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您恒具菩提心
愿您每天都过得有意义
27
九月
星期四
本文为非洲菩提学会原创发布
来源:AfricaBodhi
转载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菜根谭》是明朝洪应明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是珍贵稀有的宝训。它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有人评价说,这是一部凝聚了儒、道、释三教思想的书籍。但凡书籍,皆随缘而解,也许不同阅历、不同修证的人,会从中汲取到不同的智慧精华。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一个恪守道德规范的人,也许偶尔会寂寞;但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所以,一个心胸宽广、知天达命的人,不仅会考虑到死后的名誉,更会考虑到死后的因果报应。
莲花生大士曾说:“是故见解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因此,我们宁可忍受一时的寂寞、冷遇,也不要依附权贵,做违背道德的事情,以免万劫遭报,孤苦凄凉。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他的思想行为应该像青天白日一样,没有什么不能让人知道的。而他的才华和能力应该像珠玉一样深藏,从不轻易向世人炫耀。
《道德经》亦云:“揣而锐之,不可常保。”进一步来讲,一个恃才放旷、锋芒毕露的人,很容易被傲慢心毁坏修行。贪、嗔、痴、慢、疑都是心灵的毒素,其中“慢”是隐藏得最深的敌人。《俱舍论》中,慢被分为七类或九类。七慢包括:傲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其中由比较而形成的慢心包括:傲慢、过慢、慢过慢、卑慢。比如心里想,与劣者相比,我更胜一筹的自满之心称为傲慢;认为我已胜过了与自己同等者为过慢;认为在其他殊胜者当中,我更高一筹为慢过慢;认为自己与特别优秀者比起来,仅仅略显低下,但自己还是很了不起的,是为卑慢。所以,我们都应该谦冲自牧,大智若愚才是真正的境界!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风光,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战战兢兢;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祥和之气,而人的心灵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
这句话很容易被忽略,以为仅仅在谈天气。事实上,“疾风怒雨”何尝不是人的嗔心呢?嗔心能破坏心的平静喜悦,并积聚很多负能量,对周围的人伤害极大。《寒山诗》云:“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所以,行菩萨道的修行人,是最重视静修安忍的。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烈酒肥肉这些昂贵的食物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往往是平淡的。标新立异、个性乖张的人往往也不是高人,真正的高人往往都质朴无华。
这句话对当代人应如当头棒喝。许多人以“吃货”自居,以“吃货”为荣,事实上,早在很多年以前,济公和尚就告诉过我们:“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叹世人愚昧,不辨因果,因为口腹之欲而犯下了无数的杀业。殊不知,真正的美味往往都是清淡的,恰如苏轼诗云:“人间有味是清欢。”同理,真正超然物外、臻于化境的人都会谦冲自牧、敦厚稳重,甚至默默无闻,例如《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由此引申,我们无论对谁都应该礼敬有加,不该以貌取人。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为人要存一点素心。”
与朋友相处时,要抱着患难与共、仗义相助的侠义精神,而做人则要有一颗天真善良的赤子之心。
如果认为,这一句仅仅在教你如何交朋友,如何活得简单,那就未免太狭隘了。首先,不妨想一想,“侠气”是什么?侠气就是利他心!利他心又是什么?利他心就是“你的痛苦我来挑,你的烦恼我来解决,你的困难我来帮忙”!所以,谁是真正的侠客?佛菩萨!佛菩萨发愿要帮助每一个众生解决终极问题,把众生百千万劫的苦难扛在肩上。
那么,什么是“素心”?素者,干净也。所以,素心就是本然清净的心!索达吉堪布曾说,对于一切人和事,我们都要时刻观清净心。心清净了,世界也就安静了。
— 未完,待续 —
心中有上师三宝陪伴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孤单
愿智慧的法雨流入您的心田
长按下方动图识别二维码 关注 {欧洲菩提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