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如何施食? 返回

【索达吉堪布】如何施食?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08-17

食当与堕者,

无怙住戒者,

己食唯适量,

三衣余尽施。

平日里,我们要在自己的斋食中拿出一部分施给堕入邪道的旁生、饿鬼,以及无依无怙的乞丐、老弱病残等可怜众生,还有一部分,供养给比丘、婆罗门、守戒者及诸佛菩萨等。最后剩下的,留给自己享用。

 

此处将自己的食物分成四份,而在《毗奈耶经》等律藏中,要求将食物分成三份:第一份供养三宝,第二份为暂时可能到来的沙门、婆罗门或王族准备,第三份自己享用。当时的印度也有这种传统,包括龙猛菩萨的《亲友书》和寂天菩萨的有关论典中,都要求将食物分成三份或四份,只留一部分自己享用。

 

然而,随着佛教在不同国家的弘扬,这种传统也有所变化。在藏地和汉地,修行人将食物分成三四份,从古到今几乎没有这种习惯。尽管没有这种习惯,但我们在受用食物时,也应尽量观想以新鲜洁净的部分供养诸佛菩萨;遇到贫穷可怜的众生时,对他们给予一些布施;自己吃饭应该适量,不能吃得过多,也不能吃得过少。

 

其实,将食物分成几份,不仅是我们做不到,包括泰国等佛教国家,当时我也观察了,好像并没有这么做。他们每天化缘回来,拿一点水果在佛像前供养,其他的基本都是自己食用。因此,若按照这里的要求,不论出家人、在家人,可能都不一定做得到。

 

如果做不到,但最关键是什么?就是在饮食过程中,吃得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如果过多,自己不舒服,也容易昏沉。现在有些佛教徒,吃饭时点很多菜,吃不了又怕浪费,所以一直吃一直吃,拼命地往肚子里塞,最后大家特别撑,听课时谁也没精神,都在打瞌睡,这样有没有必要不太清楚。

 

同时,吃饭也不能过少,如果过少,体力不足,经常去操心饮食,就没有精力闻思修习。对此,佛陀在经中专门有个愿文:“不生过富家,不转贫穷家,唯生中等家,恒常得出家。”而且,《毗奈耶经》中也是这样讲的:“腹内四分之二进食,四分之一饮水,四分之一空置。”所以,整个肚子都装满食物,不喝一点饮料不行;全部是饮料,不吃一点东西也不行;全部空空的不行;全部装满也不行,这就是佛陀在经典中要求的。

 

另外,在吃饭时尽量不要贪著美味,《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进餐时应当以四想而享用:于食物作不净想;心中生起厌烦想;为利益腹内虫类而食想;身体作驶向菩提果之大船想。不应以增长贪爱之心来享用饮食。”《月灯经》中亦云:“彼等化缘得美食,不修瑜伽而享用,彼等彼食变成毒,如牛犊食肮莲根。”故饮食应该如理如法。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我们不应该在别人面前赞叹自己,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的身体、心理、行为、性格有很多过失,即使有一点功德也不足挂齿,没有什么可夸耀的。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应该尽量隐藏自己的功德,纵然有一分功德,也要想办法不让人知道,这就是智者的行为。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