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一脉心香 >> 索达吉堪布:盲目地依止一位不熟悉的上师最终可能后悔莫及 返回

索达吉堪布:盲目地依止一位不熟悉的上师最终可能后悔莫及

索达吉堪布 一脉心香 2015-08-17

己一(妄语)分三:一、一般妄语;二、大妄语;三、上人法妄语。

庚一、一般妄语:

一般妄语,是指怀着欺骗他人之心,所说出来的一切语言。

其实,说妄语特别不好。有些人以前做生意时,经常欺骗别人,现在即使出了家,这种习气也无法改变。虽然有时候说谎对自己没什么好处,但已经习惯了,就是改不过来。佛陀在《正法念处经》第八卷中,曾讲过妄语的很多过失,其中有一颂云:若人离实者,善人说如狗,若人无实语,小人中小人。一个人说话若没有可信度,那他不叫人,叫做狗(其实狗的叫声也有比较真实的,没有盗贼它都不叫),而且是小人中的小人。从这个教证来看,现在很多人物都成人物了,因为他们特别爱说妄语。

一个人如果爱说妄语,别人就会对你缺乏信任。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受过你一次的欺骗之后,会始终念念不忘,就算你现在没有骗他,他也会时时提防,不敢轻易相信你。有些人以前没有学佛、没有出家时,就有这种毛病和习气,这也跟你的环境与教育有关。虽然老师从小教你不能说谎,但你反而去学说妄语的技巧,以至于在人生道路上走得不顺。那么现在遇到佛教后,你就应当重新做人,以后尽量要诚实,倘若没有特殊的必要,不应该随便说妄语。要知道,妄语不仅仅是佛制罪,而且也是自性罪。无论是什么人,说妄语必须要忏悔,否则,来世堕入三恶道是很可怕的。

庚二、大妄语:

由于相续中存有邪见,于是信口开河地说:行善没有功德、作恶没有罪过、清净刹土没有安乐、恶趣没有痛苦、佛陀没有功德……再也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弥天大谎了,因而这些被称为大妄语。

不懂因果的人常会这样说,这也是愚痴所致。如果真正存在的东西,却非要说它不存在,这不是妄语又是什么?比如,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那么多人,你却闭着眼睛统统否认: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除了我以外,没有其他人。这就是一种妄语,因为它不符合事实。

实际上,大妄语是一切罪恶的根本,其果报相当严重。《大宝积经》云:当知妄语,为诸恶本,毁清净戒,死入三涂。所以,大家不要认为说点妄语没什么,尤其是与邪见有关的大妄语,如行善没有功德、造罪没有果报,这样特别可怕的话,千万不能说!

可是我们周围的人非常可怜,他们的生活表面上倒很风光,似乎过得幸福美满,地位、钱财等应有尽有,但他们所做的、所说的,完全是虚幻中的虚幻,造了很多业都不清楚。华智仁波切曾言:佛陀本来说一切诸法如梦如幻,但现在人所追求的,更是幻化中的幻化,一点可靠性都没有。因此,很多众生耽著迷乱、否认真实,实在特别可怜。

庚三、上人法妄语:

本来没有登地而说登地了、没有神通而说有神通等,凡是自己没有功德说成有功德,这一切都属于上人法妄语。

现在有些人根本没证悟五道十地的功德,却宣称自己得到了佛果,然后拍个照片,下面放一朵莲花,头上弄个光环,就到处告诉别人:我成佛了!这种人也不怕因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诚如《楞严经》所形容的: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而且,这种,并不是世间的大学文凭或一种技能,而是出世间的超胜功德,这种妄语特别可怕。

在当今这个时代,骗子与圣贤比起来,是骗子更为吃得开的时候。一位戒律清净、智慧超群、行为如法的大德到城市里去,谁都不会恭敬他,也不会向他求佛教的教言。但如果一个人什么功德和智慧都没有,只是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看似拥有超凡入圣的境界,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追随他,成为他的忠实粉丝

那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探索心灵的痕迹》,是个藏族人写的。书中一针见血指出了藏传佛教中极个别活佛的不良行为,同时讲了现在修行的重要性,及藏传佛教的不共伟大之处。其中,作者所揭露的不如法现象,我至今还记得几个:

在康区,有个普通的在家人,因偷盗被罚款两万元。他实在没办法,就穿上僧装到汉地冒充上师,欺骗了很多信众,并得了几十万元的供养。他回到藏地后,别人问:你是怎么发财的?他开玩笑地说:由于本人的聪明才智,加上佛陀法衣的加持,我这个藏地的盗贼在汉地变成了上师!

通过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有些上师确实欺骗了很多人,而这些弟子因为没有智慧,才把盗贼当成上师。正如藏地有句俗话所说:没有福报者的财产,入于无境界者的口中。反之,若是有福报的人,他的财富会供养圣者、僧众等真实福田,从而生生世世都获得无穷的利益。

还有一个真实的事例:一位活佛到汉地去传法,当被弟子问及什么是大圆满时,由于他根本不了解此法,就信口答道:大圆满不就是一个吃的东西吗?看到弟子们面露惊异的表情,他又很巧妙地说:哈哈,开玩笑的!因为这个缘起,现在我可以为你们作大圆满的灌顶。在弟子们的殷切期盼下,这位活佛用藏语口诵着六世达赖的情歌:天空洁白仙鹤,请把双翅借我,不到远处去飞,只到理塘就回! 并且做着一些灌顶的手势,如此完成了大圆满的灌顶。弟子们以为得到了最甚深的密法灌顶,一个个都欢喜如狂。但当时的灌顶,不小心被一个弟子录了下来。这个录音传到藏地以后,他用情歌灌顶的真相才被人发现。

当然,这种现象也不能一概而论,这位活佛不代表藏传佛教的所有修行人,而那些接受灌顶的弟子,也不代表汉地的所有信士,不能因为个别人有这种经历,就把所有的灌顶全部否认。要知道,现在世界上有无数修行人,包括入藏的一些出家人和居士,依靠纯洁的藏传佛教,通达了佛法的根本道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在此过程中,也不排除有刚才所讲的这种情形:个别弟子依止上师时,不经过任何观察,一听说有灌顶,就像饿狗遇到精肉般饥不择食,赶紧就吞了下去。这种情况,历史上有,现在也有,今后还会出现。

其实,佛教的依止上师,跟世间的欣赏完全不同。如果是世间的歌星或明星,只要你不心疼花钱,买张票到体育馆看一看,不好看就放弃,这没什么不可以。但佛教的与上师结缘,对你现在和将来都有深远意义。所以,大家在依止上师之前,务必要好好地观察,不然,很容易就会被各种妄语欺骗。

现在有些爱说妄语的人,嘴巴特别会讲,虽然是在自欺欺人,但个别人还是会随之改变。前不久,一些在藏地长期求法的出家人,只是听了某个法师的一堂课,思想和行为马上就变了。我听说这件事情后,觉得这些人虽在藏地呆了十多年,但佛法并没有融入自心。那位法师讲了什么呢?他说汉地戒体是存在的,而且特别殊胜,关于这个问题,他去印度跟许多藏传佛教的大德辩论,辩论之前,先翻了七天的汉传《律藏》,然后就把他们辩得哑口无言。听了这一番话,下面许多人觉得他讲得很精彩,很有道理。

当然,他也并不是说藏传佛教不好,而是在强调汉传佛教的戒体很清净。他讲汉传佛教有这个特色,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是说把对方辩得哑口无言,就有点言过其实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光是翻《律藏》的话,根本看不出汉地出家戒体是怎么样的。

关于汉地戒体,以前我也分析过,认为弘一法师的话 应该有密意。对此,我们是站在公正立场上的,并没有说汉传如何、藏传如何。其实不同的说法和辩论哪里都有,不仅藏传各教派之间有、汉传和藏传之间有,汉传各教派之间也有。虽然对于不同的观点,我们有责任进行客观分析,但没必要把自己吹得太厉害。有些人一听说把对方辩得哑口无言,就觉得这人好了不起,赞叹得不得了。但这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你们要不要再分析一下?当然,我们并不是说释迦牟尼佛所传的戒体不存在,而是在它传承的过程中,以前藏地有各种辩论,汉地也有各种辩论。但这些辩论的依据,若想从《律藏》中寻找,恐怕有一定困难。

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汉传佛教太好了,你看我们有《楞严经》、《金刚经》……其实这种说法不成立,因为《金刚经》和《楞严经》在藏传佛教中也有。藏地还有个别道友说:伏藏法极为殊胜,故藏传佛教超过其他教派。这种说法也太片面。你若从有些教言的特殊性、窍诀性来讲,这么说也未尝不可,就像对依靠《坛经》开悟的人而言,《坛经》比什么法都重要。但这却不能一概而论,以此就断言其他法不殊胜,唯有自己的法最好。

所以,你们有些人应该多闻思,不然,思想和行为很容易改变。只有通过长期的闻思,并对闻思的内容不断修行,直至生起根深蒂固、坚定不移的定解,你的信心才不会轻易动摇。否则,很可能像芦苇一样随风摇摆,别人说好,你就对对对,说得没错;别人说某个上师有功德,你就特别激动:真的?那我马上去依止他。我也觉得他很慈悲,刚见第一面,我就想哭!

其实,依止上师一定要观察。如今有些人自我标榜为成就者,不择手段地诳骗他人,经常吹嘘:我已见到了本尊,并且酬谢供养了本尊。或者说:我看见了邪魔,并消灭了那个魔。包括有些道友也常讲:啊,我见到了什么什么……口出此言者,大多数绝对是在说上人法妄语。所以,希望学佛的人若没有特殊必要,最好不要讲这些,否则,大家会对你的人格起怀疑。因为按照佛教戒律,就算你真正见到了,也不能随便说。但现在很多人真敢说,动不动就声称见到了格萨尔王、布玛莫扎。那天有个人跟我说:您额头上好像有文殊菩萨拿着宝剑。上师您不要动、不要动,我再看一看,看是普贤王如来还是文殊菩萨……哎哟,好慈悲哦!(众笑)

因此,大家不要随便轻信自欺欺人的骗子。我们所依止的善知识,首先应对其特别熟悉,而且他要戒律清净、谦虚谨慎、表里如一,具有出离心、菩提心,行为等各方面特别注意,不会乱说见到什么、听到什么。依止这样的善知识后,再在他面前求得今生来世解脱的正法,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这一段话,希望大家好好记在心里。无论你依止什么样的上师,他不一定要有名声、财富,或相貌端严,因为这些与解脱没太大关系。假如他是一个演员,五官端正是需要的,否则很难登台表演,但作为解脱的指引者,最关键的是要有大悲菩提心,具有能摄受弟子的正法,并能如理如实地行持,找到这样一位熟悉的上师很重要。

不过,现在很多人喜新厌旧,经常抛弃以前所依止的真正善知识,而去追随一些假装的大成就者,最后什么方向都找不到了。我曾看过一个文章,说是有个人以偶尔的因缘,在一次大法会中,遇到一位特别慈悲的某某上师。因为他能做些文字工作,就为上师写了一篇简介,以便上师去汉地弘法利生。上师看了特别满意,请他再为自己写个长篇的传记。他很高兴地答应了,觉得有缘分做这么伟大的事,这个机会千载难逢。于是,他跟着上师去了美丽的藏地草原,在上师的家乡,到处采访以撰写传记。(从那篇文章来看,他的文笔确实不错。)

然而,在大年三十那天,上师突然昏迷不醒,连夜送到医院抢救,三天后才睁开眼睛。在照顾上师的期间,一切与外界联络只能靠他,因此,他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真相。这时他大失所望,原来他心目中的偶像——最景仰的上师,并不是所想象的那样。上师醒来之后,对他仍是很好,但他对上师的看法已不同昨往。他尽义务般地把传记写好,交给了上师,然后选择离开。曾经他一心只想出家,后来也没有这种想法了。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盲目地依止一位不熟悉的上师,最终可能后悔莫及,甚至毁坏自己的道心。不过,也可能是他的分别念太重,没有了知上师的真正密意。但不管怎样,依止上师需要长期观察,否则,将来很容易落入互相毁谤的网中,自害害他,没有多大意义。

当然,观察上师也不能只看表象。有些人虽有一点世间的有漏神通,但那只是暂时的,有时候灵验、有时候不灵验。而无漏的神通,只有圣者才拥有,其他人根本不具备,要想得到这样的神通相当难,所以作为弟子,不应该轻信有些话。而作为上师,说妄语对修行也有一定障碍,如果你想维护佛教的形象、自己的形象,最好不要说妄语。即使你真有一些梦境或感应,也不要轻易讲出来。

我曾听一位法师说,他自己讲经四十多年,前十年需要备课,而十年之后全靠感应,根本不用看书,是佛菩萨借着他的口在说法。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很佩服。按照乔美仁波切的观点,就算是凡夫上师,在讲经说法时,诸佛菩萨也会融入他的身体。但即便如此,也应该尽量说些谦虚的语言,你若是有超胜的功德,不必去故意宣扬,人们也会直接或间接推知。历史上很多大成就者,一般都不承认自己的功德。包括法王如意宝,一直跟别人强调:我不是伏藏大师列绕朗巴的化身。我没有什么神通神变,也没有认定活佛的能力,一辈子从未认定过任何一位活佛……话虽如此,但人们对他老人家的尊重是怎样的?他老人家对佛教的贡献又是如何?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

所以,作为大乘修行人,我们肩上有弘法利生的责任,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则,明白自己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如果整天胡说八道、胡言乱语,也许刚开始的时候,极个别没有智慧的人会跟着你,但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因为具有智慧和悲心的语言,才对众生唯一有利。因此,不管是谁,做人一定要有基本的道德。

否则,如今有些佛教徒的言行,让人看了心里很不舒服。尤其是有些在家人,总喜欢说我见到了鬼我见到了魔我见到了菩萨。原来有个居士说:观音菩萨让我一定要到藏地求法。我到了马尔康时,观音菩萨又现前了……乍听之下,他的境界似乎比无垢光尊者还高,尊者传记中都没有这么丰富的经历。但他说完这些以后,又开始讲别人的过失:这个人对我不公平!那个开车的司机多坏啊!这样一说,不免让人大失所望,像我这样的寻思者会觉得:怎么见过观音菩萨、能与圣者对话的人,相续中还有这么强烈的烦恼?

当然,我个人修行很差,讲法时经常会得罪不少人,但这并不是故意针对谁的。我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为了维护佛教的利益,同时也想提醒某些修行人:如果不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会跟佛教相去甚远。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明白这些道理,我才举了一些例子。在举例的过程中,也许无意间击中了某人要害,从此他对我非常不满,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总而言之,今天讲了不邪淫和不妄语,如果能守持这两大戒律,对我们做人或修行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利益。然而,对有些人来说,不说更高的出家戒、密乘戒,即便是最基本的十善,自己也很难守持。因此,我们修行时要脚踏实地,最好不要说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