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26
[26]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建议在wifi环境下点击播放)
识别二维码
下载Word、PPT课件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第二十六讲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分二:1、校量闻经利益;2、显示众行利益。
1. 校量闻经利益
这是说闻信《普贤行愿品》的利益。
它达到何种量呢?这就无法叙述了,只有借助比较来显示。也就是通过跟极大量级的财供养作比较,显示对于《普贤行愿品》深心渴仰的极大利益。这样了解后,我们持诵时就会有真实意乐。哪怕在心上熏染一点气氛,都非常希求。
我们要知道这事的内义。没有缘分闻信《普贤行愿》的人就很遗憾,他处在外围的状态,执著一个小小的“我”,虽然做了很多利益贡献,但始终没有称合本性。而闻信《普贤行愿》的人,由于对大菩提的因果之相有了胜解,深心渴仰,结果无数倍地超过前者。
他立愿要求证到无上果地——本性完全开发的普贤行海,为此愿意在因地上逐渐行持菩提的道相,这就入到了不可思议的缘起中,就能享受这个圆满范畴里的利益。
要计算的话,从他最初的缘起点开始,是怎样全面地展开?是如何以圆遍的方式展开?就会知道,这远远超过了极大级别的财供养。
下面经文就说这个内容: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这里的财供养非常广大,供养资具、境缘和时间都超出天文数字。
供品是十方无边际的无数刹土中,都充满了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等宝物。这个供养具太大了。如果以充满地球的珍宝来作供养,我们都觉得太了不起。但这不是一个地球,而是十方刹海里有多少最小粒子,就有那么多个世界,里面充满金银珠宝等,都是最好的宝贝。那我们想,绝不会有比这更大的供养资本了。
那么,向什么人呈供呢?对上,是向十方无法宣说那么多的佛刹极微尘数世界里的所有佛献供养;对下,是向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里的人天为主的无数有情,施以世间最殊胜的安乐。我们又想:不会有比这更广大的供养境了。
接着说,供养了多长时间呢?他一直坚持在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劫数里作供养。我们会想:供养几个月、几年都很了不起,他竟然能供到佛刹极微尘数的劫数,而且时时不中断,这太难以想象了。
这样我们会想: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大的供养了。供养物、供养境、供养时三个无量乘起来,会出生不可计数、无量无边的福德。
假使虚空有体相,也装不下他福德的量。我们就想:再不可能跟他比了。对此会有一种望洋兴叹之感,觉得没办法到达这个福德的边际。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这就说到,如果对此殊胜不可思议的大愿王,有缘分听到,能生信心,而且对于殊胜菩提的因果之相深心渴仰,所得的殊胜功德无数倍地超过前者。
这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很多人对此难以相信,真正相信的话,就会对于《普贤行愿》,有极大意乐来受持。就像法王说的:“如果僧众每天能如法念一遍《普贤行愿品》,我住在世间也觉得有意义。”对我们自身来说,就是每天能如法念一遍《普贤行愿品》,也觉得这一天非常有意义。
而这种信念和欲乐,在于对此大愿王起了真实信心,这又取决于是否如理闻思而通达了它的意义。
如果从经文第一句到这里都细致地学过,你就会有格外的信念和欲乐,有不同的感受,修起来特别有动力。而且特别相信经上的指示。
就像在沙漠里,好多天没喝到水,极度干渴的人,一心渴求甘霖那样,我们在生死荒漠里,一直没遇到这么殊胜不可思议称性的大愿王,这回终于遇上了,它是趣向无上菩提最殊胜的因,这时就一心要在内在求这个道,什么也挡不住。这时,内心已经建立了成佛最殊胜的缘起。愿一旦立定,未来生命的方向就决定了,一定是直趣无上菩提。这样心心念念以大愿王摄持,就会产生无量无边、圆满周遍的福德。
一旦有了这样的深心渴仰,只要念一遍或听一遍,就百千万亿倍超过了前者。因为前者不在这个轨道里,他很辛勤地做一些外围的供养,尽管数量极其庞大,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没有入到秘密甚深层缘起的缘故,就不算是殊胜。他认为自己只是现前的这个人,希望通过一点一点累积的方式来增长福德。
而你对于无上菩提的果相——无边的普贤行海已经深信,对于圆满、周遍、称性而发的行海深信不疑。对于自己是全法界心,能够尽法界量来实行,有了胜解信,那你的功德就远远超过了他。所谓“圆人修一天,胜过不圆人修一劫”就是这个道理。
再者,为了证得无上菩提,对于十大愿王最圆满发挥的境地、偈颂说的大愿海里修道次第层层升进方面,起了渴仰心。也就是为了证得无上果地,对于生生世世忆宿命、出家、持净戒,常发菩提心,不住二边,趣入不可思议行境,获得十力、八海等,乃至往生极乐世界来迅速圆成普贤行愿,整个一套共通和特别的途径,都发生了渴仰。
这样,你的心就被纳入到愿海的轨道里了。
它的意义远远超过前者。因为在内心的秘密层上,对于称性的行愿和完成它的法道,发生胜解信和深度欲求,这是极宝贵的事。
这样我们才相信,闻信大愿王确实无数倍超过前者,而并非是过誉之谈。
有了这种信念,就会倍加珍惜现在的因缘,每一天都在心上按这样来立愿。
产生真实信念以前,重要的是好好闻思《普贤行愿品》,使自心达到确信不疑的地步。也就是,在正式行持前,首先要对经文反复地研习。因此,劝导大家对于无上愿王不可思议的文句,要着重地学习、宣讲、研讨等。这是快速完成无上菩提最圆满的行愿,而且是称性的发愿,并非迂回曲折。
2. 显示众行利益
分二:(1)五种果;(2)究竟果。
五种果
分五:①增上果;②等流果;③离系果;④异熟果;⑤士用果。
①增上果
这是指对这部经作读诵、受持、开演等十法行,就会有增上势力的果,能让行者远离恶趣、恶友,亲见阿弥陀佛如来,具足普贤行愿。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这是说有清净信心的人,由作意《普贤行愿》的每一条法义,随顺发起普贤愿,如理地修持,以这个因缘,就能远离谤法、违逆善知识、毁犯福田等恶趣业因,从而恒时远离一切恶道和恶知识。之后就能很快见到圆具智悲力的无量光如来,以佛力加被的缘故,能够快速具足普贤最胜愿王。
这就说明,当自身有了清净信心,开始一条一条很用心地作意:“我要实现普贤行”,被这个愿力摄持后,就会按照规定的轨道去做。这是心上的缘起之道。也就是,我们对它起了信心,在这上发愿,只要愿力真实,它就开始驱使我们的心按既定的轨道行进。只要从“常忆宿命、常得出家”等开始,一级一级地发上去,就把自心从菩提道的每个点上纳入到成佛的正轨里,绝不落到邪恶、偏狭、局限等的道里面。这才知道,如果我能这样立愿,日日随着愿来行持,那一切时都会远离恶知识和恶道。
比如,对于摄持正法的普贤行起了胜解,真心地立愿:“对于一切佛、任何乘的经律论教法和戒定慧证法,我都无余地在心上受持”,之后自然会随着这个愿一步一步地实行,也就远离了谤法的恶趣因。或者,对于令善知识欢喜的贤妙之行起了胜解,特别想要这么做,心里立愿:“我生生世世都要以信敬来依止善知识,常常与善知识相聚,而且使他生欢喜心”,有了这样的心以后,就会非常殷重地按照愿来做。因为立誓不是开玩笑的,是要真实去做。这以后,就会殷重地修持依止的意乐和加行,一分一分真诚地开展,当然就远离了违逆善知识的邪行等恶趣业因。
诸如此类,对于愿王里一切根本性的行为都起了胜解,觉得这是极好的行为,而且心里确定一定要按这么去做,有非常大的想行持的欲乐,之后在心里再再地发愿,这以后,你的心就被愿力摄持了,它会在一切时引导你按发愿的轨道去做。这样,在缘起上就彻底远离了一切粗细恶道。当然也就恒时远离一切宣扬邪谬知见和行为的恶知识。
只要心里建立了愿王的系统,正面上,它会一直驱使你走正道。反面来说,它是最好的保护系统,使你根本不接近恶知识和流入恶道。因为贤善的行愿已经建立,恶的东西就过不来。恶知识一出现,你马上就能辨认他是什么见地、在指导什么行为,所以不可能依附、亲近恶知识。
我们的心远离了杂染的因缘果报,就会开始恢复清净。这时就跟阿弥陀佛相应,能很快见佛。见佛之后,由于愿已经立好了,佛一加被下来,就能顿时具足普贤行愿而速疾成佛。
这才知道:哦!原来愿是这样在帮助我,不断地让我上进,它有增上的势力,推动着我在最贤妙的道上发展。它是内在让我提升、使我升华的最关键因素。
如果我心里缺少普贤行愿,内在没有这种充实的力量,即使遇到很多殊胜因缘,自己也没办法快速升华。因为任何果的成就都需要自身的主因和外在的助缘两相结合。自己的内因差了,即使遇到极殊胜的助缘,得到的利益也很有限。如果内在的因已经建立好了,即使暂时没有很多助缘,也会很快感得殊胜的缘出现,就能迅速增上。这是增上缘的意思。
这一颂告诉我们从远离恶师、恶法、恶道,到迅速往生见佛,现前圆满成就普贤愿的整个增上驱动的历程相。我们一旦明白它后期十分远大的前景和殊胜的果以后,就会非常珍惜目前立愿的因缘。
这时不必别人强迫,自己也会想:我这一次能修普贤行愿极其难得,一定要好好地把它刻在心上。一次力量不够就多来几次,让我心里多建立一些,在因上多种一点,使因的功能势力更强一些。我们就会在这上有自觉的行动。
②等流果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对于《普贤行愿》起了胜解信,就是这里说的“此人”。
就现前来说,以此就得到了很好的寿命或殊胜人身。因为普贤行愿是出生一切利乐的如意宝,我们把它刻在心上,它就会在心相续里不断地发生作用。这样我们来到人间就极有意义,生命中充满着善,一切行为无不贤妙,果报上会呈现无数的安乐吉祥,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究竟来说,心里装上了普贤行愿,就有了跟普贤菩萨同分的因缘,以缘起力不虚的缘故,很快会跟普贤菩萨的行为变得一模一样。
我们不要以为,只是口里念念经文,好像没什么大的意义,其实缘起就在心上转,而心是通过内在的语言来决定它的方向。我们起了胜解信,在心上不断地立愿,就建立了极其完备、周遍的系统,这就把所有行为都纳入到普贤行的前行、正行等轨道里了。由此将会一生充满吉祥、充满善、充满安乐,一切行为会逐渐以普贤行愿的指挥系统来运转。
心里起了胜解,立定行愿,建立起这个机制,出现的等流果是不可思议的。也就是说,心上刻定了普贤行愿,不断地忆念、作意、持诵等,以这个因上造作力量的驱使,就会顺着与因同类的方向发展。会不断地表现出同类的行为,而且越来越好,越来越普贤,到彻底圆满时,就变得跟普贤菩萨一模一样。愿王所说的从礼敬到回向,乃至无量无数愿海的内容就会在你心中充分展开,最后完全跟普贤菩萨一模一样。
从领受的角度讲,发出去什么就会相应地收到什么,这叫做“领受等流”,就像世间立了多少功勋就能领多少奖那样,这是法界里最公平的赏赐。我们按照普贤行愿发贤妙心,起各种妙行,就会得到最圆满的果报。而且受持得越多,果相就越好。
这样生信后,心里就按照愿文一句一句地模拟,如实地起心,真实地作愿要求到它,而且以愿力摄持不断地进行。最后不必想什么,已经成了天性,自然按这一套来行持,这就把自己变成了普贤菩萨。之后面貌焕然一新,由位前普贤到当位普贤,最后成了位后普贤。这就是等流果的内涵。
第一届《地藏经》大亿共修