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仁波切:关于供养,最好的例子像上厕所一般!
作者简介:
当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佛教上师之一,公认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仁波切,曾引发中国知识分子学佛热潮。
我宁愿一个人
“祈愿一切众生获得快乐”自称佛教徒
而不希望他因吃素、持咒、禅定而自称佛教徒
点
击
播
放
器
收
听
当你供养或布施一些东西的时候,你需要把它放弃掉,就好像你在走路的时候吐一口痰,你是否会看那口痰怎样落到地上去呢?
或者回头去看,我这口痰被什么东西舔掉了呢,你根本就不在乎这个。
当你供养什么东西的时候,例如你供养一盏灯、一支蜡烛,你会非常注意看:我这根蜡烛从头到尾烧得千干净净,你有一点点执着,你并没有真正地把它给掉。
举个例子:当别人送我礼物的 时候,如一些衣服,他们这样说:仁波切,请你不要把这件衣服再送人,这是专门送你的。
这不是很不公平吗?这东西你给了我,已经是我的了,是我的私有物,我有权利处理它。
就算我今天穿了你送给我的东西,你也不应感到特别高兴,为什么你会高兴呢?因为你对你送的东西还有执着。
你送我一件东西,如果我丢了你也不应感到难过,因为那是我的,如果你会感到难过,说明那东西还是你的,你并没有送给我。
还有,当我们在供养一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应该完全不希望任何的回报,因为如果我们希望回报的话,那就不是很优雅的供养。
如果说你供养诸佛菩萨的时候,你的心情就像你吐口水时候的心态,那种完全放弃掉它的心态,就是我们讲的有“反叛性”的供养。
为什么说“反叛性”呢?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里,总觉得给了别人一样东西,那个人一定要说谢谢。
供养的人觉得他在供养的时候一定要有某种形式,要做得很好,譬如说在某些人的面前供养。
如果你的供养能够完全打破上面所说的限制,完全不求任何回报,有完全把它放弃掉的心态时,就是我们所说的有“反叛性”的供养。
如果我们真正住在“当下”的那一刻,就是我们吐口水的那一刻,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既没有希望也没有惧怕。
除非有一些违规的罚款,譬如说你乱吐口水别人来罚你,那个时候你害怕。
也许最好的例子是上厕所,不管你去做什么,做完之后,你不会再说,那些东西当时怎么样,后来又跑到哪里去了。
从来不用担心的这些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你放弃掉的东西,从来没给过你麻烦。
供养本来会令我们很愉快,但我们的供养从来没有使我们愉快过,因为我们的供养,永远有这么多的希望和惧怕,像这些捏造的东西掺杂在里面。
禅
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