因为是真理,才经得住质疑。
更幸运的是,我遇见了一群能和我一同提出疑问,并互相答疑解惑的师兄。我们经常就某一问题展开长时间的讨论甚至辩论。虽然对方的观点不一定能让我心悦诚服,但是,每个人的经历和态度,都能为我打开一扇窗,照进智慧的光芒。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共修的力量。
也是在这一年,我第一次参加了世青会,受到一些师兄影响,我开始尝试吃素,践行佛法的慈悲观。在学校的大食堂吃素并不容易,自己吃饭倒还好说,和大家一起的时候该怎么面对别人的目光呢?
同样是一餐素食,在佛门看来,是护生、是慈悲,但在不了解的世人看来,只会看到我们的固执、封闭、不知变通,也会片面的评价我们,进而带着有色眼镜去评价佛法、佛教。这样一想,一顿饭就不仅仅是一顿饭那么简单。
但我们的佛法中,除了慈悲,还有智慧,而智慧就是教我们如何灵活善巧的维护好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所以虽然是素食,我也尽量不给他人带来烦恼和误会。不强求别人和我一样素食,并随顺朋友和家人。面对他们的质疑,我也会耐心解释素食的好处,或者,我会简简单单一语概括,这是一种世界流行的健康生活方式。够时髦吧?
大二的新年,我和妈妈去香港参加了度母法会,再次见到了像父亲一般慈爱的堪布。一万多人和法座上的上师一起吃饭,我竟突然觉得他可敬可亲了起来。
回来后,我开始加入研讨班,看上师的书,努力日行一善,也开始渐渐的不再否认自己佛教徒的身份。但此阶段的修行和功课仅限于多帮助他人,做个阳光善良的人,而没有念咒、打坐或者磕头。毕竟,大学八人宿舍中,还是要考虑到室友的感受。如果我打坐磕头,对于不懂佛法的她们简直就是封建迷信,甚至会引起她们对我的孤立、对佛教的误会,这真是得不偿失的。
法不入心的时候一切的教言都是耳旁风
大三出国交换,走出国门,无人看管,好不容易生起的一点点正知正念终究抵挡不住强大的物欲社会。我除了学习专业课,就是逛街、旅行、看小鲜肉,连共修和发心都放在一边了。虽然《佛子行》中讲诸法无常,无论多好的事物都会逝去,如彩虹般无有实质,因此在拥有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不要贪执,可法不入心的时候一切的教言都是耳旁风。
这样看似美好,实则散乱的日子梦一样结束,回国后,环境、生活方式、审美、室友……每一个小小的不同都让我难以忍受,整晚整晚睡不着,醒了在宿舍一坐就是一整天,要鼓起好大的勇气才能自己去食堂吃饭,吃着饭也会情不自禁的流泪。这样的日子虽然只有三四天,可是像过了三四年那么漫长,我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现在想来我都会心疼那时的自己,减轻痛苦的书和教言就在手边,可我却想不起来去看,去听。好在我还有每周的共修,还有师兄们,当我把带回来的礼物送给师兄们,和大家一起谈笑风生时我是真的开心,所有的抑郁和难过就这么一下子消失了。这时我才想到,“上师爸爸”说的“我执是痛苦的根本,而菩提心、利他心才是快乐的来源”。拥抱过黑暗的人才能真正迎来光明,21年来最痛苦的几天使我发自内心的相信,这条路绝对可靠,上师真的像慈父一样在苦口婆心告诉你获得快乐的真理。
从此,决我便下定心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研讨班、共修、发心恢复正常,并申请做更多的发心。每节课都坐在孤独的第一排,帮同学记作业,熬夜写论文、做发表、复习考试、准备比赛,做党支部的支委,成绩也比之前有了进步,还搜集了大部分的考研资料。迷茫的时间少了,行动的时间就多了,能力也变强大了。可以说,在这一年,我开始将佛法融入于生活,让看似平行的两条线——学佛和大学生活,相交了。
去年七月份,顶着考研的压力,我再次参加世青会见到了上师,他老人家没有变,演讲依然平实风趣,看我的表情依然严肃仿佛从未相识。我想紧紧抓住他老人家的手,同时也对众生福田念念不忘。于是研讨时悄悄蹲在走廊里上麦,学习累了就用念咒作为休息,因为共修不能和大家出去玩就表示歉意请求更改时间,早晚拉好遮光窗帘偷偷禅修、供佛、转转经轮,将供好的零食水果拿回来分给室友,出门时帮室友带饭打水取快递,给失恋的室友大大的拥抱。
我没要求她们尊重我的信仰,可她们看到我关的窗帘会尽量不去打扰;我没有安利佛法,却有室友来找我探讨佛法,甚至主动转发宗萨仁波切的开示给我看;毕业季有人遇到烦恼会来和我商量,并感叹你们学佛的人真好啊。
今年四月,考研准备不充分的我,本来落选准备二战,可一周后竟然因为学校突然增加名额而被录取,连老师都说“看你平时挺开朗的,果然有好运气啊”。我不得不承认,我现在所有的一切、我所有的成就都来自于三宝,来自于上师。和三宝结缘,我有了面对未来的勇气。佛法让我认识到拥有因果、无常这两个美容神器,面对生老病死我一样可以很优雅。
大学四年毕业了,我熟练地掌握了一门外语,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入行论》四年毕业了,我终于对这场和三宝的“包办婚姻”自觉地投入了感情和爱。一个月前,我的一年带组和四年加行开始了;两个月后,我的三年研究生生活也即将开始。希望习气重的我啊,不要再贪执懒惰,用所学知识为他人、为上师、为佛教、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吧。
今年世青会义工翻译组中我们再次见到了小仙女圆敏师兄的灿烂笑颜(前排第一个手持相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