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2课-脉络难点 返回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2课-脉络难点

思维导图下载

xmind文件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2YadlMyYZdvgiXYWg_cnQ  提取码:xs4z


JPG文件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g7l8mh_K8c1W8CIzEQ9qw  提取码:1q2j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三、介绍下文(上节课)


(四)顶礼如来芽尊者

(五)全论概要

(六)立誓句


详细分析


三、介绍下文(上节课)


◎ 简述位置


(四)顶礼如来芽尊者


1、偈颂


2、偈颂解释


3、旁述:如来芽尊者的生平

1)如来芽尊者的证悟

2)和华智仁波切的关系

3)如来芽尊者的加持

● 例说


4、总结:应恭敬祈祷具有功德的传承上师

● 别说:真正懂历史的人少(多是学术研究,佛教徒要寻求内心的证悟)


(五)全论概要


1、偈颂


2、偈颂解释


3、广说偈颂

1)广说偈颂前两句(以《心性休息》为例)

2)广说偈颂后两句


4、劝诫

1)闻思角度:从了解佛理的角度劝学《前行》(正面说/反面说)

2)实修角度:从调伏烦恼,自利利他的角度劝学《前行》


(六)立誓句


1、偈颂


2、偈颂解释


3、广说偈颂

1)广说偈颂第一句

2)广说偈颂第二句

●  别说:华智仁波切听闻《前行》二十五遍

① 反面说:有的人听三四遍就不耐烦

② 正面说:大学教授发愿每年看一遍

③ 结论:

A、闻思:对闻思佛法应无有厌足

B、实修:对治贪嗔痴应无有厌足

3)广说偈颂第三句(例说)

4)广说偈颂第四句

● 消归自心:随学华智仁波切的发愿(祈祷本传上师,加持自己利益众生)


本课难点


◎ 改变思维模式,从反复闻思《前行》开始


上学时年年苦读,二年级的时候不再需要一年级的书,等高考之后,把所有书统统卖了、扔了,是感觉最爽的时候。十几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书读了、了解了、知道了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反复看呢?本课中我们学到像华智仁波切这样的大成就者,在上师面前听闻了二十五遍上师窍诀,才汇集成这部《前行》。难道佛法的方式方法和世间的不一样?!


要知道,无论是本论作者还是作者的上师,都是和一般凡夫完全不同的圣者。圣者说出的话,和世间老师、各学科的教材,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两种概念,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虽然《前行》看起来文字简单,但是意味深长,我们第一次学习的时候是一个感觉,第二次看的时候完全是另一种感觉,有些师兄甚至惊诧:“咦?第一遍看的时候我挺认真的呀?为什么这里没看到?”或者对同样的公案、教证,忽然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就是圣者金刚语的特色,不管看多少遍,每一遍都有新收获。而世间的小说,却不会有这样的作用。


《前行》就是一个无尽的宝藏,而你能从中得到多少宝贝,完全取决于你的努力挖掘程度。


◎ 修行是一件很朴素的事情


很多人没有学佛之前,想象着“修行”是什么样的?像电视剧里那样,穿着白衣服坐在悬崖峭壁上,头上冒白烟?还是在空中飞来飞去,有各种神通,可以随意变化?


怀着各种各样新奇的想法,真正开始修行的时候,没有发现有什么神乎其神的技巧,也没有出现什么奇异景象,就是很简单,每天坚持闻思修,按照《日修闭关要诀》中说的一天一天坚持下去。


上师在这里讲到:“多年以来,我一直沿循这样的修行道路,完成了自己的前半生,后半生肯定也只有这一条路。除此以外,我从来没有想过,早上起来就飞来飞去,晚上一下子就入于光明。根本没有这种想法,也不可能这样的……不可能看到这本书有个修法,觉得比较好就试一试,看到那本书有个修法,又开始修一修,本人是在一个修行窍诀上完成一生的,诸传承上师的修行都是这样,我所认识的上师也是这样,因此你们最好也能如此。”


无始以来,我们习惯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喜欢接触不同的人,看不一样的风景。但修行,是一件默默地、只和自己有关的、朴素平常的事情。很多高僧大德都是非常耐得住寂寞的,就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坚持中改变相续,进而获得证悟的。我们如果真的想对自己有利(暂且不谈利他),也要耐得下心来,追随前辈大德的足迹,默默无闻的使自心与法相应。

 

编写师兄:定解B20 定解B22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1002-定解B06-001】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