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来学学三相推理——因明中最厉害的推理哦 返回

来学学三相推理——因明中最厉害的推理哦

上师大学演讲系列三



心灵

    科学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三相推理



下面我简单地讲一下三相推理。

也许你确实听不懂,也许你以前学过,觉得这个太简单了。但无论如何,如果不懂三相推理,藏传佛教的辩论就没办法进行。

我听说台湾以前有个别法师,一直在推广三相推理,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又销声匿迹了。

这一次我用比较简单的方式讲解,看看这个推理到底是怎么用的。

一个合格的论式,首先必须具足三部分:所诤事和所立的法、因以及比喻。这三者通常被称为宗、因、喻三支

其中“因”必须满足三种关系,也称为“因三相”。所以这种推理方式叫做“三相推理”。



To be continued







三相


所诤事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要判断一件事情的时候,对它的判断存在争论,这件事情就叫做“所诤事”。

我要把这件事建立成什么,所建立的就叫做“所立法”。

要建立成这个法,不可能无缘无故,一定要有一种依据,这个依据就叫做“”。

这个论证还要通过某种比喻让别人明白,而且这个比喻,自他双方都可以承许,这就是“”。

比如,我说某某人是坏人。“某某人”就是所诤事;“他是坏人”,以前大家都不知道,现在我要告诉大家他是坏人,“是坏人”就是所立法;对方问,为什么他是坏人?你要给出一个理由,我说因为他经常偷东西,所以他是坏人,就像其他什么人一样,这个理由就是因;“像其他什么人一样”就是喻。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这个论式,比如说:某某事情是好的,为什么呢?因为什么什么,所以它是好的,就像什么东西一样。

佛教中,经常用一个特定的句子,比如:瓶子无常,所作之故,如柱子。








正量


在座有很多藏传佛教的格西和堪布,一辈子都在学因明和辩论。也许我用的有些比喻不太恰当,但是也没事,如果不恰当,他们会找我辩论。不过我很多年没有进入辩论场了。

刚才说“瓶子无常,所作之故,如柱子”。

所谓的瓶子,茶瓶、宝瓶,什么样的瓶子都可以,这个是“所诤事”,也就是有争论的事情。

我要把它建立成无常,就是说这个瓶子是刹那刹那变化的,不是常有的,这是“所立法”。

无常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是所作的。泥做的瓶也好,铁做的瓶也好,任何一个瓶子,都是由于很多因缘积聚,以及人们的造作而形成的,这就是“所作之故”。由瓶子是所作来证明瓶子是无常的。

最后说,就像是柱子一样,柱子也是一个非自然、非常有的东西,是所作的、无常的法,这是比喻

表面上看来,这个推理非常简单。但关键是其中圆满具足了三相。

任何一个合理的推理必须具足三相,并且远离不成、不定、相违三种过失。反之,如果是不合理的推理,或者相似的推理,一定会存在这三种过失。

只有三相具足的立论才可以树立为正量



——《击掌空声.佛教的辩论方法》2013年11月28日台湾华梵大学演讲


To be continued







/ 话题还未说完

     相约明天见 /        

                  



图片来源 / 一意

文字整理 / 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