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在一个老乡的带领下,一个大约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走进了我的屋子。
据老乡介绍,他是当地有口皆碑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因为众多的弟妹、多病的母亲,家里的生活一直处于贫困线以下。父亲为了整个家的生计,常年在外挖虫草、打零工,曾经坚实挺拔的脊梁早已蜷缩弯曲,但尽管如此,却只能满足一家老小勉强糊口的需要。
从读书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尽量不向家里要一分钱,每年都获得全校最高的奖学金,每个假期都在辛辛苦苦地打零工,直到高中毕业。在本届高考中,他以本州较为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全村第一个大学生。但是,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他和父亲的眉头却锁得更紧了――高昂的学费和交通费,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所有可以变现的家当都处理完了,他也卖命地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苦力,但到手的费用却是杯水车薪。看到十几年来积攒的梦想即将破灭,理想的幼苗即将遭到无情地抽打,他和父亲不由得心急如焚。
绝望之余,两父子终于在一位乡亲的指点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这里,并向我伸出了求援之手。
眼前的小伙子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衣服,蹬着一双破旧的运动鞋,眼里透出一股坚毅与自卑交织的复杂眼神,活脱脱就是当年读师范的我的一个翻版。
尽管当年家里很穷,但因为自己读的是师范学校,不需要为学费和饮食发愁,所以没有太多的压力。虽然没有像样的衣服,更没有闲钱去买零食和文具,只有靠一些好心同学的周济,但我也一直能保持一分尊严。不过,在即将毕业时,自己毅然选择了削发出家,学校当即提出巨额赔偿,自己不也同样面临着各种窘困?也同样等待着别人的扶持吗?
毋庸置疑!帮他延续这个希望,让他满怀自信地走完今后的人生之路,我责无旁贷!
我安慰他:物质的贫困是暂时的,若能达到精神上的富有,穷人的生活一样可以过得回味悠长。心是无边的宇宙,可以盛纳整个世界,不要被自己的痛苦障蔽了视野,应该多去关照他人。即使一文不名的人,也有帮助他人的能力。好好读书!当你能量足够强大的时候,更不要忘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听了我的一席话,小伙子连连称诺,清澈的黑色瞳孔中闪烁出灼人的光芒,他双手颤抖地接过厚厚一叠钱,两颊顿时绯红如血。我在心里祈祷着:但愿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他仍然能保持这份纯朴。
山上的野草青了又黄,严寒的隆冬也在不知不觉当中来临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一连下了好几天,很多人都僵缩在屋里,尽量回避着室外的狂风暴雪。因为公务缠身,我不能选择逃避,而必须出门去应对这场无情的冰冻……
她本来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漂亮姑娘。在她年轻的时候,成群的小伙子整天跟在后面挑逗示爱,但她却爱上了其貌不扬的孩子父亲。结婚之后,二人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夫妻先后生下一儿一女,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乡邻关系也处得亲如家人。
听着她的叙述,我的眼前也展现出了一副其乐融融的场景。
无常总是在人们的不经意之间不速而至,很快,天塌地陷的变故光临了这个看似平静的家庭。
一年前,她得了肺结核。医生的诊断书刚一下来,人性也在自私的沼泽地中开始沉陷。狠心的丈夫因为担心被传染,更不愿承担起既要为老婆治病,又要抚养两个孩子的责任,趁着母子不备,偷偷地溜走了。平时往来密切的亲友也一下子都躲开了,其他乡亲更是避之唯恐不及,麻木和冷漠硬生生地扑向了母子三人。他们四处讨借、八方求援,遭受了无数的白眼和冷遇,结果连从家乡到马尔康的路费都无法凑齐。
带着强烈的生存欲望,母亲背着年仅4岁的女儿,拉着12岁的儿子,一路搭便车、抄近道,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马尔康。
可怜的小男孩虽然年龄不大,却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领略了现实的残酷。为了给妈妈筹到一点医疗费,他带着妹妹沿街乞讨,白天吃着别人的残羹剩饭,夜晚睡在马路街沿冰凉的水泥地上。一个好心的客店老板在得知母子的遭遇后,动了恻隐之情,免费让他们在客店留宿。但乞讨来的这些由一毛、五毛的零钞凑成的数目,却远远抵不上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用。
虽然医院的医生们也很同情这三母子,但医院毕竟不是慈善机构,不可能长期为他的母亲提供免费治疗,三母子最终还是在满怀歉疚的目光中被扫地出门了。
眼看生存的希望在一点点萎缩,三母子的整个世界也即将随之坍塌。正当走投无路之际,一个路人把他们带到了这里,并为他们指了前往我家的路。
不等叙述完毕,女人早已哭成了泪人。小男孩不断地用黑糊糊的手擦去妈妈脸上的泪水,并不停地向我磕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换来与妈妈的长相伴随。
有谁能在听到这些情节、看到这些场景后,可以毫不为之动容呢?我想,即使再冷血的人,也会为此而潸然泪下的。无论如何,面对这种对境,任何一个大乘佛子都没有权力坐视不顾、置若罔闻,我们必须为这些贫苦的人们撑起一片世界!不能因为穷,就让年幼的孩子失去拥有妈妈的资格,承担离开妈妈的痛苦啊!
两年以来,因为接触了太多需要帮助的人,看到了一幕幕叩击心扉的场景,我实在无法做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本来,随着年龄的增加,心境应该由喧嚣归于平静。别的修行人都在韬光养晦,感受繁华落尽的朴素与淡然,而我却选择了一条与之截然相反的入世之路。可能因为不合天理的缘故,所以注定会走得艰难。
不过,尽管我如此不识时务,却有那么多的人在默默地予以支持——有的居士放弃了在大城市住别墅、开洋车的优越生活,自愿到基建现场监工,住的是临时工棚,吃的是粗粝便餐;有的出家人牺牲了在学院闻思修行的机会,在工地身兼数职——既是监工、管理员,也是采购、炊事员,几个人撑起了教学楼、宿舍楼等庞大工程的管理;一些人起早贪黑,整日忙着学生的头疼脑热、衣食住行;老师们也在与其他学校工薪相同的情况下,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另一些人也从不解到理解、从怀疑到信任,最后成为坚定的拥趸。正是一群群无私、善良之人的帮助与关怀,才促成了一件件爱心事业的圆满。
作为在其中牵线搭桥的人,我十分清楚,大多数帮助他人的人与接受帮助的人素未谋面,甚至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擦肩而过的机会都没有,但爱的力量却可以穿越心灵、穿越时空,让需要帮助的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份来自他人的温暖。
按常理,我应该代表这些受助人向爱心人士们表示一份真诚的谢意,但大恩不言谢,感谢的语言说得再多,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实际行动的回报,才是真正的谢恩。
我暗中鼓励自己:只要有可怜而无助的人向我发出求救的信号,只要各种因缘具足,我将尽己所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直到因缘终结、山穷水尽。
夏日的原野上传来青草的芬芳,虽然冬天在暗中伺机等待,迎接这些青草的,将是发黄与干枯的命运,但在可怕的萧条和枯萎中,却酝酿着勃勃生机。当下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山野的草木必定会按时返青。春夏秋冬的演变,黑夜白昼的更替,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我相信,即使有一天我没有能力再支撑这一份事业,但这根爱心的接力棒还会一直传递下去。我相信,只要有爱,贫瘠的土地也能盛开鲜花;只要有爱,荒凉的沙漠也会化为绿洲!
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
土鼠年六月初四
堪布自勉而书
——本文内容摘自智悲佛网整理而成
编后语
爱心的接力棒会一直传递下去!
(请留言接力)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