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八万四千问》七 | 命运可以改变吗?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八万四千问》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宗萨仁波切用这本书告诉大家——《八万四千问》是一个象征性的表述,世间真正的烦恼及痛苦,要比这个数字多的多,而佛法能够解决你们的所有问题。书中所回答的都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其中包括:因果与轮回、佛法与日常生活、烦恼、爱情、关系、婚姻、我执、上师、传承、佛教与现代教育、佛教与艺术、佛教与社会等。
///
01
佛学中关于十二缘起的教授不是很好懂,也很难记住。仁波切可否用通俗一些的话开示轮回过程?
十二缘起,是非常重要同时也非常复杂的教授。它是一个展示因果如何运转的精妙的布局图——一个因如何产生果,然后这个果又如何变成另一个果的因。因果循环的持续就是我们所说的轮回,而因果循环的终止则叫做涅槃。
所以十二缘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图解,让我们从根本原因上着手处理我们所经历的痛苦与问题。简单地表述,当我们看到某个物体,比如说一个橘子,首先我们把橘子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果皮、果汁、果肉、果核等组成部分。并且,我们把橘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不是依存于橘子树、阳光、土壤、采摘者等一系列因缘的存在。
在我们的经验中,橘子好像是永恒的实体,而不是一个会腐败发霉,或者会和唾液混合在一起被消化掉,然后变成大小便排出体外的暂时存在的现象。所以,基本上你对于那个叫做橘子的现象有着错误的概念,而那就是产生轮回痛苦的核心的错觉。
这一误解导致了十二缘起中的下一支—行支。一旦你有了“橘子是整体的、独立的和永恒的存在”这种错觉,下一支缘起就会生起。那个错觉让你产生诸如渴求橘子、希望得到橘子、害怕得不到橘子等情绪,以及尝试得到橘子的行为。所有这些把你带向橘子的生,橘子的生转而把你带向橘子的死。
当然,这只是表达甚深的十二缘起的一种简要而概括的方式。
所以,切断因果之链的策略是,首先分析,失去或者得不到橘子的痛苦从哪里来—来自想要得到橘子的渴望与行为。随着更加深入地分析,我们认识到,这种渴望本身始于一种错觉,即把某种事物看成一个叫做橘子的存在,因此我们尝试着手解决这个错觉。
一旦这个错觉停止,对于橘子的希望和恐惧就不会再生起,渴望和执着之链也随之停止,橘子的生与死也就会停止。于是,一旦你从把橘子认为是真实存在的错觉中解脱出来,就不会再有更多的转世重生。
02
关于命运,佛教有什么样的观点?命运可以改变吗?
命运是一个难以把握的词。如果把命运和因缘诠释成同样的意思,那么当然,佛教相信命运。但是在英文的普遍使用中,“命运”这个词似乎有“超越个人控制”以及“被一种超越人掌控的力量所事先决定”的含义。
既是如此命运当然就和因缘不同,也就与佛教的理解不相符合。佛教的见地是这样的:好比扑克游戏,开始时你总是有机会选择不发牌或者不玩牌;然而一旦牌发了,也开始玩了,你就得遵守游戏规则。
另一个例子是,你总是可以选择不去煮蛋,即使开始煮了,你也还是有机会选择不去煮完。但是一旦蛋已经百分之九十九煮好了,就很难让它只煮到百分之五十,因为你已经创造并调动了将会产生结果的某些因、缘和行为。
所以佛教徒不会同意,是某个人或某种超自然的因设计了命运,并且在很早以前就事先确定了结果。事实上,你有能力去拥有你想要的那种命运,这取决于你自己。所以可以说,因缘既是自由意志又是命运,但是在这里,命运应该理解为某些我们以前创造的因缘的结果,而不是被我们控制之外的力量所提前决定的。
无明的持续的习性看上去无处不在,感觉几乎像是命运,但事实上并不是。我们感觉那是命运,只因我们拥有某些习性已经很长时间。
事实上,被认为是所谓“命运”的一切事物,都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无明制造的。然后我们忘记自己创造了它,很久以后,我们认为它是不知怎么就随意发生的“命运”,认为对此我们不会受到责备,也不需要担负责任。
03
如果我们可以通过修行来改变所谓的“命运”,那佛教徒应该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作为佛教徒,我们根本的、唯一的目标就是了知真理,我们所做的一切无非都是为了接近真理。但我们有种持续的无明的习性,它根深蒂固。
很久之前,我们没有选择希求真理或者被真理吸引,而选择在不真实和幻觉中寻找舒适;所以现在我们变得如此习惯于幻觉,以至于追求真理看上去痛苦、乏味而毫无益处。
这就是为什么,圣人对众生的慈悲是如此深沉而伟大。众生生活的方式是,几乎不做任何能让自己接近真理的事,反而不遗余力地让自己远离真理,直到感觉被“命运”所左右而在劫难逃。
然而圣人们,凭借伟大的慈悲与智慧,知道这些结果并不是我们自己无法控制的。他们通过言传与身教尽一切努力为我们指明真理。
我们以为命运就像飞蛾被光吸引而跳进火里,也不知道如何告诉自己和其他人这样会死在火里。所以我们放弃了,认为换种方式生活也毫无意义。
但圣人们并没有把我们看成飞蛾,因为他们知道,飞蛾所谓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总是可以选择通过修练来断除无明。
可悲的是,我们大多数人不会选择那种严苛而枯燥的修练,因为我们是如此地被各种诱人的娱乐所左右,正如同飞蛾扑火而丢掉性命。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一起阅读
启动线上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