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了快乐》十八 | 以虔敬心来度量心灵的进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福德与上师》
在此,“福德”再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为寻找正确的上师需要大量的福德。若无福德,甚至连遇见心灵导师的愿望都不会生起,更遑论能以正确的发心培养出清明的能力,来辨别上师是否既纯正又适合自己。找到上师是一回事,有足够的福德不去怀疑自己的选择,并能一直相信他又是另一回事—这需要有海量的福德。事实上,在你与上师的关系中,每一阶段都需要福德。
在这一生中,你与上师的业缘所积聚的福德一直都潜伏着,有如你在飞往证悟航班的等候名单上等候通知。一旦你遇见上师,那个福德便开始成熟,此后,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然而,你的心灵之道终将如何展开,完全取决于你与上师,例如,他可能会叫你放弃现在的生活,去做完全不同的事。果真如此,那就是你必须追求的法道,因为你必须为了最终能获得证悟,而付出任何代价。
《以虔敬心来度量心灵的进展》
在佛法修持的每个阶段,理解(《undcrtanding)(expunu《)经验(experiene)与证悟(realization)都会在你心中增长。因此,无论你有多少信心,由你的证悟结果所归纳的结论,完全是你自己的。因此之故,唯一真正能显示你的心灵是否有所进展的,就是你对上师的虔敬心以及对有情众生的悲心,是否有所增长。除此之外,你所有的净境(vision)、梦境或从佛法修行者协会
赢得的奖章,完全不代表任何事情,也都毫无意义。
诱使我们依的状况或条件有三种:(一)恐惧;(二)信任感或虔敬心(三)悲心。在这三者之中,恐惧是最强大的。
对于世俗的事务,特别是跟“得”与“失”有关的,我们总会感到恐惧。
此由于害怕被雨淋湿,我们躲在雨伞下接受庇护;同样种类的恐惧,也使得佛它教国家的农人与商人们进入佛堂祈请,尽管他们对哲学毫无兴趣。对这些人而言,无论是缘起实相或空性,都毫无意义。然而,由于他们身处佛教国家,佛、法、僧就成了他们的“神”,因此,他们如鹦鹉学舌般向三宝祈请,希望能够长命百岁、生意兴隆、五谷丰收,并以物质供养与绕行圣迹作为回报。尽管这种态度并非皈依的究竟目的,我们却不应该嘲笑它。
那些信念单纯的人而言,这可以是步向更深理解的垫脚石,况且,并非只有生于传统佛教社会的人才会有这种态度。大多数步上佛法之道的人,都常把佛陀想成是救世主,如同基督徒所想的耶稣一般,而且他们往往是由于恐惧、感到需要保护才来依佛陀。这是引导修行者皈依的第一种恐惧。
第二种是对于轮回痛苦的恐惧,例如害怕自己投生于地狱道。苦于这种恐惧的人不太关心谷物歉收或利率调升,他们最大的恐惧反而是被轮回所困住而受愚弄。他们已培养出“尽所有智(藏ji nyed pa khyen pai yeshe wisdom of knowing),认识到陷入轮回的危险;而且他们对所有众生的悲心,更引导他们不仅恐惧轮回,也恐惧仅只希求自我解脱(涅槃)的自私。
除了恐惧轮回与涅槃之外,金刚乘修行者所承受的是第三种恐惧,那就是对不净显相的恐惧。因为只要我们的显相不清净,二元边见之根就永远无法断除。
《信任感或虔敬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相当程度的信任感。例如,想喝茶时,你别无选择地只能相信集合茶叶、茶具与泡茶的技巧,就能泡出一杯好茶。要能成功地做到这件事,其中不能有任何一项元素欺瞒你。因此,如果有个设计精美的茶包,搭配雅致的绳结与标签,可是里面却无茶叶,它就无法以热水冲成茶。
虽然它看上去像个茶包,可是泡不出茶来,因此它是“欺瞒的”(deceptive)决定追随心灵之道,是人一生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事。经常,这是人们在曾经信任的世俗目标违背了自己之后,想要转向更可信任的道途时,所做的决定。如果听闻、思维教法与修持禅定让你受到启发,很可能你就会选择信赖佛法的逻辑。而当你逐渐培养出对“佛”、“法”、“僧”不可动摇的信心,也相信这是世上唯一真实的无欺之道时,你更会渴望去追随它。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