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灯·问道》第五季 戒律篇 第6期
问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实际上任何灌顶之后都有具体要求,比如灌了这个顶之后,哪些允许做、哪些不允许做,这些要求就是密乘戒。大部分密乘都要遵守十四条根本戒。密乘的各种戒律是站在比较高的境界制定的。
密乘戒与出家人的戒律有所不同,出家人的戒律中仅走路就有二十多条相关的戒条,比如在街上,人比较多的地方,出家人应该怎样走路,等等。而与吃饭相关的戒律也有很多条。这些戒律都与出家人的行住坐卧有密切的关系。这些是别解脱戒所关心的事情,而密乘戒一般不太注重这些。
密乘戒是站在一定高度上去制定的,比如心的本性是佛的坛城等,它有这样一些非常深奥的见解,而密乘的戒律都与它的见解有关,所以密乘戒不太强调吃饭怎么吃、走路怎么走等问题。当然,这并非表示不需要,这些与日常行住坐卧相关的戒律是需要的,只是密乘不太强调。
密法的灌顶分几种层次,其中无上密法的灌顶有四个级别,称为四级灌顶。四级灌顶最根本的戒律,就是十四条根本戒。除了无上密宗还有一种密宗,在藏传佛教里称之为外密,汉传佛教称之为唐密,也就是日本的东密,这部分密法也有自己的戒律,虽然与无上密法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数量一样,也有十四条根本戒。因此,不论是受了无上密法的灌顶,还是东密的灌顶,都要受各自的十四条根本戒。
若评估自己的能力后,不想受那么多的密乘戒,也是可以的。比如在四级灌顶中,只选择受第一级或前两级的灌顶,这样所受的戒律就会相对少一点。但是,如果接受了全部的四级灌顶,那就必须受持十四条根本戒。可以简单这么讲,实际上灌顶就是传授十四条根本戒的一个仪式。当然,灌顶除了传密乘戒以外,还有其他内容;但密乘戒的授戒除了灌顶以外,别无其他仪式,所以灌顶就是受密乘戒的仪式。
问
堪布:一般情况下问题不大。如果周围的人不会因为你受了密乘戒而产生排斥或者其他想法的话,是可以讲的,这在原则上没有什么问题。但你也需要观察一下环境,如果你说自己是受了密乘戒的人之后,别人会产生一些想法,那最好还是不讲。
补
问
堪布:的确如此,在显宗里,对于和犯了别解脱戒、菩萨戒的人接触虽然也有一些要求,但没有那么严格;在密宗里,这却是要求很严格的一部分。
正如你所说,一个大型灌顶会有好几万人一起参加,其中有没有破了密乘戒的人,是很难讲的。另外,我们平时参加的各种密宗法会里有没有破了密乘戒的人,也不好说,这是没有办法把握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正式而严格的密宗法会和荟供要求是很高的,必须要密乘戒清净的人才能聚在一起,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如果不确定或者怀疑其中有破密乘戒的人,则最好先不参加,自己一个人修也是可以的。当然,对于密宗修行人来讲,其实每个人都会犯密乘戒,这里“不能共处的对象”指的主要是犯了密乘戒,却不愿意忏悔,而且超过了三年的人;不是指所有犯了密乘戒的人,否则任何人都无法做到。
另一方面,密宗对这个问题的要求严格到了“不能与破誓言者共饮同一条河的水”,这是我们无法做到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忏悔,念百字明,修金刚萨埵的修法,对一些自己没有做到的部分进行忏悔,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是可以的。
不过还是要再次强调,参加灌顶和密宗法会一定要高度重视,如果发现有破密乘戒的人就不要参加了,要非常非常谨慎,这是很重要的。
补
问
堪布: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因为密乘戒中有一个核心的戒律是进入密法,并得了灌顶后,就不能舍弃密法的核心观点。比如禅宗最核心的观点是心的本性、本来面目等,一旦否定了我们能够顿悟心的本性、本来面目,就等于否定了禅宗的全部,这就违背了他的承诺。同样的,初入密法时的灌顶和受戒就是这样一种承诺,承诺接受密法里所有的观点和修法。如果后来他因为客观情况或其他种种原因,放弃了密法,这就等于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誓言,这是密法里比较严重的犯戒行为。当然,如果他自己实在不愿意继续学也只能这样,但这是不如法的。
小乘佛教或者大乘佛教的比丘戒、比丘尼戒尽管是要求很严格的戒律,但遇到实在不能持戒的情况是可以舍戒的,等过一段时间,条件成熟的时候,他可以再去受,这完全是可以的。这样做不会犯比丘戒,是佛陀允许并鼓励他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这么去做的。但如果舍弃了大乘佛教的菩萨戒、密乘戒,则在戒体消失的同时也犯了戒,因为在受大乘佛教的戒律时,你已经承诺一定要发菩提心,要去度众生,可在遇到一点自己的问题后就舍弃这么多的众生,这是很严重的过失。
小乘佛教的修行人只承诺自己解脱,如果后面他不想解脱了,可以舍戒,这种放弃自己戒律的行为只是相当于放弃了他自己,所以是被允许的。但是大乘佛教就不一样了,我们在受菩萨戒的时候,仪轨里明确指出,从受菩萨戒的当下开始,就要下定决心度化一切众生,并要为此而奋斗。如此发誓后,现在却舍弃了菩萨戒、密乘戒,这就等于欺骗和放弃了天下所有的众生,这是非常严重的过失,所以大乘佛教不允许这样做。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扛住,要往前走,不要去欺骗这么多的众生,不要去放弃这么多的众生!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在这方面的严格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这位观众的朋友对他的上师说自己从今以后不学密法了,他的戒体当下就会不存在,但他也当下就犯了密乘戒,这是非常严重的。那么他应该怎么办呢?他现在不愿意学密法,那也没办法强迫他学,但犯密乘戒的罪过他还是要忏悔。由于他拒绝密乘戒和所有的密法,那么金刚萨埵修法就没办法修了,百字明也没办法念了,因为这些都属于密法。这种情况下他就只能用《三十五佛忏悔文》或类似的方法去忏悔,总比不忏悔好一些。
补
问
堪布:的确如此,犯了任何一条密乘戒,如果自己愿意忏悔就可以自行忏悔;重新受戒时,如果没有上师灌顶,也可以自受这条戒,这就是密乘戒的优点。自受戒的具体方法是按照《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后半部分的上师瑜伽修法,通过观想从莲花生大师的身、口、意领受灌顶来完成,这个仪轨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就是自受密乘戒或者自受灌顶的方法之一。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但是用这个就可以了。
菩萨戒,在犯戒后,经过了忏悔也可以重新受戒,但是最好有上师传戒,实在找不到上师的情况下,菩萨戒也有自受戒的方法。但是,在小乘佛教的出家戒律里,自受戒是不行的。
慧灯之光网站、慧灯之光App、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慧灯问道、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蜻蜓FM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收看以往各季节目
• END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如需转载,
请先和本公众号联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以往各季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