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索达吉堪布 >> 沉默的大多数——索达吉堪布慧晤潘宗光教授 返回

沉默的大多数——索达吉堪布慧晤潘宗光教授


嘉宾:潘宗光教授&索达吉堪布

主持人:梁永斌

地点:泰国·清迈  第六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

时间:2016.7.12


沉默的大多数



主持人:在国外有很多高校,科学家不能公开自己的宗教信仰,担心影响科研的客观性。科学家到底需不需要宗教信仰?

 

潘教授: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西方国家。中世纪时,教廷对科学有很大的打压,因为担心科学在挑战他们。他们的宗教信仰认为,“主”是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神,而科学家不相信这一套,所以从中世纪以来就打压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譬如伽利略,大家都知道他是被烧死的。这到后来才慢慢有所改变。


最近这一百多年,对科学的打压,已经从物理学转向生物学。譬如美国的某些省份曾经立法,不允许教导进化论。教廷对科学界的打压,导致科学界的反弹。很多科学家批评宗教,只是因为他们受到宗教的打压。


第二个问题是,科学没有宗教是瘸子,宗教没有科学是瞎子,两者不能分开。科学家没有宗教信仰,可能变得自大,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做科学研究时,也没有顾及科学效果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做杀伤性非常大的武器的科学研究,做一些对人类有很大破坏性的科学研究。这些科学家可能没有好的宗教信仰。至于好的宗教信仰,像佛教,它不但有智慧更有慈悲,有了慈悲心,就不会做这些杀伤性的科学研究。


所以我觉得,科学家应该有宗教信仰,这才能让他们做的科研有宗教、道德的规范。

 

主持人:就是说,在课题确立之初要有正确的判断,到底这个科研是否值得进行,对人类是否有伤害。好,堪布仁波切。

 

堪布:科学家到底需不需要宗教信仰?这要看他从事研究的领域,有些可能需要,有些不一定。


我看过中国政协的一份报纸,说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从1901年到1997年——将近一个世纪当中,大概有六百多个,其中约96%有宗教信仰,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没有。美国也有过统计,六十多个科学家当中,只有二十一个没有宗教信仰。


单单从研究的客观性来讲,可能没有信仰也好一点。我去过一些西方国家,他们会很敏感地问你,“信仰哪一个宗教?有没有信仰偏向?”有一次,我在一个学校参加研讨,不小心问到某个教授的信仰,他很不高兴,说这是隐私。不过,作为科学家,毕竟也是一个“人”,最终有信仰可能会很好。因为通过宗教能解决人类生老病死的很多痛苦,以及内心当中的很多烦恼。


没有任何信仰的科学家,也许会排斥跟宗教有关的一切,那在他研究的领域中,可能就会缺少一部分。因为科学不单单只研究物质,还需要研究情感、内心等更深层的问题。这些问题更麻烦。科学家要想研究它,需要一些宗教信仰或对宗教的领悟。





现场互动

提问:亚里士多德把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结合得很紧密。但是,现在的一些物理教学中,只教物理,不讨论哲学或者形而上学。不知道潘教授如何看待这种教学理念?

 

潘教授: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先举个例子,医科。早期医科是整个人体的医科,没有分科,但是后来发展得越来越精密,对每个器官都有很长时间的研究,才明白肺、肾等各个部位的功能和情况,慢慢就有了分工,有了专门处理肝脏、肾脏等问题的分科。这说明什么呢?随着科技的发展、时间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情况越来越复杂,很难用一个整体的理论说明一切事情,所以要分工,专门管理。


我不是说物理不应该跟哲学一起研究,但我明白,现在物理学的发展很快,很复杂。所以要看教物理学的老师怎么看。假如他将物理学作为一个学问来教,没有问题。但在教课的过程中也要让同学们明白,科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是全部。希望在课程当中灌输一些中国传统的智慧、文化,将物理学的发展方向跟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给学生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当然,主要时间还是花在物理的专科方面比较好。







官方公众号:sdjkb2014账号:索达吉堪布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科学与佛教的慧晤系列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