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讲记 第62课
现在我们宣讲的是十善业道和十不善业道,前面对于断三根和邪见等着重进行了介绍,今天我们讲第五。
己五、思与几业道俱生
思指思心所,在造业的时候力量是非常强的。整个行蕴都是以造作为性,也就是所有行蕴当中的心所法和不相应行都有一种造作的作用。但是在所有这些当中思心所造作的功用最强烈最明显,所以很多时候就把思安立为造作。
不管是善业还是不善业,前面都有一个思心所引发,所以此处说思心所和几个业道可以同时产生。
思与不善一至八,
顿时一同而产生,
与善一至十之间,
非与一八五俱生。
第一句和第二句主要讲思心所和几个不善业道可以同时产生;第三句和第四句主要讲思心所和几个善业道可以同时产生。
“思与不善一至八”,思心所和不善业道,“一至八”,思和一个不善业可以同时产生,乃至于思和八个不善业可以同时产生。“顿时一同而产生”,可以同时一起而产生。“与善一至十之间”,和一个善业道,乃至于和十个善业道都可以同时产生。但是特殊情况,“非与一八五俱生”,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和十种业道同时产生;第二种情况,思心所和一个善业,思心所和八个善业,思心所和五个善业,不可能同时产生的情况,后面我们要学习。
首先思心所和不善业一至八可以同时产生。首先意业是别别产生的,当我们产生贪心时,不会产生害心,也不会生起邪见,所以思心所和意业当中的任何一个可以同时产生,心的三种不善业当中的任何一种,不管是单独产生的贪心,或者单独产生的害心,或者单独产生的邪见都可以。这是思心所和一种不善业同时产生的情况。
思心所和贪心、害心同时产生是不行的。为什么思与不善一至八,没有一至十呢?其原因也是因为意业当中贪心、害心和邪见不可能同时产生。如果可以同时产生,那么一至十都可以具足了,就是因为不能同时产生的缘故,不可能出现九个和十个同时产生的情况,最多只有到八个。身三语四有七个,再加上意业当中的任何一个(加上贪心,或者把贪心去掉加上害心,或者把贪心、害心去掉,加上邪见不管怎么加只有八个,不可能有九个、十个的情况)。所以意的不善业是特殊情况,只能够三种当中的一种产生。
思心所和两种不善业同时产生的情况,比如在注释当中讲到处于贪心状态而不予取。贪心是一个不善业,在贪心的状态当中去偷盗,这就是两种不善业同时产生,思心所和这两种不善业同时产生。
思心所和三种不善业同时产生的情况,比如以害心抢夺杀生。害心是一种不善业,属于意三当中的其中一个;抢夺就是偷盗,也是一种不予取;在抢夺过程当中同时把对方杀了,就是抢劫杀人。这就是和三种不善业俱生。
思心所和四个不善业俱生的情况,比如以害心分裂对方,通过害心为基础,分裂对方说离间语,妄语和粗语同时有,所以思心所和四种不善业同时产生。
思心所和五种、六种、七种不善业俱生的情况,比如自己处于意的三种不善业当中的其中任何一种,不管贪心,害心,还是邪见,委托他人做四个不善业,或者委托他人做五个不善业,或者委托他人做六个不善业。
如果自己处在意的一个不善业,比如处在贪心当中,让别人去做了四个不善业(前面讲过,七种不善业当中除了邪淫自己没有办法委托别人去做之外,其他的都可以委托别人做,让别人偷盗、杀生、说离间语等等都是可以的),自己一个贪心再加上四个不善业就是五个不善俱生。如果委托别人做五个不善业,那么自己的贪心加五个就六个俱生。如果委托别人做六个不善业,自己处在贪心当中就和七个不善业俱生。这是思心所和五种、六种、七种不善业俱生的情况。
思心所和八种不善业俱生的情况,是在邪淫的时候委托他人造六种不善业。邪淫,前面说了必须要自己做的,委托他人造其余的六种不善业,加起来就七种了,再加上邪淫的时候自己是贪欲心引发的(三种不善业当中的其中一种引发的,比如贪心)。自己以贪心做邪淫是两种,再加上委托别人造的六种不善业,就是八种。
最多就是八种不善业俱生,再没有办法九个、十个。因为总共只有十业道,意的三种不善不可能同时产生的,只能产生一种,所以最多加起来只有八种不善业俱生,是不可能有九、十的这样的情况出现。
“与善一至十之间,非与一八五俱生”,和前面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十善业当中意的三种善业可以同时产生,所以一到十之间都是可以具有的。
这里面还要分,我们在后面的注释当中还会提到两个观念,一是根识善,即在寻伺的状态中,根识是一种善的根识,本身可以具有无贪和无嗔,或者无贪和无害。下面的注释当中会提到,如果是根识善,一定是无贪无害两种同时产生;还有一个意识善,可以有正见,是和意识相应的。
这里面有一个观点我们要了解,如果只是产生根识善,不一定有正见,不一定有意识善。如果只是安住在根识善当中,就不一定有正见;如果是安住在意识善当中,一定有根识善,一定有无贪和无嗔。这个原则如果不了解,后面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时候是两个,那个时候又是三个呢?如果是安住在意识善当中,一定有正见,在有正见的同时,一定有无贪和无嗔的。但是如果是根识善,就只有无贪和无害,就不会有正见。
十善业道出现只有两种情况。十善业道主要以受持戒律的情况为主进行安立的,如果是受沙弥戒或者居士戒,身三语一这四种所断是同时产生的;如果是受比丘戒,会产生身语七断即身三语四。在居士戒或者沙弥戒的根本戒中,杀盗淫妄是四种。对于比丘戒,后面的不离间语以及其它两个都有。所以一定是身语七断,七个善业同时产生。
居士戒的身三语一这四种是不可拆开的,因为在有部的观念中,前面我们讲了,在受居士戒的时候,所有的戒是同时得,但是守的时候可以选择性守。
当然如果是中戒不一定。如果是受别解脱戒律,一八五的情况是没有的,如果是有中戒的情况,一至十都可以有。首先介绍一下,后面我们一边看注释一边讲解,就比较容易了解。
思心所和一至十的善业都可以具有,但是对于特殊情况,思心所和一种善业或者五种八种善业不可能同时产生。
为什么思心所和一个善业不可能同时产生呢?也就是说,一个善业为什么没有?因为别解脱戒的戒坛中没有单独受一条的情况。前面按照有部的观念就是这样讲的,要得就是身三语一四个戒同时得到,从所受的戒条来讲不可能有一条戒的情况。
从意业的角度来讲,一种善业的情况也不会有,为什么呢?如果是安住在根识善,就至少有无贪和无害;如果安住在意识善,正见和无贪无害同时要具有。前面我们讲这个原则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个情况讲了。如果是根识善,肯定是无贪和无害同时有的。如果有根识善,不一定有意识善;如果安住意识善,就一定有根识善,如果有了意识善,就不单单是一个了,而是有三个。除了正见之外,还有无贪和无害。
如果是在无记心中受戒律呢?至少也是身三语一这四条,一条的情况是没有的。不管是通过无记的心去受戒律,还是只安住在意的善业,都不可能只有一个善业单独产生的情况。
一个善业既然不产生,那么两个善业同时产生是什么情况呢?如果处在根识善中,无贪和无害这两种思心所和善业同时产生。
如果是三种善同时产生,这个前面我们讲到了就是意识善。意识善属于正见,对治十不善中的邪见。如果意识善产生,根识善也绝对会同时会产生。所以这里讲“如若处于意识善正见中,也有无贪无害”。这就是思心所和三种善法同时产生的情况。
和四种善法同时产生的情况只有一种可能性,即处在无记状态中,意的三个善业不会有,根识善也没有。不是处在根识善中受戒,也不是处在意识善中受戒,意的无贪无害和正见这三种没有,而是处在无记状态受戒。无记状态中受沙弥戒或者受居士戒都是可以的。这种情况下才有四种善法同时产生,就是身三语一[1]。这是从断自性罪的角度讲的,当然在居士戒中还有一个饮酒,但不属于自性罪而是佛制罪。所以如果是四善,从戒的角度来讲是身三语一四种。只有处在无记状态中去受沙弥戒或者居士戒,这个时候才会有思心所和四种善法同时产生的情况。
和五善同时是没有的,颂词中讲“非与一五八共生”,意思是思心所和五种善同时产生的情况是没有的。五善怎么可能有呢?如果是无记心受沙弥戒就是四个;如果用无记心去受比丘戒,身三语四,就是七个;如果安住在根识善受戒,无贪无嗔再加上身三语一的四所断就是六个;如果是在意识善中受戒,再加一个正见,就是七个了。所以五种善的情况没有。
如果只是处在意的善业中,最多三个,如果是处在居士戒或者沙弥戒受戒状态中,就最多四个,如果要加意业进来,以根识善四加二,就等于六了,如果再加上一个正见,就是七个了。所以怎么算也没办法产生五个善同时产生的情况。
决定的原因在于,沙弥戒或者居士戒在受的时候,身三语一是同时得的,得一条在别解脱中受戒的时候是不会有的,因为前面有部已经讲了。受戒的时候全部的戒律是同时得到的,在守的时候可以选择一条去守。所以和五善同时产生的是没有的,要么是六要么就是七。
和六善同时产生的是什么情况?处在根识善中受沙弥戒,身三语一四所断是四个,根识善无贪无害是二个,加起来就是六条。
和七善同时产生呢?处于意识善,无贪、无害、正见,再加上受沙弥戒的身三语一四所断,是七个;或者是处在无记状态中受比丘戒,比丘戒是身三语四的七断,如果不加上意业正好是七个善业。
和八种善法同时产生的情况是没有的。如果是通过意识善受戒,则有三个,再受沙弥戒,最多就是七个;如果受比丘戒,则是身语七断,如果以根识善来受此戒,就是九个;如果以无记心受戒,只有七个。所以八种善法同时产生的情况是没有的。你所受的戒律或是身三语四的七种所断,或是身三语一的四种所断。如果再加上意业,或是六个,或是九个,不管怎样也算不了八个。前面讲了如果你通过无记状态乃至于有恶心得戒,最多就是七种。如果要加上善心,就要超出八个,所以八种情况是没有的。
和九种同时产生是可以有的,比如在根识善当中受比丘戒,根识善有无贪、无害两种,比丘戒是身语七断,加起来就是和九善同时产生。
和十善同时产生的情况就是处于意识善当中受比丘戒,意识善有正见了,而且一定有根识善,所以有了正见、无贪、无害,再加上身语七断就是与十种善同时俱生。
把这几个原则抓住了就比较容易理解。一是意的善业有两种情况,根识善是无贪无害同时产生的,意识善肯定会加根识善,所以意识善是三种善业是同时产生的;二是所受的戒律,所受戒律的本体就是两种,一个是身三语一的四所断,一个是身三语四的七所断。所以这两个原则加进来就可以了解为什么没有一个、五个、八个,十个又是怎么样俱有的。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有一到十呢?如果是受别解脱戒,一、五、八是没有的,但如果是中戒的话就可以有。中戒是一种妙行,不是那么严格的别解脱戒律。中戒有时候可以单独受一条戒,比如在无记的状态当中只受持一条不杀生,这个不杀生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叫做真实意义上的戒律,他只是一种妙行,也可以算作一种善法。如果处于无记状态当中受持一个所断,这个时候就有了思心所和一个善法同时产生的情况。五种也可以,比如处在根识善状态当中受持三条所断,或者处于意识善当中断除两条所断,所以五种也可以。因为在中戒当中可以单独受持一个或者两个所断。八善也行,比如处在意识善当中,有正见、无贪和无害,再加上受持五个所断法,这时就可以有八种善法。
前面讲的戒律当中身三语一或者身三语四是不能拆开的,但是在中戒当中是可以有的。十善业中都可以单独去受,受一个不杀不偷不盗不淫,再受不妄语,再受不挑拨离间。但是在律仪当中就没办法拆开,所以在律仪当中不会有一、五、八的情况,但在中戒当中就可以有。
己六、何界何趣中有几业道
三界当中何界何趣具有几种业道,这个方面我们要了解。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何趣就是地狱趣、人趣等等。在几趣当中分别具有几种业道,业道当中有些是明显方式具有的,有些是隐藏方式具有的,有些两种都不存在。
首先是不善业道。
地狱绮语与粗语,
及害心以二式具,
贪心邪见隐蔽具,
北俱卢洲有三种,
第七明显亦存在,
其余欲界十不善。
这六句话分了三层意思,首先讲地狱道具有十不善业道的情况,然后讲北俱卢洲的情况,再讲到欲界其他的情况。
首先讲地狱“地狱绮语与粗语,及害心以二式具,贪心邪见隐蔽具”这三句。“以二式”,即隐蔽式和现行式,一个是以明显的方式具有,另外一种是以隐蔽的方式具有,有的时候现行,有的时候不现行,不一定现行的时候就叫隐蔽式。
绮语、粗语和害心者三种不善业两种情况都可以有的。地狱当中的绮语就是大声哀嚎,因为他是内心当中通过不悦意的心或者通过烦恼心引发的哀嚎,这个也算是绮语,昨天也提到这个问题。平常我们安住在忧愁的状态当中唉声叹气,也算是一种绮语。我们觉着这个没有什么,其实这已经是一种不善业了,已经是不善业当中的绮语所摄了。所以绮语的范围是比较广的,如果你在内心当中很不舒服、很不高兴,唉声叹气,其实已经是绮语了。粗语也可以有,地狱众生很痛苦的时候恶言相骂,属于粗语。还有害心,在学习地狱痛苦的时候,讲到复活地狱的众生和众生看到之后就有想杀对方的心、然后随手捡起兵器互相砍杀。在这个过程当中害心和嗔恨心是一定有的。
以上有时是以明显的方式具足,有些时是以隐蔽的方式具足,不是恒时的。所以绮语、粗语和害心二式具。
“贪心邪见隐蔽具”,贪心和邪见不现行。贪心为什么不现行呢?因为虽然内心当中贪心的种子没有断,但是地狱当中没有什么可贪的东西,能贪什么呢?生贪心的时候总要缘一些好东西,觉得它悦意才会生贪心。但地狱当中没有这些,放眼所及不是凶神恶煞的阎罗狱卒,就是烧红的铁地、非常恐怖的燃烧的山等等,这些东西哪个能让你生贪心呢?根本没有生贪心的对境,所以贪心是隐蔽具的。虽然贪欲心种子没有断掉,但是在地狱当中没办法现前所谓的贪心,所以这个贪心一定是隐蔽具。
还有邪见隐蔽具,为什么呢?因为地狱众生一堕地狱就获得一种能现前业道的功能,可以知道以前曾经造过什么业导致现在正在受苦。因为有这种特殊功能,所以他就知道现在正在感受以前的业报,因此邪见是不会现行的。所以地狱中贪心和邪见是隐蔽具的。
有些注释讲,其他的杀生、偷盗、邪淫没有现行,也不是隐蔽具,就是没有。在地狱当中没有杀生,虽然复活地狱当中互相砍杀好像是砍死了,但其实没有死,因为他一死了就会从地狱当中转生出去,所以乃至于业没消尽之前地狱的有情是杀不死的。既然没办法杀死,就不会有杀生的业道。业力未尽怎么杀也不会死亡,显现上好像倒地而死,其实根本没有死。
不予取(偷盗)也没有,因为在地狱当中没有认为值得耽著的东西,执为我所的财物是没有的。受苦的大铁锅也是地狱里面公用的,也不是你的,喝的这些铁水也不是你的,这些东西没有执为我所的情况。所以地狱当中没有偷盗,没有所盗的财物。
邪淫也没有,没有执为我所的女人。虽然有些地方说如果在人间邪淫罪业很重,堕入地狱后看到一个女人,过去拥抱的时候一下子她就变成烧红的铁柱,烧红的铁柱不是女人,也没办法产生邪淫的罪业。铁柱山也是一样的,虽然听到山顶上喊你的名字,跑上去后就变成了铁嘴乌鸦,很恐怖的铁嘴乌鸦啄你的眼睛。所以地狱当中没有执为我所的女人的缘故,也不可能有邪淫的情况。
这里也没有妄语,因为没有必要说妄语,说:“我没有干这个坏事,你抓错了。”这是不可能有的。堕地狱的业果是非常公正的,如果你没有造这个恶业,就不会堕地狱。而且也没办法推脱,在地狱审判时会有镜子等,你的所作所为在这面镜子中全部会显现出来,所以没办法说妄语,说:“我没造这个罪业,你抓错了,应该抓张三,其实这里面根本没有我的事。”人间当中可能有抵赖的情况,但是地狱当中没有,所以是没有妄语的。
离间语也是不存在的。地狱有情之间没有和合的情况,本来就是分离的状态,也不存在把他们分开,所以不可能有离间语。
颂词中没有说到的以上几种是明显的方式也没有,隐蔽的方式也没有。颂词当中说绮语、粗语、害心二式具,二式具的情况这里面讲了,又有明显的又有隐蔽的;贪心邪见隐蔽具,意思就是没有明显只有隐蔽;没有提到剩下的几种,比如前面我们讲到的杀生、偷盗、邪淫等等这五种,明显也没有隐蔽也没有,纯粹不存在这几种业道,这是地狱当中的情况。
第二层意思,“北俱卢洲有三种,第七明显亦存在”,这两句讲北俱卢洲。北俱卢洲有三种,意思是通过隐蔽的方式具有贪心、害心和邪见,为什么不明显呢?因为北俱卢洲的财物非常丰富,没有执为我所的东西,没有执为我所的女人,所以从财物和女人的角度来讲不会具有贪欲心。害心也没有,因为他们相续很调柔,别人偷了自己的财富而生害心的情况,或者侵犯了自己的妻子的情况是没有的。所以没有产生损恼心的事物,相续也非常调柔。而且相续调柔的缘故,没有邪见。所以贪心、害心、邪见三种不会现行,是以隐蔽具。
除此之外,其他的是没有现行也没有隐蔽具。比如没有杀生是没办法杀生,因为转生北俱卢洲的众生的寿命一定是一千年,而且中间没有夭折的情况,所以怎么杀也杀不了,没有杀生的业道,而且他们的相续也很调柔,不会去杀生。
不予取也没有,原因是没有所贪的财物。执为自己、执为我所的财物是没有的,因为大家的福报均等,随时去用随时去取。没有人会说“这是我的财物”,然后把它拿到自己家里锁起来,其他人不能动。所以根本没有所谓的偷盗不予取。
而且北俱卢洲众生将财物执为我所这个方面非常非常淡薄。以前有个传记当中,龙树菩萨到了北俱卢洲去调化众生,真正调化众生,让众生产生出离心解脱的想法倒不一定有,因为那里的众生还不堪为法器,但是菩萨去了之后可以给他们种一些善根。龙树菩萨在北俱卢洲的时候,在一个水池里面沐浴,把衣服脱下来放在那,其他的人洗完澡就把他的衣服拿走了,龙树菩萨说“这是我的衣服。”别人很奇怪,“来了一个具有我所的人。”他们是没有这个是我的你的的想法,拿了穿了就走。但是龙树菩萨显现上是从南赡部洲过去的,他本来是证悟空性无我的大德,但是名言上说“怎么把我的衣服拿走了。”他们奇怪怎么来了一个具有我所的人。当然这个我所的情况不一样,龙树菩萨是从根本上没有我和我所,而显现上有我所;他们说是没有我所,其实内心当中还有我所的种子。从这个角度讲北俱卢洲的众生没有对财物等方面有很强烈的“这是我的东西”等想法。
邪淫也不会存在的。他们没有夫妻,没有家庭的概念,但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淫欲。在其它的注释当中讲,他们也有淫欲心,但是不会有邪淫。既然他们没有夫妻,也不是一夫一妻制,怎么会没有邪淫呢?这里的众生互相看到后如果有感觉的话,他们就可以到树下去,如果有因缘,树枝就会自然垂下把他们挡住了;如果是没有因缘的,树枝就不动,不会垂下来,他们看到没有因缘就分开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不会有邪淫的情况出现。
妄语也没有,没有必要说妄语。生命受到威胁时会说妄语,但那里没有杀生,寿命决定千年,所以没有必要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说妄语。或者因为耽著财物,想得到别人财物,或者想保住自己财物而说妄语,这也没有必要,因为他们对财物都是没有什么我所的,也不会因为女人说妄语。所以说妄语的因和必要都不存在。
然后也没有离间语、粗语,他们相续很调柔,也不会说离间语和粗恶语。
颂词讲“第七”,即语业当中的第四个,在十不善当中的第七个,就是绮语。绮语是明显存在的。有时候以贪欲心引发唱歌的情况有。
前面说意三业是以隐藏的方式具有的,不现行,而此处又说贪欲心引发唱歌,会不会有矛盾?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前面说没有贪心主要是指没有所贪的财物和所贪的女人;其实有时相续当中通过贪欲心引发唱歌的情况是可以有的。前后可以从这两种情况理解。
后面说是绮语,能够成为绮语是内心当中要安住在贪欲的状态要不然安住在嗔恚的状态,说一些染污性的语言。所以这个地方绮语唱歌是贪欲心引发。以上介绍了北俱卢洲。地狱和北俱卢洲这两个地方情况比较特殊,所以把地狱和北俱卢洲的情况单独介绍了一下。
“其余欲界十不善”,其他的欲界,比如阿修罗道、旁生道、人道的三洲[2],和欲界天,这些地方十不善均具有,有时是以现行的方式具有,有时是以隐藏的方式具有的,反正都会有十不善。
天界当中也会有杀生的情况,比较明显的是我们知道的三十三天和阿修罗作战。记载当中说夜摩天之上属于离诤天,没有诤论会不会就没有杀生?在所学习的教言当中说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有时会和阿修罗作战。他们内部不会有诤斗,不会产生自相残杀,但是和外界会作战。好像只是四大天王天和三十三天有杀生的情况,上面的天界不明显。假如按照有些说法,魔王波旬属于他化自在天,魔王波旬自己和他的魔子魔孙也有可能会去杀生。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的时候除了三十三天、四大天王天之外可能有些也会具有这样情况。但是兜率天、夜魔天有没有这些杀生情况呢?明显的没看到,但是其他天界会有。
下面再看善业的情况:
三善业则于一切,
亦以隐蔽现行式,
无色无想天众生,
以隐蔽式具七业,
余处则以现行式,
地狱北俱卢洲除。
三善业[3]则于一切,以隐蔽的方式或者现行的方式具有。人道当中的无贪、无害、正见有时是以现行的方式具有,有时是以隐藏的方式不一定现行,但是内心当中的种子习气还是存在的,所以是隐藏的方式具有三种善业。地狱、饿鬼和旁生等恶趣众生,有些时候也会现前无贪或者慈爱等,但是大多数时间当中都是以隐藏的方式具有无贪、无嗔和正见的。其他的天人或者人天当中有些是现行的,有些是隐蔽的。总之一切趣都是以隐藏或现行的方式具有三种善业。
“无色无想天众生,以隐蔽式具七业”,“七业”是身三语四的所断。从断除的角度来讲,断除了身三语四的恶业就成了善法,这种善业无色界和无想天的众生是通过隐蔽方式具有的。
为什么是隐蔽式呢?因为无色界没有色法,而身三语四和色法都有关,身体的三种善业和身体的色法有关,语言所说的话也是色法,所以既然无色界都没有色法,七种善业就不可能现行。尤其此处讲的无色界在注释当中主要是指转生无色界的圣者,而以隐蔽的方式具有身语七断的善业主要是指无漏戒。圣者内心当中曾经获得过无漏戒,但转生无色界后无漏戒没办法现行,因为无漏戒毕竟是色法,而在无色界没有色法(无表色),所以也不会具有无漏戒。从这个角度讲,转生无色界的圣者的无漏戒,是通过得的方式、隐蔽的方式存在的,在外面不显露。
无想天的众生同样也是通过隐藏的方式具有七种业。此处的七种业主要是指禅定戒。禅定戒是一种随心戒,安住在入定状态的时候具有。而无想天是灭尽心心所,心心所不现行,所以禅定戒也无法安立。但是禅定戒可以通过隐蔽的方式存在。也可以从意的三善业(无贪、无害和正见)的角度来讲,如果有心可以具有,但无想天的心心所是灭尽的状态,所以不可能现行,也只能通过隐藏的方式具有,或者在入定之前或者出定之后可以有,在入无想定的时候是不会具有的。所以是通过隐蔽的方式具有七业。
“余处则以现行式,”余处指其他的界,如人天、旁生或饿鬼等。其他处可以通过现行的方式具有。比如天和人可以具有戒律所摄的善法。但是二者不同之处是,天人不具有别解脱戒,因为天人不是别解脱戒的所依,但是天人可以具有禅定戒,因为天人可以入定修禅定,天人也可以具有无漏戒,这两种戒律天人可以有。而人道众生三种戒律都可以具有。所以天和人具有戒律所摄的善法。
旁生和饿鬼所具有的戒律主要是中戒。天和人戒律和中戒都可以有,旁生和饿鬼戒律是没有的,但是中戒是可以有的。比如有些龙王受斋戒,有些饿鬼也有受一两条戒律的。
“地狱北俱卢洲除”,地狱和北俱卢洲要除外,都不具有戒律。地狱众生别解脱戒、禅定戒和无漏戒都不会有的,北俱卢洲也不是别解脱戒的法器,禅定戒和无漏戒也不会有。
有时我们说北俱卢洲好得很,很羡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北俱卢洲的确不是修行的所依,不会有真正正法的兴盛。讲到佛法兴盛的地方时,南赡部洲是最理想的,然后是其他的东胜身洲和西牛货州。北俱卢洲没有佛法,龙树菩萨去也只是跟他们结个缘,也没有办法真正的去调化他们生出离心。所以北俱卢洲的众生别解脱戒、禅定戒和无漏戒都没有办法可以产生。
己七、业道之果
承许一切均产生,
增上等流异熟果,
痛苦之故杀害故,
无威严故果三种。
承许一切的不善业道都可以产生三种果——增上果、等流果和异熟果。
增上果主要是成熟在外境上的。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的颂词当中也讲到“成熟外境增上果”,成熟在外境方面是增上果。有些人生下来就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条件非常好的地方,然后饮食也比较容易得到,庄稼、果树也长得很好,这就说明他的增上果非常好。而有些众生生活在盐碱地、沙漠或者高山等危险的地方,种庄稼很难以收成,从增上果的角度来讲,也是有不善业的体现。
异熟果是直接成熟的果报,产生痛苦方面是异熟果,是最大的果。
当我们在异熟果受完,从恶趣当中出来之后,还要继续的感受等流果。等流果有两种,一种叫感受等流果,是我们感受异熟果后剩余的业,还没完全清净,就在感受等流果方面继续承受果报。比如杀生的感受等流果是短命、多病。
等流果一方面是感受异熟果之后剩余的业,还有就是果和它的因相似或相同。比如杀生,把别人的命根断绝了,自己就会承受多病或者短命的痛苦,因为强制性地结束过别人的生命;不与取感得受用贫乏或财富与怨敌共用。有时看到贫穷的人时,自然而然就想到可能是他不与取或者悭吝没有上供下施导致的果报。有时虽然自己挣了一点钱,但其他人有意无意就给消耗光了。有时刚刚发一笔财就遇到车祸住院,出来一结算一分钱都没有了。总之有很多莫名其妙因缘,自己不会很富裕,都属于偷盗的等流果。还有邪淫的等流果是妻子不貞,或者夫妻不和,经常争吵等。有很多等流果,在前行当中讲过,《心性休息》第三品当中也讲到等流果。增上果也会讲,杀生的增上果是什么,偷盗的增上果是什么,邪淫的增上果是什么。
异熟果也分三种:很严重的十不善业就直接堕地狱;如果是中品的不善业就转为旁生[4];下品的不善业就会投生饿鬼。不管是哪一种十不善业,都是要感受异熟果的。所以在佛法当中讲,即使是很小的不善业也千万要制止,小的善法要尽量去做,因为即便你行持的是下品的不善业,也会导致投生为饿鬼或者旁生;如果是上品的不善业,比如以强烈的嗔恨心去杀生、邪淫等,就直接会堕入地狱;中品就会转成旁生或者饿鬼。所以异熟果是比较严厉的果报,后世会成熟的。
增上果、等流果和异熟果这三种果都可以由不善业引发。所以恶业不能造,一方面它会成为障道的因缘,比如我们现在在修解脱道或者修菩萨道,这个恶业本身会障碍我们修道。如果我们内心经常安住在不善业当中,我们修道就修不动,修禅定也修不动,好像干什么都觉得修不动,就是因为恶业会障道,成为障道的因缘。
还有恶业会成熟不悦意的果报,不管是今生当中还是后世,从异熟果的角度来讲是不悦意的;从等流果的角度来讲也是不悦意的;从增上果的角度来讲也是不悦意的。所以我们了解之后,要把这种观念牢牢地扎在心中,尽量避免不善业。不管别人看到还是没看到,自己都要有一种决心:我自己是修行者,我不能造不善业,我这一世的生命可以抛弃,但是我不能够用生命去造不善的业。如果这种业因果的观念很坚固的话,我们就会避免很多的不善业,我们的障道因缘就会很少,后世投生恶趣或者感受痛苦的因缘也就没有了。
善业也是一样的,善业一方面可以感受善趣,感受快乐;另一方面善业也是一个助道的因缘。如果我们的善业越深厚,修道的顺缘就越多。恶业会障道,顺缘会助道。所以通过菩提心摄受的善法会变为福德资粮的因、智慧资粮的因等。善法的作用就是这样的,如果你的善根很深厚,它就会在修佛法过程当中成为一种助缘,帮助你往前走。有些道友的心态很稳定,自己在闻思过程中很顺利,修行过程当中也很顺利,这就是他相续当中的善根很深厚、福德很深厚。善根深厚之后,他的障碍就很难产生。所以善法我们就要多做,从小小的善根开始,到大大的善根之间,我们都要去做。
修善法方面千万不要知足少欲,在恶业方面要知足少欲。造了这么多恶业已经足够了,不能再造了,但是善法方面就不能这样想,善法方面越多越好,乃至我们现前果位之前都不能停止。
我们的善根到什么时候才圆满呢?最圆满最究竟的时候就是成佛,什么时候成佛了,你的善根就圆满了。没有成佛之前,你的善根都没有圆满。什么时候你登地了,就说明你登地的善根圆满了,在还没有登地之前就说明你的善根还不够;什么时候你获得加行道,就说明你加行道的资粮圆满了;什么时候你进入了小资粮道,有小资粮道这些验相,就说明你小资粮道的资粮圆满了。如果这些方面还没有现前,就说明你还不够。不管你在修善法方面经历了五年、十年还是几十年,只要验相还没有出来,就说明你的善根还不够。所以不要认为我发心都这么多年了,这么多年都在做事情,是不是可以了?其实你还远远不够。如果你的验相还没有达到,该得到的功德还没有得到,就说明你的因缘还不足够。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比量,马上就可以知道我们现在是不是真正足够了。是不是已经成佛了,是不是已经登初地了,是不是已经到资粮道了,如果你还没有达到的话就可以肯定还不够,还要继续去努力。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积极向上勇猛精进积累资粮的心是不能停歇的。如果不停歇,一直有动力去做,当资粮圆满时,他的果自然而然就会现前。因为果的现前和因是完完全全相对的,你的因缘满了果就会出现;因缘不圆满果就不会出现。
所以我们要一直很精进地积累资粮、积累善根。当善根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发现心在转变。以前怎么都安住不了的状态,现在一下子很简单、很自然地就能安住了,这就说明你的因缘够了。如果资粮够,因缘也够,出离心、菩提心、信心等很多就会和以前不一样,心相续完全转变了。这样的转变来自于我们内心当中的福德善根资粮足够圆满,如果不够,我们还要继续修行。这个理念我们还要在内心当中不断培养、不断扎根。
为什么会产生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呢?下面讲这个道理:“痛苦之故杀害故,无威严故果三种”,“故”就是因缘,因为让众生痛苦的缘故,所以要感受异熟果。异熟果就是极为强烈的痛苦;“杀害故”,我杀害了众生,阻止了众生的生命的缘故,有了等流果;“无威严故”,让众生没有威严的缘故,感受增上果。
此处是以杀生为例的,通过加行、正行和后行三个方面来讲。
在加行的时候,杀生让众生感受了强烈的痛苦,当你不管是用棍子敲击也好,或者用刀子去捅也好,在杀众生的过程中,让它的身心感受到非常非常强烈的痛苦。因此它的异熟果就会让你堕恶趣,因为恶趣是感受痛苦最强烈的地方。人间的痛苦再大也没办法和恶趣的痛苦相比。地狱当中的痛苦是其它所有痛苦都没办法比的,最强烈最严重的痛苦就在地狱当中。因为在加行当中让众生受苦,你的异熟果就是感受强大的痛苦,而且你的业没有终结之前,你的痛苦是不会消失的。
正行是断绝了众生的命根。因为你在正行的时候断绝了众生的命根,本来他可以继续活下去的,但是通过你的正行把它的命根强制性地中断,剥夺了它生存的权利,此后你在感受等流果的时候也会短命。因为你强制性地把别人的命缩短了,你在感受等流果的时候生命也会缩短,这是在等流果方面体现的。在异熟果方面你会很长寿,你造的业越大就会越长寿,想死也死不了,比如在地狱当中非常非常痛苦,巴不得马上死掉,但是就是死不掉。所以杀生的罪越重,你的寿命就越长,因为寿命越长就意味着你受的痛苦越大。之后投生在人间,生活开始好转了,看上去一切都很美好,但是当你耽著美好生活的时候你会短命,在你非常非常不愿意当中寿命就终止了。而且你还很清楚知道你还想活,还想享受这个好生活,但是你知道你自己的病很重马上要死去,这个时候会非常忧愁,你自己又没办法。这就是因为终止了别人的寿命,缩短了别人的寿命,你自己也会多病、短命。
后行是无威严。本来他活着的时候是有威严的,比如他走路说话都有他自己的精气神,但是他死了之后躺在地上,什么威严都没有了,他就是一具死尸,躺在那里什么威严都没有。因为后行你剥夺了别人威严的缘故,所以在自己感受增上果的时候,会转生到非常非常恶劣的环境,在没有什么威严的环境当中感受痛苦。
所以造了恶业会转生到很不好的地方。有的时候会转生到风沙很大的地方;有的时候是很污秽的地方。在同一个城市当中,有些人的生活环境很好很优雅,而有些人不管怎么努力,最后找到的房子就在那些很臭的厕所旁边,或者到处都是污水,到处都是垃圾的地方,这些其实就属于增上果。
比如经常邪淫,转生的地方就会非常污秽、肮脏;如果是杀生,转生的环境很容易让你丢掉性命,比如毒蛇猛兽很多、悬崖峭壁很多,你生活在这个地方一点都不舒服;有些地方一年辛辛苦苦劳作但就是没收成,或者必须看天吃饭,有下雨就有些收成,没下雨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些环境就是一种增上果,造了恶业必须要去感受,自己很不愿意感受但也必须要去感受,环境就是这样的。而且他的业力成熟后,你搬家搬走,他也不愿搬走,生活了几十年习惯了,他就想一直苦下去。其实搬到其他地方会改善,但他就是不愿意,怎么劝也不愿意,反正就要在这里一直受苦,到死为止。有的时候业力就是这样,没办法。所以增上果的缘故无威严。
为什么会有这三种果?就是和前行正行后行有关。此处仅以杀生为例,偷盗、邪淫等其他都有前行、正行和后行,都会感受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以上讲了业道之果。
今天就讲到这里。
[1]沙弥戒和居士戒所断的身三语一,没有要求断粗语、离间语和绮语。
[2]人道有四大部洲,此处三洲是简别了北俱卢洲后剩下的三洲。
[3]即无贪、无害和正见。
[4]有些地方说,中等转饿鬼,两种观点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