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返回

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编者按】


在日本有个古老的寓言:


有一次,一个武士质问禅师,让他解释何为极乐世界、何为地狱。禅师叱责道:“粗陋之辈,何足论道!”


武士感觉受了侮辱。他从刀鞘中拔出长刀,吼道:“如此无礼,我杀了你!”


禅师平静地回答:“此为地狱。”


武士突然领悟,禅师所谓的地狱是指他容易受到愤怒的控制,于是平静下来,放刀入鞘,向禅师鞠躬,感谢指点。


禅师又说:“此为极乐世界。”


寓言中,武士被语言刺激后,情绪激荡,失去理智,暴跳如雷,甚至要行凶杀人;可是他一旦控制住了情绪,便会谦卑平和,虚心向学,不仅懂得了感恩,人也变得柔软许多。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全凭你怎样把控情绪。


人这一辈子,挣钱的能力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有钱不一定意味着幸福快乐。而稳定的情绪及好好说话却可以带给你意想不到的财富。


如果你去看一眼清晨人山人海的医院,看一眼ICU高额的医疗费。你就会发现人生真的很贵,没什么值得你用命去博。远离了坏情绪便远离了很多的毒气,拥有稳定的情绪便拥有了好的身体。其实很多事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糟糕,很多人也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重要。


从今天开始,和坏情绪说No! 


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微笑向阳。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在天地的尽头会一会更好的自己!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在面对伤害、侮辱的时候,我若能安忍,不仅会让其他人对我刮目相看,更可以训练我的内心。如果所有人都对我非常好,我又怎么会有修忍辱的机会呢?既然对方给我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帮我积累了这么大的福报,我怎能不知恩念恩,反而恶言相向,出手还击呢?”


当年阿底峡尊者就是考虑到,在藏地弘法时,会受到众星捧月似的恭敬,没有人会羞辱自己,为了修持忍辱,便故意带了个脾气暴躁的人一起进藏做他的随从。连阿底峡尊者这样的成就者,都在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修忍辱,我们又怎能对忍辱的对境生嗔恨心呢?应该感恩才对啊!


 就这样反复思维、反省、忏悔,并吸取教训,下定决心,下次再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能一时冲动,意气用事,一定要平和地面对,妥善地处理。



“铁杵磨针,滴水穿石”,虽然嗔恨心很难控制,但若能从最小的嗔恨心开始入手,经过再三训练,一定会有进步,以后的表现一定会越来越好。


为什么要从最小的嗔恨心开始入手呢?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次第,先易后难。在面对小的嗔恨心时获得了胜利,自己就会信心百倍、兴致勃勃。随着修行功力的不断增强,最后在面对剧烈烦恼的时候,也能应对自如、举重若轻了。


反之,若在一开始,就妄图去征服巨大的烦恼,就很容易碰得头破血流,第一次一败涂地,就会灰心丧气,再也不会对修行感兴趣了。


////

///

//






小乘佛教的空,主要观察自己的身体。


除了自己以外,平时我们最执着的,就是身边的东西。对自己的执着,叫我执。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外界的执着,我的车、我的房、我的……,叫做我所执,是对我所拥有的物质的执着。我执和我所执,是所有烦恼的基础。



////

///

//


所有的不愉快、毁灭性情绪、负面情绪,都产生于这两个执着之中。


严重的嗔恨心,属于毁灭性的情绪;虚荣心,则属于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的危害没有毁灭性情绪那么严重。如果有一天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执着,则所有的负面情绪与毁灭性情绪都会分崩瓦解。 


如何推翻这两个执着呢?此时此刻,出离心、慈悲心、不净观、禅定等等都排不上用场了,唯一能起作用的,就是与这两个执着完全对立的智慧,也即无我的智慧。


有了无我的智慧,才能断除执着、断除烦恼。







文字:《慧灯之光》系列


配图: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