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释》83 * 甘露丸
要通达佛教教理
大家要搞清楚这些因果的道理。现在很多人对佛理一窍不通,虽然他们也讲一些“佛法”,可是讲的根本不符合经论,只不过是他们自己的分别念,在分别念推动下说的语言没有任何价值。还有些人胆子特别大,经常以世间的说法曲解佛教的教义,这种做法的后果非常可怕。如果你要讲解佛法,必须依靠可靠的教证和理证,不要离前辈高僧大德和诸佛菩萨的金刚语太远。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会介绍一些公案。有些知识分子不一定感兴趣,但我觉得这些人还是应该重视公案。即使你已经通达佛教的理论,但在实地行持方面,还是需要学习公案。法王如意宝本来对五部大论等经论通达无碍,可是他老人家在传法时,却经常宣讲佛教的公案、传记,通过这种方式让弟子对因果生起信心和正见。所以,有些人应该改变错误的观念,不要把佛教的公案看成是初学者和老年人的法。
现在很多知识分子只是对世间的部分学问有所了解,这些学问只是所知法中的沧海一粟,如果因此而心生傲慢,轻视具有甚深意义的公案,那就非常可惜了。《四十二章经》中说:“犹若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任何佛法都具有甚深的意义和殊胜的价值,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轻视公案。
什么是特殊十善业?
即:不但不杀生,而且放生;不但不偷盗,而且布施;不但不邪淫,而且守持梵净行;不但不说妄语,而且说真实语;不但不说离间语,而且化解他人之间的怨恨;不但不说粗语,而且说公平正直、柔和悦耳的语言;不但不说绮语,而且说具实义的语言;不但不生贪心,而且修持少欲知足;不但不生害心,而且修持慈悲心;不但不生邪见,而且对上师三宝、业因果、前生后世生起正见,并在正见的基础上行持正法。
要行持特殊十善业,亦要随喜他人如是行持的善根。
作为修行人,我们不仅要断除十恶业,还应该行持殊胜十善业,否则,只是断除十恶业并没有非常大的功德。以不说妄语而言,如果只是像石头一样一言不发,这不一定有很大的功德。如果在不说妄语的基础上,进一步说真实语或者奉劝别人说真实语,这才有比较大的功德。
总之,仅仅行持共同十善业还不够,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精进行持十种殊胜善业,这对今生来世才有大利益。
不仅自己要行持殊胜善业,还要随喜他人如是行持的善根。《金光明最胜王经》云:“善男子,若有众生虽于大乘未能修习,然于昼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一心专念,作随喜时,得福无量。”因此,如果看到有人断除十恶业、行持殊胜十善业,大家应该发自内心地随喜。
博爱众生利益多
人和人大不相同,同样遇到违缘,有的人的生命就像恒伽达一样坚强,而有的人却特别脆弱,甚至走路时摔一跤都会骨折,这些肯定和前世的业有关。
《法句譬喻经》中说,博爱众生会获得十一种利益:福德随身,睡眠安详,不做恶梦,天人护持,众人爱护,不为毒药所中,不为兵器所害,不为大水所淹,不为大火所烧,身处何处都能获得利益,死后转生梵天界。有些人身体很健康,心里没有恐惧和苦恼,身心经常处于安乐之中,这应该就是博爱众生的果报。
精进放生之理
大家应该多放生。这样一方面可以遣除暂时的寿障,也可以消除前世的罪业。《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云:“放诸生命……病苦销除,解脱众难。”此经又云:“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世间人会觉得这些是佛教的传说,其实戒杀放生确实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如果能做到纵遇命难也不杀生,而且尽量救护众生,则可获得天人那样稳固的寿命。如果想延长寿命,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戒杀放生。不仅如此,戒杀放生也是转生善趣之因。如《念住经》云:“一切戒律中,转善趣之因,即此施命戒。”《正法念处经》云:“生天之因,最胜戒者,所谓施命。”《妙法圣念处经》亦云:“恒运慈悲心,救护于含识,如护自身命,而得生天上。”如果能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众生的生命,转生天界不会有任何困难,所以大家要有爱护一切众生的慈悲心。
如果看见众生就想杀害,这种人不要说佛教的理念,连世间的仁义都不具足。苏东坡在《戒杀论》中说,如果有人肆无忌惮地杀生,则已经违反了仁、义、礼、智、信五常……
所谓的生命,并非如有些人说的那样是无因无缘出现的,就像雨后地上忽然出现的蘑菇一样。每一期生命都是由往昔的复杂因缘形成的,这些往昔的因缘与今生的快乐、痛苦密不可分;今生在感受快乐和痛苦的同时,人们又会造下种种善和不善的业,这些业和未来的快乐和痛苦也是息息相关的。和动物相比,人类具有成熟的心智,通过自己和他人的种种感受和遭遇,我们应该能推知前世今生之间必定存在因果关系。
不要说大量救护众生,甚至一年或者一个月救一个生命,这个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恒伽达前世救了一个人,结果生生世世都拥有坚固的寿命,可见救护众生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有多么密切的关系,所以大家今后要精进放生。我们的分别念也推不出功德到底有多大,但因果的规律是毫厘不爽的,未来这种善行必定会给自己带来难以想象的善报。
以沙门四法和菩提心对待他人
佛陀在因地时,即使别人恩将仇报也不会怀恨在心,而世间人则不是这样。有时候我看新闻,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在语言、态度或者行为上稍有不敬或者侵犯,对方马上用各种手段还击,这就是世间人的做法。而佛教的做法却相反,即使别人践踏了自己最可贵的生命,自己也心甘情愿地忍受,而且还将自己的善根奉献给对方,这就是大乘佛教的不共之处。
看到世尊因地行道的故事,我确实非常感动,也经常发愿随学世尊。在座的各位道友,今后如果有人剥你的皮、割你的肉,或者对你散布流言蜚语,或者对你进行殴打,你会有何反应呢?作为大乘佛教徒,希望大家追随导师佛陀的行迹,要以沙门四法对待他们,最好能以菩提心来对待他们。
为了吃肉而杀生不合理
如果从根源上探究,杀生和吃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不仅佛教认为,为了吃肉而杀生是不合理的,有些世间的智者也认识到,以牺牲其他众生来满足一己口腹之欲是不道德的行为。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我的朋友们,不要让罪恶的食物沾染你们的身体。有田里的玉米,有树上的水果,还有葡萄园里的葡萄供我们食用,更有甘美的食用植物和蔬菜。大地供给了丰盛的无罪食物,也提供给人类不用杀戮即可获得的大餐。为什么要以杀害其他生命来维护自己的身体呢?”我觉得他的语言非常有道理。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念大乘经、说大乘法,自以为是释迦牟尼佛的追随者,可是行为连世间人都不如,这真是太惭愧了。
布施不分大小,随时随地都要去做
小的布施,如布施鸡、狗等旁生一个食团,这些也不能轻视。不要今天心情好就喂,明天心情不好就不喂,应该长期负责。心情好的时候喂得很多,心情不好或者有事的时候一点都不喂,最后动物被活活饿死了。
大的布施,如善义王子为利益众生而取如意宝,如果我们有能力,也要发心做这样的广大布施。……
如果我们能这样精勤布施,今生来世必将获得广大的受用,不会感受贫穷,也不会转生于饿鬼,最终将获得圆满正等觉的佛果。
《毗耶娑问经》中讲了很多布施的功德,如:“若人劝施,若人施物,如是等人,皆得大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中说:“有亿多财者,贪欲而无足,少乐而苦多,智人能远离;若乐修福者,舍施随力分,乐修福业人,今世后世乐。”这些教证特别好,大家应该记下来,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用上。明智之士都关心自己的前途,如果懂了做善业的功德和不做善业的过患,应该会考虑自己今后该如何行持。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82课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