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道甘露妙药11 | 讲记
——善道甘露妙药
华智仁波切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意思是说,如果对经堂、佛堂、斋堂、僧寮等僧众的资具毫无恭敬和爱惜,反而是轻视、侮辱等,比如穿着鞋进经堂,或者把吃的食物、喝的饮料带到教室里,不注意而弄脏了僧众的经堂或教室;又或者冬天的时候自己家里很冷,想节约家里的电费,看到经堂里有暖器,又干净又暖和,就带着茶壶在经堂里喝茶、睡觉等。这样为了个人方便而受用僧众的经堂或教室,都属于轻视、侮辱经堂等的不如法行为,就是犯了等同无间罪的罪业。
过去,石渠江玛寺的托嘎如意宝要求道场的弟子们,哪怕是僧众舀水的水瓢,也不能为个人使用。
以前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格西到石渠游学,他听说石渠江玛道场非常具有盛名,有很多智者,于是就想去江玛道场做辩论。起初他对托嘎如意宝并没有很大的信心,由于他当时就住在水井旁边,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僧人来打水,走到打水的地方后,没有打水就返回去了,当时格西心想:他带了水桶,这里也有水瓢,他为什么不打水就回去了呢?过了一会,他手里拿了一个水瓢过来,才开始用自己的水瓢舀水。这时格西问他:“那里不是有水瓢吗?你怎么不用,又回家去取了一个水瓢呢?”那个僧人回答说:“水井边放着的水瓢是给僧众打水时用的,托嘎如意宝特别强调,个人不可以使用僧众的财物,如果用了后被托嘎如意宝知道的话,一定会被狠狠地批评。”听到这些话后,那个格西心想:这位托嘎如意宝对因果细微之处都非常谨慎,真是一位如法取舍的大善知识。于是心里不由自主地对托嘎如意宝生起了很大的信心,然后就在托嘎如意宝面前听受了《入菩萨行论》。托嘎如意宝《入行论》的传承,来自于寂天菩萨的转世——华智仁波切,而这位格西又是怙主老人家的上师之一,并且在其面前学习了《入行论》,所以怙主老人家也曾亲口说过,自己《入行论》的传承,是来源于华智仁波切这一脉的传承。
另外,除了不能随意使用僧众的资具之外,更不能把鼻涕等擦到经堂的墙壁或柱子等上,这是对经堂等极其不爱惜、不尊重的行为。这里说的“鼻涕等”,还包括了比如自己的身体靠在经堂的柱子或墙壁上,以致于自己身上的汗,或者头发上的油等沾到经堂的柱子或墙上,等等。同样,如果自己的脚、袜子等不干净,踩进经堂后,虽然自己认为并没有把经堂弄脏,但实际上经堂里,或者经堂的地毯上都留下了难闻的味道,这样也不行。在僧众的团体当中,个人的清洁卫生就会影响到僧众,所以平时要定期洗澡、洗脚、换洗衣服等等,否则辛辛苦苦来听一堂课,虽然听课有听课的殊胜功德,但是由于个人卫生不好,把僧众的资具弄脏而造下严重的罪业,就非常得不偿失了。所以在受用僧众的经堂、资具等方面,大家一定要小心谨慎,否则不知不觉当中,就会积累大的罪业,造了这些罪业以后,就会转生在身体犹如柱子、身体犹如墙壁等的孤独地狱当中。这些相关的内容,在《毗奈耶律本事》、《正法念住经》等中都有所讲述,大家可以去阅读。
这里所说“佛殿的物品”,就是指寺庙、经堂等当中僧众的资具,比如坐垫、饮食、场地、水电等任何财物;所谓的“供三宝基金”,是指他人供养三宝的钱或物品;“供养建造三宝所依的财物”,就是他人供养用来维修经堂,建造、修缮佛像等三宝所依的钱或物品。如果把这些财物作为个人的东西来受用,那么所造下的罪业就等同于无间罪。比如,我们这里有时候会停电,但是为了保证僧众日常的讲经说法不被间断,经堂和教室一般都会有发电机供电。那么这个时候,除了一些有特殊开许或可以付费使用的之外,把自己的电脑、手机等私自带到经堂或教室里充电,又或者带着保温壶去烧水,把电热的坐垫带到经堂自己使用等等,这些就是上面所说,为了个人方便而受用佛殿财物的行为。这里只是以电为例,那么其他任何属于僧众的东西,都是如此,不可以作为个人的东西来使用。以前上师法王如意宝在世的时候,对这类情况非常重视,数数强调的缘故,大家当时都特别小心注意。现在各班的法师上课的时候应该也有讲吧,但还是比之前强调的少,如果连各班的法师都不讲的话,很多人虽然能学到一些经论的知识,口头上也能讲一些,但自己行为的取舍方面不会去注意,最后就会导致造罪的情况。而且这类行为所造下的罪业和其他一般的罪业不同,其他一般的罪业不会直接堕入无间地狱,但个人受用僧众经堂的财物、供三宝基金、供养建造三宝所依的财物等的话,罪业是等同无间罪的,将来就会直接堕入无间地狱。
供养佛法僧三宝的财物当中,法宝又分为教法和证法,证法的话,僧众可以通过修行而证得,所以供养证法的部分僧众可以受用,但是供养教法的部分,连僧众团体也不能受用,比如印经书的钱等等。供养僧宝的财物都是僧众公共所有,根本不能作为个人的东西来使用,比如我们上面所例举的那些,受用佛殿的物品、供三宝基金、供养建造三宝所依的财物等,就是夺取三宝的财产,由此就犯了菩萨戒的一种根本堕罪,在今生命终的无间,就会转生到饮用沸腾烊铜水的地狱等当中,从这些地狱中出来后,还要受生千次饿鬼之身,感受无量痛苦,等等。
以及下至佛殿中须上午所呈献之供品,下午呈献;说须夏季所呈献之供品,秋季呈献;说须现在所呈献之供品,于期供等之间放置,改变原本意愿故,来世将转生腰部中断、以细微筋相连而受苦的孤独地狱。《律本事》中如是讲述,是故当极为慎重,并且对于佛之诸多圣教中所述,如实宣说之获殊胜利益与罪业之理,应当深信。
也就是说,乃至于在经堂、佛殿中,施主特意说明需要上午供的灯,不能拖到下午才供,一些用电的供灯也是以此类推,需要按照施主的要求及时供献。施主特别说明需要在夏季时供献的供品,不能拖到秋季才供。比如,有些寺庙夏季的时候,施主供养的供品会多一些,秋季或者冬季的时候,供品就比较少,那么管理人员自作主张,把夏天的供品留到秋天或冬天再供,认为这样平均分配很好。实际上不是这样,施主特意说明要在夏天供的供品,绝对不能拖到秋天或冬天才供。比如,我们喇荣道场法会期间的供斋,施主明确要求什么时间供斋,就应该在那个时间供,说是需要今天供的,就必须当天供,如果当天用不完的话,也要及时分发给僧众,如果当天来不及分发,最迟也要在法会结束前分发给每个僧人。否则,说这次夏天法会的供品多了,等到冬天的持明法-会,或者明年的金刚萨埵法-会、地藏法-会再供,这样的话,作为管理人员就会造下很大的罪业。再者,施主特别说明是需要今天供的,也不能放到过几天的初十期供时才供,比如,今天是藏历初三,施主特别要求今天就做供养,那么负责的人不能认为过几天就是初十,到时候会有荟供,那个时候再做供吧,然后故意改变施主原本的意愿,自作主张拖到初十期供的时候,或者拖到下一个法会等的时间才供养等等,这些都非常不如法。华智仁波切这里说,由于改变了施主原本的供养意愿,来世就会转生在上半身和下半身之间腰部中断、仅仅以细微的筋相连而受苦的孤独地狱当中。一般来说,世间之人腰部斩断,中间有些许粘连的话,也不一定全身都感受得到很大的痛苦,但是孤独地狱的众生腰部斩断后,全身都会感受极大的痛苦。以上的这些,在《毗奈耶律本事》等当中都有详细的讲述,罪业非常大,就是堕入无间地狱、孤独地狱等的因,所以大家一定要记在心里,行为上也要特别谨慎地取舍。
意思是说,对于任何存在的新旧寺庙和三宝所依,都要生起恭敬心和清净观,然后精进地做顶礼、转绕、供养等,那么无论是现前的增上生,还是究竟的决定胜一切当中,善聚的吉祥胜德都会辗转增上,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至诚心,努力行持。以上这些,华智仁波切合掌来祈请大家记在心里、如法而行。
以上圆满讲述了中善的内容,下面是后善的内容:
吾此谛实之句得成就。
利乐根源圣教普兴盛。
祈愿殊胜怙主三宝有高的威望;持教僧团能够团结和合、戒律清净、闻思修的事业善妙;诸经堂中也不能没有讲修,又或者只有一些佛像,但是没有供奉,所以这里祈愿经堂中的讲修、供养都能够增胜;作为一切众生利乐根源的圣教,能够十方普遍兴盛。
无勤受用圆劫之吉祥。
一般的俗家信众没有很多的时间做闻思,所以精通大经大论比较困难,但是可以供养三宝,所以这里华智仁波切祈愿说,愿一般的俗家众为主的群生都要供养三宝。以藏地为例,虽然总的来说,相比之下并不富裕,但也可以结合各自自身的情况做相应的供养。往昔一个贫穷的乞丐对三宝做了一点供养,大悲世尊对此也有诸多赞叹,所以物质上的供养固然重要,但最主要是在自己的内心。供养三宝也是积资净障的一部分,这方面不精勤的话,没有足够的福德资粮,有些事情再怎么辛苦也不一定能获得自己所求的结果。所以,这里祈愿众生都要供养三宝,三宝大悲的加持进入一切众生的心中,并且外器世界风调雨顺,没有地震等四大的灾难,内有情具足信心、悲心,安住十善业道,无病、长寿、具足受用等功德,不需要精勤,器情的一切安乐和受用等就如同具圆劫时那样圆满吉祥。
吾谛实句如佛皆成就。
这个偈颂是华智仁波切对于自身方面的发愿,这里并没有发愿说为众生传授大圆满、大手印等甚深的高法、大法,而是首先愿自己一切生生世世中都不离三宝,特别来说就是不离邬金第二佛陀莲花生上师,然后为群生讲授对三宝身语意所依恭敬、供养、生起信心等的正法。大家都要随学华智仁波切,无论如何都要发愿为众生讲授佛法,特别是讲授像这样对三宝所依恭敬等的妙法。最后,华智仁波切发愿自己以上的这些谛实句,也能如佛的谛实语一般悉皆圆满成就。
华智仁波切的这些发愿,就是给我们做了一个如何发愿的模版,所以大家平时也要这样数数发愿,这至关重要。
以上本论的后善部分也讲完了,下面是后跋:
这里华智仁波切说,撰写这部《善道甘露妙药》,自己欲利益众生的心,没有掺杂任何自私自利,也就是没有追求世间八法的心,而是像是白海螺和明月一样洁白,形容自己的等起清净。其次,由于每月初十都需要共修莲师法,并且每年都会有莲师初十大修,华智仁波切相熟的道友才旺荣布,新修建了主要共修莲师法的经堂,在此期间,华智仁波切自身随喜了些许财物,并以此缘起,撰写了《善道甘露妙药》的教授。
1. 对经堂、佛殿等轻侮的行为有哪些?这样做了的话,会造怎样的罪业?
2. 为什么甚至不能用经堂的扫帚打扫自己家?会造下怎样的罪业,将来需要承受什么果报?
3. 解释“佛殿的物品”、“供三宝基金”、“供养建造三宝所依的财物”分别指什么?受用这些会造下怎样的罪业?将来需要承受什么果报?
4. 解释“改变原本意愿”。改变施主原本的意愿,会造下怎样的罪业?将来需要承受什么果报?
5. 我们应该如何随学华智仁波切做广大的发愿?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获取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