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诸法有异故,知皆是无性。无性法亦无,一切法空故。若诸法无性,云何而有异?|【每日一颂】《中论》
戊三(抉择有实法为空性)分二:一、破有实法之本体——观行品;二、破彼之能立。
十三 观行品
己一(破有实法之本体——观行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庚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以教证安立诸法无自性;二、破他宗解释之教义。
辛二(破他宗解释之教义)分二:一、破无实为教义;二、破无常为教义。
壬二(破无常为教义)分二: 一、说对方之宗;二、破彼宗。
癸一(说对方之宗):
下面讲述对方观点:
诸法有异故,知皆是无性。
无性法亦无,一切法空故。
诸法有变异的缘故,可知都没有恒常性。如果中观宗认为无恒常自性的法也不存在,则不合理,因为必须承许一切诸法以我和我所而空,故诸法的自性必须成立。
有部宗认为:佛陀说“诸行皆为虚诳”所要表达的 观点,并非中观宗所说的诸法自性空,而是说诸有为法 皆具有“无常迁变性”,即有自性的诸法在自身成立的第二刹那,不可驻留而毁灭。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诸法在本体存在的情况下, 才会有无常变化,而无常迁变又是每个人能现量见到 的,比如,春天的鲜花到了秋天便会凋零,期间经历了 变色、变质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由年轻慢慢变老 … … 一 切诸法都在刹那刹那不断变化。如果诸法连本体都不存 在,就不会有任何改变。所以, “虚诳妄取”应该解释 为“无常迁变性”,即无有恒常的自性,而非中观宗所认为的无自性。
并且, “无性法亦无, 一切法空故”,如果认为无 恒常自性的法也不存在,肯定不合理,因为必须承许 一 切诸法以我和我所而空。如果诸法的本体都不存在,那 空什么呢?就像石女儿不会有蓝色或白色的情况;一个 人不存在,他有没有钱的概念就无从谈起一样。所以,诸法的本体必须存在,存在才有空的机会。
若诸法无性,云何而有异?
如果诸法无自性,为何会有变异呢?
对方继续说道:再者,如果诸法的体性不存在,如 同虚空的鲜花一般,那么以什么法来成立所谓的“异体 他法”呢?就像柱子如果没有本体,就不可能由原来的 新柱子变成后来的异体他法——旧柱子。(此处对方所讲 的“异体”,并不是指柱子和瓶子这样的别别他体,而是从一个 相续前后不同来安立的异体,比如,鲜花昨天盛开,今天变枯萎了。)
一般人都觉得自己年轻时比较好看,越老会变得越 丑。如果人的本体不存在,那如何解释年轻人会慢慢变 成老年人呢?不仅如此,对于鲜花会渐渐凋零、房屋会 逐渐变旧等一切诸法前后不同的变化,又如何解释呢?如果诸法无自性,就不应有任何变化,就像虚空中没有鲜花,鲜花的变化也无法安立一样。
总之,此处对方认为,万法在自性存在的情况下,其无常性和空性才能成立。否则,建立这两种立论的基础都没有。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记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