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释》68课 * 笔记
本课脉络
👆 识别上图小程序码查看或下载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了知佛法难闻,对佛法生起欢喜心、感恩心、珍惜心。
近无间罪的定义。
出家以及法衣的功德。
杀害比丘、沙弥的过患。
本课难点
在家人应该如何对待破戒或形象性出家人。
居士之间应如何相处。
为什么损害佛像、佛经、佛塔对佛教没有太大损害,而损害出家人等于直接毁坏佛教。
领导者对佛教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所属团体的利益。
本课脉络
课前开示。
忏悔近五无间罪。
僧宝的功德。
杀害比丘、沙弥的过患。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
1.应有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正念。
2.佛法的利益。
①学习佛法和学习世间法,暂时和究竟的利益有很大差别。
A.差别并非来自讲者和听者。
B.所讲之法的差别导致了学习的后果有巨大差别。
②学习具真实意义的正法对今生来世有无法言说的利益。
③佛法的价值。
A.听者角度:
a.佛法是治疗众生身心疾病的无上妙药,任何人享用这种妙药后都能从痛苦的轮回中解脱。
b.听受高僧大德的无垢教言都会得到金钱无法衡量的利益。
c.使人产生知足少欲、善待众生、缘起性空等理念。
d.应舍:把闻法当成参加世间的聚会或者学术研讨。
B.讲者角度:佛法是无上之宝,无偏利益一切众生,为弘法付出任何代价都值得。
C.对比宣说佛法利益不可估量。
a.具有世间任何宗教和学说无法给予的利益。
b.远超身外之物给予的利益。
D.超过其他宗教对人类的帮助。
a.其他宗教的教义只相当于佛教中的人天乘。
b.其他教派的深度、广度、作用等方面和佛法有天壤之别。
④以智慧做抉择。
A.【教诫】认真考虑:佛法在即生中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佛法在未来的生生世世又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
B.在纷繁环境下不迷失方向。
3.珍惜闻法机会。
①闻法机缘难得。
A.要以强烈的欢喜心、感恩心、珍惜心来学习,才能获得甚深广大的利益 。
a.学习佛法的机会包含了很多人的奉献和努力,要感谢为之付出努力和提供方便的人。
b.得到学习资料并不是很容易,依靠它能够出生今生来世的安乐和光明。
B.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和历代传承上师们付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a.佛陀趋入涅槃后,依靠高僧大德的恩德,我们依然能够接受到鲜活的佛法。
b.依靠宿世的善缘和上师三宝的加持,值遇了殊胜的佛法并且在心中开启了信心的莲花,特别值得欢喜。
②精进修学。
A.出家持戒、听经闻法、行善修道的机会,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
B.应取: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细细研读,课后至少要看一两遍书,静心思维法义。
③藏传佛教的利益。
A.藏地修行人身上承载了迄今为止依然完好存在的对众生有无量利益的佛教文化,任何人学习后都会得到身心的快乐。
B.藏地有完整、纯正的佛法,藏传佛教有殊胜的道理,大家应该深入、系统学习。
C.得到加持的关键是要自己下功夫学习。
二.忏悔近五无间罪。
杀害比丘与沙弥,
染尼毁像塔寺等,
发露忏悔近无间。
1.释义:杀害具有戒律的比丘、沙弥;玷污比丘尼、沙弥尼等持戒的女子,毁坏她们的戒律;毁坏、焚烧诸佛菩萨的画像或者塑像;毁坏佛塔;毁坏经堂等佛堂。应该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自己造的或者令他人造的一切近无间罪。
2.近五无间罪。
①内容。
A.杀害具有戒律的比丘、沙弥。
B.玷污比丘尼、沙弥尼等持戒的女子,毁坏她们的戒律。
C.毁坏、焚烧诸佛菩萨的画像或者塑像。
D.毁坏佛塔。
E.毁坏经堂等佛堂。
②过患比五无间罪稍微轻一点。
③其他经论的定义。
【教证】“染污母亦无学尼,杀定菩萨有学圣,夺僧合食毁佛塔,此等即近无间罪。”
3.堕无间地狱的罪业:
①十一种罪业:五种无间罪、四种近无间根本罪、诽谤正法、怀疑三宝(《地藏十轮经》)。
A.过患:死后不经他世立即堕入无间地狱。
B.四种近无间根本罪:杀害独觉(杀);偷盗三宝物(盗);染污阿罗汉尼(淫);以不实语分裂僧团(妄)。
②一般很少造五无间罪,可是毁坏佛像、佛塔、经堂等近无间罪则比较容易造。
三.僧宝的功德。
1.守持清净戒律的比丘、沙弥的功德。
①是佛教的根本,犹如明灯之灯器。
【教证】世尊:“佛教胜宝灯,即是圣法器,苦行著袈裟,释迦子比丘。”
②佛法弘扬离不开出家僧众。
【事例】印度不可思议的大德二胜六庄严和其他很多大德都是出家人。
2.破戒出家人的功德。
①最迟也会在胜解佛出世时证得圣果。
A.【公案】胜解佛因地发愿:所有在贤劫前九百九十九尊佛教法下破戒、造恶业的出家人在我的教法下都获得解脱。(详见法本P176-177)
B.【教证】《大悲经》佛对阿难说:在我的教法中,凡是身著袈裟之人,不管是真正的沙门还是形象上的沙门,都将于弥勒佛乃至卢遮佛(即胜解佛)出世时次第得入涅槃,无有遗余。
②胜过一切外道和在家人。
A.【教证】佛经:“诸在家人如狗的尸体一般,破戒的出家人则如大象的尸体一般。”
B.【教证】《地藏十轮经》:“瞻博迦华虽萎悴,而尚胜彼诸余华,破戒恶行诸比丘,犹胜一切外道众。”
C.【教证】《赞僧功德经》:“破禁比丘虽无戒,初心出家功德胜,百千万亿白衣人,功德纵多不及彼。”
③破戒者具很多剩余功德,依然值得世间人恭敬供养。
A.【教证】麦彭仁波切:“虽说破戒如人尸,然具剩余之功德,如牛王死留苦胆,獐子尸体具麝香。”
B.【教证】《地藏十轮经》:“譬如贾客入于大海,杀彼一类无量众生,挑取其目,与末达那果和合捣筛成眼宝药。若诸有情盲冥无目乃至胞胎而生盲者,持此宝药涂彼眼中,所患皆除得明净目。破戒比丘亦复如是,虽于我法毗奈耶中名为死尸,而有出家威仪形相,能令无量无边有情暂得见者尚获清净智慧法眼,况能为他宣说正法。”
C.【教证】《地藏十轮经》:看见破戒出家人时,应该生十种殊胜思维,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忍、念出家、念静虑、念智慧、念宿植出离善根,若生此十种殊胜思维,当获无量功德。
a.教诫:
I.无论对什么样的出家人,在家人都应该恭敬、供养、赞叹。
II.应观清净心。
④即使精神迷乱或演戏时出家也有很大功德。
A.【公案】佛陀为一个醉酒的人剃度,以此因缘此人以后能真正出家得道。(详见法本P178)
B.【教证】《万善同归集》:“乃至醉中剃发,戏里披衣,一向时间,当期道果。何况割慈舍爱,具足正因,成菩萨僧,福何边际?”
3.出家的行为至高无上。
①【教证】《正法念处经》:“佛说一切法,出家最第一。”
②【教证】佛经:“梵行行中胜,能得一切乐。”
A.出家有无量功德。
B.守持梵行、过知足少欲的生活非常殊胜。
C.具有出离心,看破时世间虚妄的本质。
③为出家向寂静地迈七步或者出家一段时间还俗,都有很大功德。
4.出家人的法衣具有极大加持力。
①不只是职业服装。
②具有特殊作用和功德。
③即便携带法衣的一块碎片,也能遣除非人、鬼魔的违缘。
【公案】一个印度人仅以法衣碎片顶戴,吓走恶龙,保全了性命。(详见法本P179)
④修行人应先树立正见,对出家法衣有正确的认识和理智如法取舍。
⑤恭敬法衣则获无量功德。
【公案】尊固狮子被猎人假扮的出家人猎杀,但它因为恭敬法衣宁丧身命而没有还击猎人。(详见法本P181)
A.旁生都不害仅持出家形象者,作为人更不应该损害出家人。
B.自古就有不良居心者假扮出家人形象行非法,造下了严重的恶业。
a.很多诈骗钱财、搞政治运动的并不是真正的出家人。
b.印度的灭佛运动期间,有回教徒假扮出家人去寺院干坏事。
c.不要看到一些现象就马上诽谤出家人。
C.印度佛教徒以安忍对待暴力,使得佛教重新兴盛。
【事例】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屠杀僧人,佛教徒没有暴力反抗,只是默默修安忍,最终佛教获得了胜利,重新兴盛起来。
四.杀害比丘、沙弥的过患。
1.同时毁坏法宝与僧宝,过患极为严重。
2.对比丘、沙弥起恶心的恶业严重。
①【教证】佛经:“任何众生对身著袈裟之比丘生恶心,则彼于三世诸佛、缘觉、阿罗汉生恶心,于三世圣者生恶心故将成熟无量罪业之果报。”
②【教证】《分别善恶报应经》:“有诸数取趣,于师及比丘,暂时起恶心,命终堕地狱。”
3.轻蔑、毁坏法衣会招致大罪报,恭敬法衣则获无量功德。
①【教证】《地藏十轮经》:“一切智者极赞叹,此大仙人胜幢衣,何人于彼作供养,定脱三有诸束缚。”
②【教证】《君规教言论》:“无论具戒或破戒,甚至持相佛弟子,于之何者亦莫作,乃至讥讽之损害。”
4.损害出家人的过失非常大。
①毁坏佛像、佛经、佛塔的人会造下近无间罪,但对整个佛教无太大损害。
②出家人受持佛法,损害出家人等于直接毁坏佛教。
A.保护僧人就是保护佛教。
a.【事例】泰国出家人犯法政府不能直接处罚,必须先由僧团摒除,再由警察逮捕。
b.【事例】以前的印度法律规定出家人犯法就像小孩犯法一样,不会受到惩罚,不会遭到世间人谴责。
B.【教证】《君规教言论》国王恭敬佛教,对整个国家有很大利益,相反,则对自己和国家非常不利。
a.【公案】尊固狮子死后,国王严惩了猎人,火化了尊固,并为它建了舍利塔供人民供养。
b.【公案】汉地灭佛的皇帝“三武一宗”的下场都非常惨,其中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在僧人昙始的度化下,悔悟而亡。
c.【事例】文化大革命是灭佛运动,导致中国的经济发展停滞十年。
5.损害居士也有很大过失。
【公案】一个人因为殴打居士,多生累世转为大旁生,在水陆空中均感受无量痛苦。
个人分别念整理仅供参考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
往期推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字版权归作者享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