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晦涩难懂,本意并非吓跑你
本期话题
佛教为什么不用通俗简单的方式,让人了解和学习?
有人说我做的行业不好,可我也把很多利润拿出来做了善事,还要改行么?
路遇临死的小动物却无法提供救治,我该怎么办?
初入佛门篇 第4期
疑问是觉醒的开始,《慧灯·问道》系列因此而诞生。它围绕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及社会热点等展开,在“问”中寻“道”,在“道”中化解种种烦恼。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慧灯·问道》第二季中,以他无碍的智慧为我们答疑解惑,和您一起静下来,思考世界,阅读自己。
下期精彩预告
初入佛门篇 第5期《都说佛度有缘人,那谁是有缘人?》
学佛一定要皈依才表示诚心吗?
如何正确理解“依法不依人”?
谁是佛说的有缘人?
推 荐 观 看
·《慧灯·问道》第二季 初入佛门篇 第1期
·《慧灯·问道》第二季 初入佛门篇 第2期
·《慧灯·问道》第二季 初入佛门篇 第3期
读
版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慧灯·问道》节目。许多人在刚开始接触和学习佛法的时候,一方面对佛法充满了向往渴望,一方面又产生了各种疑问和不解。尤其是遇到各种问题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有佛法就有办法。这期节目,我们邀请慈诚罗珠堪布为我们答疑解惑,让徘徊在佛门之外和刚入佛门的朋友,能够顺利地走出最初的迷茫。
观众1:尊敬的堪布,您好!都说佛教以慈悲为怀、度化众生为宗旨,但相对于其他宗教,佛经实在有些晦涩难懂,为什么不用更通俗简单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容易地学习和了解佛法呢?
堪布:对,你问的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汉传佛教的《大藏经》,还有藏传佛教的《大藏经》(巴利文的我不太了解),都是几百年前的表达方式。人类的语言一直在不断地变化,每年都有很多新的词汇产生,每年也有很多词汇被淘汰。但这些佛经,甚至是唐朝的一些佛经,到现在还是原来的表达方式。佛经的内容是不能变的,但应该有一些新的方式来表达,可是就像你刚才讲的,确实没有什么新的表达方式。让我们去读几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表达方式所写的深奥佛经内容,对现代人来说非常难。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人不想去学习,因为学习佛经非常吃力,造成了非常不好的、消极的一面。
佛教和佛经的本意并不是这样。在密宗的《时轮金刚》里,释迦牟尼佛故意把当时印度的梵文语法结构打乱,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很多学者特别喜欢自己的文字,特别执着文字以及文字的表达方式。他们写佛经时,会用写诗的方法去写,以表达他们的文学水平。这样的结果就是除了少数的学者之外,一般的老百姓都看不懂。这是佛在世时就存在的问题,于是佛就故意把《时轮金刚》里面一些句子的语法颠倒过来。这种方法在当地的语言学当中是不能用的,某些词也不能那样讲,但是佛故意这样用,就是为了打破这些人对文字的执着。我们要传递的并不是文字的美和不美,我们要传递的是内容。只要能把内容讲出来,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都没问题。这种情况在佛经里,尤其是《时轮金刚》里最为典型。《时轮金刚》现在已经翻译了藏文,然后又翻译成其他文字,所以我们实际上已经感觉不到佛陀有这样的用意了,但是梵文版本上佛陀是故意把当时梵文的文法打破了。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另外,佛经当中经常讲,不要去执着文字。如果你能够表达清楚内容,用什么样的文字、语言、表达方法,都没有错,都是可以的。这在佛经里面讲过很多,密宗、显宗里都有。但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学佛的人层次和知识水平都比较高,无论是书写还是翻译,一般的人做不了,所以对他们来说,用这样的方式书写、翻译和理解,可能更容易一些。现在也同样,有些人觉得,用白话文写佛经和用文言文写佛经,读起来感觉就是有点不一样。他们会认为用文言文这种古老的语言方式写的佛经,读起来可以感觉得到其中的真正意义,所以他们就不太赞同用白话文来写佛经。但其实不一定是他们认为的那样,这种观点通常与他们的职业有关系,因为他们是做这个专业的,所以对他们来说用文言文表达没有问题,对佛经的理解更没有问题,因此他们就喜欢用这样很美的文字来表达佛经。本来佛经的内容就很深奥,再加上表达方式也非常完美,这样一来,对他们来说,读佛经就成了一种享受。但换一个中文水平没有那么高的人,这个就不是享受了,根本就不知道在讲什么。所以我们佛教必须要与时俱进,表达方式一定要更新,甚至用网络语言来传播也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很多流行词,大家都看得懂,听得懂,大家都比较喜欢用这样子的词来表达,所以佛经用这样的文字和语言来表达的话,也是完全可以的。只是现在,可能是人力财力各方面的原因,佛教、佛教徒还没有做好这个工作。这个工作是一定要做的,非常非常重要。
观众1:谢谢您!谢谢!
主持人:这个问题其实提得特别好,在我们的人群当中,如何跟大家来播撒佛教智慧的种子?新时代应该与时俱进。现在网络上就有脱口秀、现代音乐等各种形式来传递佛教的精神,让大家都能亲近佛教。
堪布:对,确实是非常好!我们通过心理学或者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传播佛教,完全没问题。这个非常重要。
主持人:明白,好,下一位观众朋友。
观众2:尊敬的堪布,您好!我现在是开酒庄的,从事的是一个卖酒的行业,而且我自己也比较喜欢这个行业。近几年,我通过经营的利润,做了一些公益环保和帮助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等慈善事业。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我最近听说,卖酒这个行业是有过失的,如果真是有过失的话,难道我一定要去改变我的行业吗?一定要去改行吗?
堪布:嗯,这个问题很多人也问,很多人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其实也不是很原则性的问题,但也不能说这个完全没有问题。《大涅槃经》里讲了几个我们佛教徒不太适合做的工作,其中一个就是卖酒。酒的生产、销售以及最后的消费,整个过程都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对他人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也可能导致年轻人酗酒而影响学习,还会让平时人品非常不错的人酒后失控、犯罪,等等。佛教希望把这些事情从源头上就解决掉,所以佛陀就说佛教徒最好不要卖酒。
能不去卖酒是最好的,但是这也不像直接去杀人、杀生,或者是偷盗、欺骗那么严重,这也不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那么开酒庄,像你刚才讲的,利润当中有一部分去做一些慈善,这样也很不错。但是做和不做当中选一个的话,还是不做比较好。如果说是你自己的爱好,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有一些客观因素的话,那也并不是说一定要改行,一定不能做,还是可以灵活一点的。但在做和不做之间,如果你有一定条件,还是不做比较好。
观众2:谢谢堪布!
主持人:堪布,我发现佛学其实是很人性的,并不是那么地刻板和僵硬,只要大家能有一个利他的发心,就存在一定的灵活度。
堪布:对。饮酒到底是不是罪过,佛教本身就有两个不同的说法。一个是佛经的戒律,它比较严格。另外一个是佛教里善恶因果讲得比较透彻的一部论叫做《阿毗达磨》,也叫做《俱舍论》,它不是讲戒律,而是讲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论。这两个出处的说法是不一样的。
《阿毗达磨》的观点是只要你没喝醉,稍微喝一点酒不是罪过,跟喝其他的饮料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至少没有罪过;但如果喝醉了,并且导致发生了其他事情,这样才算是罪过,这是佛教里面的一个观点。
另一个观点就是佛教的戒律部分,因为它讲的是佛教的戒律,所以就比较严格一点。它的观点是喝酒不管是喝多喝少,本来就是一个不太好的行为,有一点罪过。佛教本身就有两个不同的观点。
此外,尽管我们佛教徒的戒律比较多,但是所有戒律中最根本的就只有四个,就是杀、盗、淫、妄。这四个如果做得比较好,那么其他的约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很多佛教徒,由于没有了解佛教的本意,行为给人一种佛教徒“什么都不能做”的印象,看起来似乎有太多的约束和压力。本身我们的生活就有这么多的压力,但学了佛以后似乎有更多的压力,更多的不自由、不自在。其实佛教不是这样的,佛教是帮我们更加自在、更加自由,它把我们的心胸打开,然后将所有的执着、所有的担忧全部融化、化解。然后当我们的意识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时,就达到了内在的自由自在。它的目的是这样,而不是要更加地束缚我们,让我们感觉更有压力,让我们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肯定不是这样。
有些问题上,大乘佛教的思想是非常人性化的。只要你的发心,用佛教的话来讲,只要你的动机是利他,那你做任何事情都没问题。这个我们一定要学,非常重要。你卖什么东西也好,做什么事情也好,只要你的心,也就是你的动机是利他,哪怕是你做错了,或者结果和你的动机不一样,导致了不好的事情发生,也没关系。只要你的想法是利他,自己是真心实意地去利他,即便过程中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后果不是自己想要的,都是没有什么罪过的。因为你是为了帮助大家,只不过你没有做好。大乘佛教跟小乘佛教在一些问题的取舍方面,有很多的不一样。
观众3:堪布您好!有时候我会在路上看见一些快要死的动物,猫、狗、小鸟等,但自己不方便去救治,或者说我发现时已经来不及去救治了。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帮助它们比较好?
堪布:是,我以前放生时也是这样。在高速路上,或者在车流量很大、车速很快的地方,发现车上掉了一条鱼,或是掉了一只麻雀、青蛙,我会下去捡,因为那时还不了解这样做或许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所以某些情况下,我们确实是没有办法,无能为力,只能放弃。但也不是什么都做不了,对那些没有办法捡、收养的猫猫、狗狗,你可以给它们念佛经,念佛号,念阿弥陀佛的佛号,或者是其他的佛号。如果你有时间,就给它们多念一点,最好是在它们能听到的地方念,这样也是有帮助的。
还有,屠宰场一般我们去不了,但我们能够去菜市场,这样的地方有那么多的生命你是没有办法救的。但也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到它们,就是给它们念非常有加持力的佛名号和一些咒语。比如说大悲咒,还有观音心咒“嗡嘛呢叭咪吽”,既简单又不费时间,大家也都会念。这些都可以帮助到它们,非常好。还有些佛教徒佩戴了一些非常有加持力的佛经,把佛经拿下来搁在它们的身上、头上,这样子也有帮助。
只要你有这样的利他心,那么随时随地都可以帮助到其他的众生。给予他人不同程度的利益,每一个人完全都做得到。但最遗憾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常把这些东西忽略了,我们以为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没有这样的时间,其实每个人都有这点时间,每个人也都有这样的能力、有这样的机会。只要你没有忽略这件事,那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得到。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观众3:谢谢堪布!
主持人:我们也明白了,在面对众生的生死时,每个人都应该生起慈悲心。感谢堪布的精彩作答,也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本期节目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们下期再会,谢谢!
堪布:谢谢大家!
每个疑问,都将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慧灯·问道》第二季,给你光,向光生长。
每周四和您一起 思考世界 阅读自己
• END •
关注二维码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