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探寻生活中苦之真谛
新德里,印度——有人认为佛教是悲观主义。他们称之为“苦难的宗教”,因为“痛苦”是佛陀教授的四圣谛之始,深植于心。
其实,佛教既不悲观也不乐观。佛教追求真理,它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佛陀教导我们关于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它涵盖了生活的很多领域,例如如何更明智和愉快地生活,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实现我们的目标,甚至于如何平静地死去。
为什么佛教总是谈论痛苦?因为这才是人生的真谛,我们必须要接受它、认识它,这样才能治愈它。佛陀不仅仅谈论痛苦,也教授了如何克服它。这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幸福。
让我来跟你分享快乐的秘密。这一共有三个循序的步骤。
第一步是不论你在做什么都要快乐和享受。
亚伯拉罕·林肯说:“我父亲教我工作,但是他没有教我如何去爱工作。”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享受我们所拥有的和我们正在做的,尤其是我们的工作。有时候,我们太过被我们的好恶所左右。我们做事情是因为我们感觉良好或者喜欢它。大部分时候,如果有人强迫我们工作,我们会拒绝并且感到痛苦。问题是我们如何去热爱或为我们所做的事情感到高兴。
在佛教中,“意乐”是指充满欢喜心做事。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不享受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那么将会发生什么。我们将一天工作八小时但是并不享受。相反,我们会痛恨和痛苦,我相信这对我们的身心来说都不健康。
为什么我们不训练自己去对我们所做的一切感兴趣?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没有喜欢的事物,那么你就要去喜欢你所拥有的。”
我们必须培养自己去热爱事物,并且将积极地对待生活视为一门功课。当你在清晨醒来时,请想这真是美好的一天,我还活着。我有机会去行善,并且多享受一天的生活。当你吃早饭时,请尽情享受,并尽可能享受日常的每一刻。这就是快乐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正念。
俗话说“心不在焉”。我们都身处信息技术时代并拥有很多方便工具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有时候我们并未意识到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的行为好似机器人。我们并没留意到我们生活在我们的旧有习惯当中。
当你在吃的时候,请确保你在享受你的食物而不是在思考或在做计划。我们必须改变我们旧有习惯,尤其是我们生活中那些自然而然的习惯。
如果你在行走,你是否意识到你这一刻正在行走?一个实用的方法就是你必须知道每一刻,无论是好还是坏。如果你在生气,你知道你正在生气;如果你快乐,你知道你正快乐着。不论你做什么——坐、站、洗澡、喝咖啡、谈话等等——请增加明知与正念。
你的心在哪里?是缺席了么?为了得到快乐,你必须让我们的心回到这里,回到当下,并铭记生命中每一刻。我们的身心是一体的,所以尽量不要让你的心经常到处徘徊。在佛陀教诲的方式下,不骄不躁的行动是最重要的修行。佛陀所有的教诲都可以总结为正念。具有正念,然后你再练习佛陀的教诲。
第三步是专心。
在佛教国家,那里有很多佛像。其中一个雕像的姿势是非常有名的打坐姿势。在巴利,我们称它作“三摩地的姿势”,意思是专心。当佛教徒看到这个雕像,它提醒他们无论他们正在做什么,他们应该要集中精力。当你在吃的时候去专心吃,你的心应当在吃上。
你观察自己做的事情么?你能真正专注或专心么?这很难做到,是不是?有时我们同时做很多事情。仔细考虑后我们觉得我们是聪明的,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一边看电视剧一边打电话给朋友。可是这样做的质量如何呢?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尤其是当你开车的时候发短信,或者开车的时候聊天,这可能导致很多问题。专心是另一个能让你在生活中快乐和成功的关键。
这就是快乐的秘诀:享受、正念和专心。如果你遵循这些步骤一时接一时,一日又一日,你的修行会更精进。但是你必须从现在开始去改变,开始新的旅程。
请享受快乐之旅。
感恩您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微信号:WYBS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