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弟子规240 | 博与专 返回

弟子规240 | 博与专

求学足迹 2023-01-31



说完定和散,再说说博与专。

一般来讲,在义务教育以及大学最初两年,各种基础知识都要学,而在这之后,就可以选个专业,作为自己的研究或事业方向了。

可以说,对大部分人来讲,先博后专几乎是天经地义的,它的好处也很明显:有了各方面的常识性基础后,再选一个领域去专门深入,就得起来,否则可能会缺乏后劲。

对于需要达成某种目标的人生来说,总是一味求广博,就会没完没了。对此,无垢光尊者曾说:所知法无穷无尽,不论你怎么学也无法抵达尽头,所以必须修行。

此外,博而不专会落于浮泛,无法形成有力的深度,就像庄子说的: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他告诉我们,修道最忌讳的是杂,杂了心就不专一,念头就多;念头多了,就无法摄持并向内专注,就扰;扰了就会落入忧虑和纠结;忧虑纠结,就修不下去了。

所以,萨迦班智达教诫我们:智者学习诸知识,究竟一门通世间,愚者虽是见识广,不能照明如星光。他把群星和太阳做了一个对比:群星虽然遍布虚空,却无力遣除黑暗;太阳虽然只有一枚,却能遍照世间。

《荀子劝学》里也有一个比喻:鼯鼠五能,不能成一技。鼯鼠是一种小飞鼠,有点像松鼠,它能飞,却飞不上屋顶;能攀,却爬不上树梢;能游,却渡不过小水沟;能跑,却赶不上人走;能藏,却盖不住身体。它有五种技能,却没有一样拿得出手,很悲哀。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一门深入。

当然,一门深入,也可以有主有辅。比如今年开三门课,你可以主修净土、兼学般若,或者主修前行、兼修净土。如果没有主次,全都听一听、修一修,种个善根也可以,但很难有明显成效。抓住重点很重要。

道德和智慧的学习,与一般的知识不同,虽然也讲究积累,但贵在通达。学得再多,但博而不精,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究竟的见地,就很难得到真实的学问或修证。






欢迎大家以学习心得方式参与打卡,刊登后即可获得精美礼物。

邮箱收稿:qiuxuezuji2022@163.com
字数:600字以上
内容:请结合如何将弟子规运用到自己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