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颂词回顾】《入_行_论》095(第七品) 返回

【颂词回顾】《入_行_论》095(第七品)

知幻园 2023-11-19



440







发愿欲促成,自他众功德,

成此一一德,须修一劫海。




昨天讲了,要净除一个过患,需要修习很长时间。同样,发了菩提心以后,要成就如来的一分功德,也需要修习很长时间。



441







然我终未生,应修功德分,

无义耗此生,莫名太稀奇!




获得一个功德都要那么长的时间,但业力深重的我们,始终没有生起修持之心,不要说佛陀的所有功德,就连三十二相中的一种相,我们前世和今生有没有为此下过工夫?自己应该非常清楚。



442



子二、安立理由:






吾昔未供佛,未施喜宴乐,

未曾依教行,未满贫者愿,

未除怖者惧,未与苦者乐,

吾令母胎苦,唯起痛苦已。




尽管我们在诸佛菩萨面前发了这么大的愿,但付诸于实践的极其微少。为什么这样讲呢?


“吾昔未供佛”:发了愿之后,按理来讲,理应日日夜夜供养殊胜的对境,在三宝面前作各种意幻供养或真实供养,可是我们有没有这样做呢?


“未施喜宴乐”:没有给予众生喜宴的安乐。此处的“喜宴”,指造佛塔、修经堂、塑佛像、印经书等,使众生享受到喜乐的善法。或者还可理解为,我们发愿以后,理当赐予众生暂时和究竟的快乐。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很多人根本没有管众生,也没有为其创造快乐的因缘,故应该非常惭愧。


“未曾依教行”:没有依教奉行。“依教行”主要指法布施,即通过闻思修行获得智慧,然后给缺乏佛法知识的众生讲经说法,作各种开示。这些我们也没有做到,即使偶尔做一点,也是充满吝啬心、竞争心、嫉妒心,有没有如理如实的法布施呢?每个人应该比较清楚。


“未满贫者愿”:没有满足贫困者的心愿。世间上的乞丐、可怜众生非常多,本来我们发了大心的人应该帮助他们,但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悲心可能连其他宗教都不如。


“未除怖者惧”:没有遣除怖畏者的恐惧。照顾垂危的病人、帮助被判死刑的囚犯、救护菜市场里的旁生、放生作无畏布施,这些事情我们做了多少?


“未与苦者乐”:世间上有很多被烦恼业障缠缚的可怜众生,我们也没有通过佛法的爱心和智慧来帮助他们,遣除他们心里的困惑和身体上的痛苦。



443



子三、宣说思维于法无信解之过而不应舍弃:





从昔至于今,于法未信解,

故遭此困乏,谁复舍信解?




颂词中的“信解”,即指希求心。意思是说,我们从无始以来直至今天,因为对佛法没有希求心,故而在漫长的六道轮回中遭遇如此痛苦,相续中有如山般的烦恼,时刻沉溺于五欲六尘的幻境中,对于觉醒生死大梦的佛法,就像饿狗面前放草一样,丝毫兴趣也提不起来。假如一直这样下去,轮回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边啊?







敬摘录讲记102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记忆卡

088-091

09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